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
所屬欄目:高中主題班會優質課
視頻課題: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教學基本功大賽高中_“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班會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教學基本功大賽高中_“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班會
“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一、背景分析
高三階段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也是整個高中階段最為關鍵的一年。高三學生即將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這些選擇都將對他們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給予他們正確的價值引領就顯得非常重要。2022屆高三(5)班是一個文科班,共有50名學生,他們正面臨著高考升學、選人生道路等多種困惑,如何選擇,如何讓人生有價值、有意義,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但不少學生比較迷茫,不清楚自己的選擇與國家的關系,他們很多人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學校教育與課本教材中,不夠深刻,不能更好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本節主題班會旨在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選擇,讓學生明白個人選擇與國家的關系,學會將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將個人命運融入祖國命運,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班會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努力奮斗,才有了繁榮富強的新中國。通過小組討論與個人分享,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2.情感目標:通過小組討論與情景設置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在人生做出重要抉擇的時候,要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
3.行為目標: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將個人夢想和國家追求緊密連在一起,自覺地擔當、自覺地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活動對象
高三(5)班全體同學
四、活動形式
小組討論、個人分享、情景設置
五、班會準備
學生準備:閱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內容,初步領會學習講話精神,利用周末與假期觀看國慶節上映的電影《長津湖》和其他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收集閱讀紅色故事與文本材料,練習歌曲《我和我的祖國》。
教師準備:深刻研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班會主題進行精心構思,精心選擇準備有關本節班會課的視頻,圖片與文字材料,整理制作本節班會課的課件。
六、班會過程
(一)視頻導入:在課前播放《70年間中國生活的5大變遷》,看完視頻之后,學生分享日常生活的感受。
教師總結:視頻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我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我們能感受到國家的強大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反過來,我們每個人的選擇又會對國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我們該如何做出人生的選擇呢?
(設計意圖:國家富強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又會對國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引出主題。)
(二)環節一—昨天:鄧稼先的選擇
1.視頻片段播放。教師播放演講視頻《我的偶像》上半部分:(視頻文字材料為:我相信今天在場的各位,大家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今天來到這兒,我是想告訴大家我的偶像。
我們一起來想三個問題:如果說你一不小心,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從美國的名校拿回一個博士學位,你的導師跟你說:你很有才呀,我覺得你只要跟我混,我帶著你給你最好的待遇,你留在美國,我能讓你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這個時候你們會怎么選擇?可能,做科研對你們來講太遙遠,因為咱們都不是學霸。那么如果說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她)有一天回家告訴你:你愛的,我要調動工作了,但是去哪兒,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說。這個時候你要怎么辦?好,如果說有一項事業,因為你的努力,讓中國在這個領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國的話語權,你覺得你應該獲得這個國家怎么樣的獎勵?我的偶像用他的一生這樣地回答了這三個問題。)
教師設問:如果有人獲得博士學位,在國外有更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有更好的發展,他會選擇回國還是不回國?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抉擇?你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抉擇?如果時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一窮二白,你又會如何選擇?
