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徽省中小學
所屬欄目:高中主題班會優質課
視頻課題: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教學基本功大賽高中_主題班會《家鄉的橋》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教學基本功大賽高中_主題班會《家鄉的橋》
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學段 | |||||||
主題班會題目、背景、目標、準備 | |||||||
班會題目 | 家鄉的橋 | ||||||
背景分析 學情分析: 這一屆的學生成長于網絡自媒體時代,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通過網絡被他們無意識的吸收。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我發現部分學生被一些負面思想所侵蝕,暴露出了對傳統文化的漠視,一名高中生應該具備的奮斗精神、奉獻精神、革命精神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高一年級學生精力旺盛,富有探索精神,好奇心強,積極性高,也初步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調查分享和老師的總結引導,可以實現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幫助他們樹立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主題解析: 安徽全椒,境內河流、水庫、塘渠眾多,自西向東有多條河流分別注入滁河,匯進濤濤不息的長江。全椒橋多且美,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在這些歷史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寶貴的精神財富,用這些精神來涵養學生,讓一座座無聲無息的橋梁成為學生品格的鍛造者,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為培養出黨和人民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服務。本次班會中,老師在學生提供的橋梁調查報告中選出四份代表性的報告給全班同學分享,期望和同學們一起感受家鄉橋梁歷史中蘊含的精神財富,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培育學生的高尚品格。以橋為媒,以物育人,用歷史來端正學生的思想,引領學生的行為。 |
|||||||
班會目標 認知目標: 了解和認識全椒的四座橋梁,了解黨的歷史,知道黨在全椒地區領導革命斗爭的了歷史細節,同時加深對家鄉的文化底蘊和新時期發展狀況的了解; 情感目標: 通過對積玉橋歷史的挖掘,增加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建立文化自信; 通過了解石背橋的建橋傳說,引導學生崇尚我為人人、無私奉獻的“好人”精神; 通過石沛橋阻擊戰的回憶,感受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 通過認識“彩虹橋”,理解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與美好,引導學生形成幸福需要努力奮斗的觀念。 行為目標: 通過四座橋梁歷史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感受到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努力拼搏的奮斗精神。 |
|||||||
班會準備 1.對學生提供的關于橋的調查報告初步篩選; 2.指導學生完善調查報告,形成班級分享的ppt; 3.準備好國歌、剪切相關視頻; 4.指導學生排練情景劇《石背橋》。 |
|||||||
班會過程 | |||||||
【引入】 今天這節課,我想先邀請大家和我一起欣賞一首詩歌,有請李安安同學為我們帶來詩歌朗誦《橋》。 詩歌朗誦《橋》 感謝李安安同學深情的朗誦,這首詩中描述的橋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我們的家鄉,全椒縣,史稱椒陵,城不大而古老;城中有山,山曰南屏,峰不高而秀麗;城中有水,水為襄河,河不深而清澈。全椒是山城,全椒也是水城,水多橋多,橋多故事多。每一座古橋便是一段歷史。每一段歷史便能讓我們走進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傳承中去,每次感受這段歷史,都讓人心潮澎湃。 前段時間,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里讓大家發現自己身邊的橋,大家都做了很多工作,成果顯著。有幾座橋的歷史故事也給了我深深的觸動,今天,我想請幾位同學給我們大家一起分享下他們的勞動果實。 |
|||||||
