視頻標簽: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
所屬欄目:高中主題班會優質課
視頻課題: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教學基本功大賽高中主題班會設計《春風暖九州,一片艷陽天》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教學基本功大賽高中主題班會設計《春風暖九州,一片艷陽天》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學段 | 中學 | ||
主題班會題目、背景、目標、準備 | |||
班會題目 | 《春風暖九州,一片艷陽天》 | ||
背景分析 一、學情分析: 對于改革開放的成就,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切身體會,并且同學們通過歷史的學習當中,已經對于改革開放的成就有所了解,且已經有了相關的生活觀察和知識基礎,容易理解。但同學們還未能真切感悟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成就,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了解甚少。并不能真切理解改革開放精神,也不能將改革開放精神落實到生活學習中去。 二、主題解析: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曲青山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一文中指出:“在這四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完成核推進了四件大事,這四件大事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本次班會就第三件大事,即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推進富國大業,帶領學生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后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進一步學習。以促進學生對于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更深層次的把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時代,是一個民主富足的和平時代、是一個競進趕超的輝煌時代、是一個激情迸發的偉大時代。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應奮斗其時。青少年要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將黨的事業一代一代傳下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在創新創造中閃光;要培養天下為己任的情懷,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歷史,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基因,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心向祖國、心系蒼生;要強化擔當,勤奮學習,積極成才,讓青春綻放出最為絢麗的光彩;要接續奮斗,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讓青春在新時代廣闊天地中熱情綻放。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借此契機,讓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走進課堂,學生學習并傳承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荊斬棘的革命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只爭朝夕的追趕精神、敢闖敢試的攻堅精神、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直面難題的擔當精神!并將此精神貫徹到學習、生活中去。面對挫折從容冷靜、不屈不撓、奮力進取。 |
|||
班會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本節班會課學習,同學們對于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學習改革開放精神,使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發展史,感受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決策和在黨的帶領下,全國各族人民所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成就,激起學生對祖國滿滿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行為目標:通過對改革開放精神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的塑造自己的行為方式,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革故鼎新、披荊斬棘、敢為人先、只爭朝夕、敢闖敢試、腳踏實地。面對挫折從容冷靜、不屈不撓。 |
|||
班會準備 一、學生準備:自行搜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資料。 二、教師準備: 1、深入學習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2、搜集資料、視頻,更直觀地展示給學生。 |
|||
班會過程 | |||
環節一:經濟的騰飛
教師由“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語錄”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引出改革開放。 教師:在此,我們的習總書記對于改革開放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自哪一年開始? 生:1978年。 (播放幻燈片)引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上來。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此啟程,一切因此壯闊,自此,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教師:其實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就體現在我們衣、食、住、行上。 (帶領學生從衣、食、住、行變化感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偉大成就); 教師: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就得益于我黨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經濟的發展得益于經濟特區的建設,關于經濟特區,同學們最先想到的是? 生:深圳 (以此引出視頻)
生:《春天的故事》
4.改革開放不僅是經濟的騰飛,也是文化的繁榮,由此過渡到環節二。 設計意圖:以“不一樣的班會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用真切實的語言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接著播放《習近平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語錄》為同學們普及時政熱點,增加其知識。隨即兩分鐘的視頻,用同學們喜歡的方式將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深圳由小漁村變為國際大都市引出經濟特區的建立,引出《春天的故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同學們關注紅歌,從歌曲學習歷史,為其來一場精神的洗禮。讓紅歌對于他們而言不再陌生。欣賞完歌曲邀請學生發表感悟,更能夠代入同學們的情感。 |
|||
環節二:文化的繁榮(繪畫作品展示) 此環節主要由學生完成,學生按照課前布置作業的要求,上臺展示繪畫作品,并且介紹繪畫作品,講述自己為什么要選取這個事件?這個事件有什么重大意義? 設計意圖:所帶班級類型為美術班,發揮他們的特長。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專業自信。同時,收集資料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甚至比教師講述更為有效。也增加了同學們的參與感,學生上臺講述的過程也是一個鍛煉的過程,鍛煉膽量,鍛煉口才。培養學生多方位全面發展。 教師過渡:同學們,介紹完經濟、文化,接下來我們該介紹什么? 生:政治 教師:那在政治上我們國家有什么重大舉措 生:提出了一國兩制 (由此引出環節三) |