2.學生回答。學生分享自己的選擇:回國或不回國,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3.教師總結:每位同學的選擇都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們也應該尊重每位同學的選擇,視頻中主人公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4.播放完整的視頻。播放《我的偶像》下半部分。這是關于鄧稼先的一個演講視頻,讓學生看到鄧稼先當時的選擇及他后來的事跡。(視頻文字材料為:26歲,用不到三年的時間拿到美國的博士學位。在拿到博士學位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的那個一窮二白的中國。34歲,他回家告訴妻子說:我要調動工作了,我明天走。妻子問他:你要去哪兒?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做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樣的:不能說,不能說,不能說。從此他從他的妻子、兩個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來的時候,他是一個直腸癌晚期的病人。61歲,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他一共獲得了國家獎金特別獎20元。其中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是,我的偶像叫鄧稼先。從去年開始,我有機會在話劇舞臺上,重塑這位科學巨匠,從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兩彈元勛”這四個金燦燦的大字背后,藏著那么多的難以想象。難以想象一次實驗事故,鄧稼先一個人沖進實驗區,撿起那枚摔碎的核彈,命令所有人都在場外待命。難以想象,核輻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杜冷丁從一天一針變成一個小時一針。難以想象,鄧稼軒躺在病床上,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們快去工作吧,別讓那些國家把我們的國家落得太遠。2012年3月,我有幸去拜訪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女士,我沒想過,兩彈元勛的夫人,今天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陳設和50多年前沒什么區別。我們走的時候,老人說:今天給你們講了這些往事,我需要緩一緩。我沒想過,鄧稼軒已經離開我們將盡30年之后的今天,往事對他的家人來講并不如煙。就在不久之前,習近平主席到荷蘭海牙參加世界核安全峰會。電視機前的我淚流滿面,因為我想起老鄧。如果老鄧還在,他今年正好90歲,如果他知道中國發展的這么好,中國的核事業走的這么穩,他該會有多驕傲,有所高興。如果老鄧還在,他今年正好90歲,我想請他就到《我是演說家》的播音室里來,讓他看看這炫目的燈光,要看一看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的笑臉。如果老鄧還在,我多想親口告訴他:我們這些80后90后的孩子,真的很崇拜他。因為有他,因為有和他一樣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國有了現在的模樣,我們有了今天的生活。我們不該忘了他們。今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是鄧稼軒誕辰90周年。讓我們一起在這樣特殊的時刻,向老鄧致敬,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
5.教師總結:
同學們,鄧稼先做出了回國的選擇,他放棄了國外待遇優厚的工作和本可以擁有的優渥的生活,為了祖國的發展與強盛,自愿選擇隱姓埋名多年,遠離家人,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沙漠地區默默工作,為我國的核科學事業做出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其實當時像鄧稼先一樣做出這樣選擇的人有很多,比如中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地質學家李四光等等,他們將個人的選擇與國家的需要緊緊結合在一起,才有了我們國家今天的繁榮與安寧。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除了科學家們積極投身國家的建設,還有一線勞動者的奉獻,比如王進喜、雷鋒,更有無數個我們不知姓名的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他們深深地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在建設國家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通過對科學家、普通人的介紹,學生認識到正是前輩們的默默耕耘才有了我們幸福的生活。)
(三)環節二—今天:抗疫人員的選擇
1.當代人物介紹。在去年年初和今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華大地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的眾多抗疫人員冒著被感染的生命危險依選擇逆向而上,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2.教師提問。介紹抗疫人員的選擇后,向學生提問:抗疫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沖鋒在前,他們這樣做的價值何在?
3.小組討論。各小組根據老師的提問進行討論,討論后各小組分別進行匯報。
4.教師總結:像抗疫人員做出這樣選擇的人還有很多,祖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建設,在危急時刻需要我們去奉獻自己的力量,只有這樣祖國才能變得更好,祖國就是在人們的奉獻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美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樹立報效祖國意識,明白祖國就是在人們的奉獻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美好,同時更加深刻的意識到國家強大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力保障,國與家是不可分割的。)
(四)環節三—明天:我的選擇
1. 18歲的選擇。
(1)教師導入。很多人在青年時代就選定了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尤其是在18歲。18歲的錢偉長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就在他進入歷史系的第二天,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得知這個消息的錢偉長拍案而起:我不讀歷史系了,我要學造飛機大炮。其實錢偉長身上凝聚了那一輩人共同的精神,他常說:我沒有專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18歲的伏明霞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跳板跳臺雙雙折桂,為國爭光。18歲的丁磊考入電子科技大學,之后創立了網易。18歲不僅是年齡,更意味著獨立、責任和擔當。
(2)教師提問:即將18歲的我們可能會做出很多選擇,怎樣讓人生因自己的選擇而變得更有價值?
2.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選擇。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愛國,明白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連在一起,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
3.教師總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要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連在一起,把我們每個人的小夢想匯聚在一起,就會成就偉大的中國夢。
(五)師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設計意圖:情感升華,通過師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國,讓學生在激情澎湃的歌聲中再次體會到“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激發國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