環節一:文化之橋 今天第一位給我們帶來介紹的是陸貝爾同學,她將給我們介紹一座千年古橋。 邀請陸貝爾同學上臺,介紹我身邊的橋—--積玉橋。 學生介紹: 大家好,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咱們全椒很有名的一座橋----積玉橋,它在全椒縣襄河鎮東南門街道的盡頭,橫跨襄河之上。爺爺告訴我,這座橋始建于西漢初年。到了清代宣統元年,古橋嚴重損毀,縣里的鄉親們紛紛捐出錢財來修橋。但由于辛亥革命爆發,工程暫停,接著又是大旱災荒,一直到1919年才湊齊修橋資金,當年十二月告成。根據1920年《全椒縣志》記載: 1917年積玉橋損毀后,眾人發現積玉橋石刻近千塊,每塊石上刻一字,當時文人完整拓印出七十七個字,大家發現這些字結構奇古,有漢魏神韻。經鑒定,大家認為這是六朝人的手筆,想想,這些字已經在橋上沉睡了大約兩千年了。 在古代,積玉橋也被作為全椒學宮的金水橋。每當學使駕臨全椒試取秀才,凡成為秀才的,必然會戴花從積玉橋上,從涌金橋下,稱之為走“金水橋”,然后到學宮拜老師,拜孔子牌位。 積玉橋前有一塊青石板,石板上有清晰的馬蹄印。傳說霸王項羽飛馬從城墻馳下,馬落在石板上,留下了蹄印。這一馬蹄印從此也就成了全椒人引以為豪的美談。 班主任點評: 從剛剛陸貝爾同學的介紹中,我們了解了一座古橋的歷史,大家在這里也能體會到全椒作為一座千年古縣的歷史厚重感。我也經常路過積玉橋,每當我走在橋上,我感覺橋下流動的不是襄河之水,而是一座千年古縣默默傳承、生生不息的椒陵文化與淳樸民風。考考大家,大家知道我們縣城為什么被定名全椒嗎? “椒”字的古義,不僅是植物的名稱,也指山巔或小而尖削的山丘。全椒西部多山丘,屬于咱們地理上所學的丘陵地貌,所以我們這被定名為全椒。 我想,在座的每位同學都因為自己生長在這座千年古城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的家鄉還有哪些古老的歷史、傳統的文化呢? (學生自由發言) 正月十六走太平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古學宮與國光樓 民間舞蹈八朵云 作為一座千年古縣,全椒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希望大家課下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方向,搜集一下,形成文字報告,張貼在班級的宣傳欄中,分享給全班同學。 設計意圖: 通過積玉橋以及相關歷史的學習,點燃學生對全椒傳統文化的興趣,由一座橋而愛上一座城,愛上這座城的歷史和文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深植傳統文化之美,啟發學生探索傳統文化。通過古老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搜集,進一步增加學生對古老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了解,強化其對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愛。 |
|||||||
環節二:奉獻之橋 接下來,這幾位同學想換一種方式給大家介紹一座橋。我們有請這幾位同學為我們帶來情景劇《石背橋》。 四位同學表演情景劇—《石背橋》 班主任點評: 這是一個傳說,相信大家也知道這座橋不可能來源于此,但是,老百姓為什么會把這個傳說口口相傳至今呢? 請各小組討論。 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 在建橋過程中,當時的鄉民們物資匱乏,力量有限,建橋靠的就是各家各戶為了建橋越水的無私奉獻精神。石家兄妹只是這些淳樸鄉民的代表,其實他們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也隨著橋下的河水流淌到了今天,也包圍在我們的周圍。今天我也想給大家介紹一位當地的鄉民: 宇爾貴,全椒好人,全椒縣大季村石壩組村民。宇爾貴是一名老黨員、退役軍人,他平易近人、幫助他人、心系群眾、是村民的“帶頭人”。村民組有一段沙石路經?油,他便到利用農閑的時間到數公里以外的山上拉石子,把路面修補平整,方便了大家出行。山區林地防火任務很重,每年的各個防火節點都能看到他身穿志愿服、佩戴紅袖章,這位修路人又成為一名義務護林員,穿梭在樹林之間。疫情防控期間,宇老伯主動向村黨支部請戰,成為一名沖鋒在前的志愿者,和許多年輕人一起堅守在疫情防控檢查點長達20多天。 宇老伯既是是無數全椒好人的典型代表,同時他也是石背橋精神的締造者和傳承者。我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把石背橋精神傳遞出去,讓他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提議,從今天開始,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每個人為別人做一件讓他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好不好? 設計意圖: 石背橋的傳說,向學生們傳遞了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的好人精神。宇爾貴的事跡,是學生們身邊的榜樣。從傳說到身邊好人的事跡,希望學生能內化這種無私奉獻的好人精神,而提出倡議也是給學生進行課后延伸,希望學生們能對周圍的人釋放善意,體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感覺,將內化之精神外化為行為。 |
|||||||
環節三:英雄之橋 下面我們有請今天的第三位分享的同學上臺,她將為我們帶來的是一座抗日戰爭中的英雄之橋。有請傅書榕同學。 學生介紹: 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的家鄉的一座橋。我家住在石沛鎮,石沛街道依河而建,街道中有座古橋叫石沛橋,相傳當年楚漢相爭,項羽敗走烏江,沛公一路追弒過來,曾在石沛橋上小憩,便有了這個名字。不過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段歷史不是發生在楚漢,而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抗戰時的石沛橋,是鬼子、國民黨、共產黨相互交錯的前沿陣地。三方面的探子經常在橋頭的茶館里喝茶聊天。據說,他們彼此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不到萬一不會擦槍走火。裊裊的茶霧之中,暗藏著刀光劍影和你死我活的殺機。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節黨史故事微課,描述了發生于1944年的一個真實故事--《石沛橋伏擊戰》,下面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斗爭故事吧。 播放“黨史故事青年說”之《石沛橋伏擊戰》。