|||
環節三: 制度的創新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香港和澳門什么時候回到祖國懷抱的嗎? 生:1997年和1999年 教師:對,請同學們銘記這兩個日子,分別是1997年7月1號和1999年12月20號。 過渡:同學們,關于香港和澳門回歸,有一首詩歌,叫做《七子之歌》,下面請郝東洋同學為大家朗誦《七子之歌-香港》。 (配樂響,學生代表上臺朗誦) 教師:同學們,郝東洋同學朗誦的好不好?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們眾說紛紜) 教師引領升華:感受到了香港渴望回到祖國的迫切心情,她就像丟失的孩子一樣,日日夜夜思念著自己的母親。終于在1997年的7月1號,她回來了。下面觀看香港回歸視頻,一起見證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以此引出下面的視頻)
生:激動! 教師:是啊,激動,我想除了激動,更多的是感動。感嘆這一百年來的不容易。那這從側面反映了什么? 生:中國的強大,我們中國實力在不斷增強了。 過渡:是啊,我們中國強大,才得以讓紫荊花再次在中國綻放。這是香港的回歸,那《七子之歌》除了香港篇,還有澳門篇。 (以此過渡到《七子之歌-澳門》) 3.由陳思潔、劉國秀同學領唱,全班歌唱《七子之歌·澳門》 4.教師總結深化主題。 (1997年和1999年,是中國人將永遠記住的兩個年份。在這兩年里,祖國的兩顆明珠:香港和澳門,陸續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闖過艱難險阻,香港和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回歸后的二十多年中,香港和澳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持續繁榮發展,紫荊花和蓮花在祖國大地燦爛盛開。而鄧小平在1982年提出的“一國兩制”的開創性思想,是港澳回歸不可缺少的成分。中國共產黨堅持并發展“一國兩制”的思想理論,推動港澳經濟不斷發展,經過歷代領導人的完善,港澳的政治局勢趨于穩定,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樞紐與人才基地。) 設計意圖:以同學們熟知的“一國兩制”為切入點,更利于同學們的接受,順序開展,引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讓同學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在不斷增強,以增加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歸屬感。又以詩歌《七子之歌》為引入,增強同學們的文學素養,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背景分析。學會用歷史看待優秀文學作品。讓學生代表上臺朗誦《七子之歌-香港》,一方面鍛煉孩子的膽量與口才,另一方面在富有感情的朗誦中,更能代入學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鳴,仿佛就感受到了香港渴望回歸的迫切心情,只有感受到了這種迫切的心情,才會在接下來到香港回歸時感到無比激動。自然過渡到播放香港回歸的視頻。視頻當中有驚呼聲、有淚水、有感動,也有對于香港回歸意義的介紹,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將情景再現在學生面前,教育意義重大。接著又全體歌唱《七子之歌-澳門》,將文字唱出來,相比看到文字而言,更加擊入人心。 |
|||
環節四:班會總結升華—全體宣誓 師與生共同總結:走過了遙遠的一程又一程,心與心始終貼近;跨越艱難的一關又一關,赤誠的情懷始終貫穿;實現了一次又一次巨變,初心始終未曾改變。四十多年來,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教師過渡: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們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在四十年后的今天,這個接力跑交至了誰的手中? 生:我們的手中。 教師:既然交至你們手中,你們能不能接好這個接力棒? 生:能! 過渡:下面請全體起立,面對著五星紅旗,向祖國證明我們的決心 (學生代表帶領全體同學宣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總結升華: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是未來征程上最寶貴的的財富與經驗—這是中國人民從歷史深處選擇的必由之路。如今,我們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來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激情,為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而不懈奮斗。未來,在我們觸手可及的日常生活中,將會涌現更多的“中國奇跡”,改革重任必將交由到. 設計意圖:在講完一堂課后,需要總結主題,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精神的洗禮,此時教師帶領著學生一起回顧總結,更能讓學生清楚地理解本節課的主題。每個學生都是愛國的,需要我們時不時澆點水孕育一下在學生心底的愛國種子,使它發芽、開花、結果。如何激發愛國情懷,需要我們教師來點不一樣的環節,只有學生參與了,才能激昂學生的斗志。而這個環節,必須要給人以震撼。正逢建黨百年,便讓同學們對著五星紅旗莊嚴地宣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振奮人心的環節給予一場精神的洗禮。 班會后延伸教育活動: 課堂上黨史班會課遠遠不夠,同學們對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成就有了了解,但是最終還是要在生活當中用實際行動去貫徹落實改革開放精神,在課后,將改革開放精神精簡出來制成橫幅懸掛在班級當中,相信經過一堂班會課的洗禮,學生對于“銳意進取、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這些精神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且進行加分換獎品活動,同學們每將一種精神落實到實處,就去班上負責人那登記并且積分,根據不同難度給予不同分數,此表格張貼于班級內,一個月后召開班會匯總頒獎。 |
|||
班會反思: 在這次主題班會備課過程中,從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以及歌曲抓起,設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體驗,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當然在這次主題班會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如各個環節做的還不夠細致,環節設置不夠精煉,部分內容取舍的不夠到位,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的不是非常流暢。在一些細節點把握不夠細致。 此外,我們生于中國、長于中國,每個學生都是愛國的,需要我們時不時澆點水孕育一下在學生心底的愛國種子,使它發芽、開花、結果;更需要不一樣的環節來振奮心底的愛國情況,制造“儀式感”。高中學生對于我們黨的發展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他們對于愛國主義知識的學習有著很高的熱情,很愿意了解黨的發展歷史,這是關鍵所在,一切都比不過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興趣。那么如何創造外在條件,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在學習、生活中端正自己的行為,不決不能流于形式,在這一方面,我還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細節。如何更大程度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還需要課下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情感特點,知曉學生的情感需要,才能知道什么樣的情節能更加直擊人心。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