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一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沒想到當年在這小小的石沛橋頭發生過這么驚心動魄的故事。冰冷殘酷的戰爭背后是一個個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滾燙的熱血將永遠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勝利來之不易。 班主任點評: 橋本無生命,談不上英雄;橋上的人,在黨的領導下,成就了英雄之事,這便有了英雄之橋。我在聽這個故事的時候,腦袋里一直有個旋律,你們猜猜是那首歌? 與同學交流。引出《義勇軍進行曲》。 這一刻,我覺得我們可以通過這首歌來銘記這段歷史,向英雄致敬。下面請大家起立。 全班同學一起奏唱國歌。 設計意圖: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00后的孩子們不應該忘記這段屈辱史和斗爭史。本部分以橋為載體,還原抗日戰爭中一個小小的斗爭片段。讓孩子們知道,硝煙雖去,可那段血淚寫就的過去不能忘,那場不屈不撓的抗爭不敢忘。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向先輩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
環節四:幸福之橋 如今,祖國的橋梁技術世界領先,我們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矚目的大橋。 (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四渡河大橋、貴州北盤江第一橋、港珠澳大橋。) 朱子舟同學今天也想跟大家分享一座橫跨襄河的新橋,襄河大橋。下面有請朱子舟同學。 學生介紹: 在離我家不遠的地方,新建了一座橋,叫襄河大橋,而我聽周圍的人們都稱它為彩虹橋。它是為了連通全椒縣城和江北大道而修建的一座跨越襄河的斜拉索橋,襄河大橋是江北大道整個工程的重中之重,總高71.5米,全長461米,其中跨襄河102米為鋼結構斜拉索橋,這座橋也是滁州地區首座鋼結構斜拉索橋。每當夜幕降臨,一座五彩繽紛的彩虹橋,也成為我們周邊居民必去的新晉“網紅打卡點”。這座大橋為人們的安全出行提供便捷,也是全椒縣一道十分靚麗的風景線!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視頻,讓大家感受一下我們身邊的這座“彩虹橋”。 (播放視頻。) 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我和周圍的鄰居都在這座橋上感受到了一種真真切切的幸福。這就是我今天帶給大家的分享,謝謝! 班主任點評: 從彩虹橋的介紹中,我感覺到,橋梁的意義已經不再局限于跨過河流。越來越多的橋梁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也會讓我們體驗越來越多的幸福。家鄉的發展會惠及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人也都將在發展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努力奮斗去參與建設更多的“幸福之橋”。 設計意圖: 新時代的中國,已經從站起來到強起來。帶領學生一起盤點祖國橋梁技術的發展成果,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之情、民族自豪之情。身邊的彩虹橋,是新時期家鄉橋梁的新發展,是家鄉人民的奮斗成果。在體驗橋梁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明白我們要將自己的努力與家鄉發展深度綁定,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
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佇立襄河兩岸的幾座橋梁,我們一起感受到了千年古橋的文化積淀,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無私奉獻,感受到了革命志士的英勇頑強,感受到了社會發展的美好幸福。 橋,以自己的身軀渡人,這是它的偉大。希望,在時代的滾滾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座橋,繼續續寫全椒橋梁的歷史故事。 |
|||||||
班會后延伸教育活動 | |||||||
1.搜集全椒古老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相關材料; 2.做一件讓他人感受到幸福的事情。 |
|||||||
班會反思 | |||||||
本節班會課上,我通過安排學生分享自己關于橋的調查報告,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涵養學生的奉獻精神,緬懷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體驗社會發展的美好與幸福。整個過程中,我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用“橋”這根明線串聯起整場班會活動,期間我安排了學生上臺匯報、情景劇表演、微黨課學習、歌曲合唱等活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主題班會課的主體,讓學生相互教育,老師退居幕后,做好服務和引導,教學效果顯著。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準備再充分的一堂課也會有種種不足之處。本節課中,需要我串聯的幾個節點感覺比較生硬,沒有把握好語言的煽動性。此外,高一學生在攝像頭下也比較拘謹,沒有平時課堂上的表現自然。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