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子書包,趣說寶塔詩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五年級校本電子書包課馬雯-《趣說寶塔詩》2016年新媒體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五年級校本電子書包課馬雯-《趣說寶塔詩》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
附件3:
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教學設計表
一、基本信息 | ||||||||
學校 | 上海市閔行區梅隴中心小學 | |||||||
課名 | 《趣說寶塔詩》 | 教師姓名 | 馬雯 | |||||
學科(版本) | 語文(校本教材) | 章節 | ||||||
學時 | 1課時 | 年級 | 五年級 | |||||
二、教學目標 1.誦讀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詩·茶》,初步感知寶塔詩的音韻美和結構美。 2.品讀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演繹古詩,體會詩人對茶的喜愛之情,感受寶塔詩的意境美。 3.合作編寫寶塔詩,體驗創作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
||||||||
三、學習者分析 課前,借助電子書包設計相關任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解決讀準字音、大致理解詩意、初步感知詩人情感等問題。對于學生較難理解的當時的飲茶習俗,嘗試借助相關視頻資源直觀呈現,例如詩中提到的碾茶、制茶和煎茶在唐代都是非常繁瑣、講究的飲茶習俗,學生很難理解,借助技術能讓學生比較清晰地、深入地感受詩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演繹這首詩,可以讓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點燃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感,體會茶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趣,感受到寶塔詩的意境之美。 寶塔詩的結構之趣、音韻之美,是學生體驗創作之樂的重要資源,學生五年的學習也積累了大量的關于春天的詞語、對子及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以寶塔詩為例、以“春”為題創作簡單的對子,利用電子書包即時反饋資源和資源交互功能,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創編屬于自己的寶塔詩,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創作的樂趣。 |
||||||||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重難點: 1.理解詩句“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的意思,了解唐代飲茶習俗,感受茶藝之美和愛茶之情。 2.合作編寫寶塔詩,體驗創作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解決措施: 1.理解詩句“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進而了解唐代制茶工藝和飲茶習俗,感受茶藝之美和愛茶之情,這對五年級學生而言是有些難度的。這句詩介紹了唐代當時的茶具、茶俗和制茶工藝等,這些內容早已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學生很難理解這句詩的意思。那么如何讓學生清晰直觀地理解詩意、感受詩情呢?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傳統詩歌教學與現代電子書包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數字化環境提供的強有力支持,嘗試借助相關茶藝視頻資源直觀再現制茶過程,如詩中提到的碾茶、篩茶、制茶和煎茶在唐代都是非常繁瑣、講究的飲茶習俗,學生很難理解,借助技術能讓學生比較清晰地、深入地感受詩意。以此幫助學生對詩意的理解,感受詩人對茶的喜愛,發揮數字化環境促進教與學方式轉變的優勢。 2.在合作編寫寶塔詩環節中,教學利用電子書包的書寫投影功能、即時反饋資源和資源交互功能分兩步落實下去。首先,先請學生作兩個簡單的對子,可以是三字句的,也可以是六字句的,完成后根據字數上傳到對應的文件夾里。然后,請大家小組合作,從每個字句的文件夾里各選一句合作創編一首寶塔詩,完成后上傳到寶塔詩的文件夾里。 在這個創作環節落實的過程中,學生看到自己創作的對子和參加創編的寶塔詩被呈現出來展示交流,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老師則借助新媒體新技術的即時反饋功能和資源交互功能,及時抓住學生生成的正確和錯誤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推動師生間各種層面的有效互動。學生的創作作品得到廣泛交流與評價,可以更好的體驗創作的樂趣,激發對古詩詞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時,作品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在互評、小組評中得到糾正,大大促進了評價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師生的互動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面上走向自主、個別化學習指導,課堂交互反饋的效度和頻度大大提高。 |
||||||||
五、教學設計 | ||||||||
教學環節 |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媒體作用及分析 | |||
一、預習反饋 |
00’00”- 02’22” |
反饋課前預習情況,初步感知寶塔詩的音韻美和結構美。 |
1.交流上傳的錄音作業,初步感知寶塔詩的音韻美。 2.交流寶塔詩和以往學過的古詩的不同之處,感知寶塔詩的結構美。 |
1.聽同學的錄音作業并作音韻美的評價。 2.比較寶塔詩與以往所學古詩的結構和字數的不同之處。 |
利用新媒體新技術,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與課后充分利用資源, 也在視覺上直觀地感受寶塔詩不同形式的變化。 |
|||
二、品味詩情 |
02’23”- 21’09” |
品讀詞句,,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演繹古詩,體會詩人對茶的喜愛之情,感受寶塔詩的意境美。 |
(一)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愛茶之情。板書:茶 1.交流“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體會人們對茶的喜愛。板書:味色、茶人 2.了解唐代飲茶習俗,感受茶藝之美。板書:茶藝 3.交流“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板書:環境雅、功效奇 (二)演繹古詩,體會情感 用自己最喜愛的形式演繹寶塔詩,體會詩人對茶的喜愛。 |
1.品讀詩句,感受詩人對茶的喜愛,互動交流。 2.觀看茶藝視頻,了解唐人飲茶習俗,理解詩意,感受詩情。交流觀看視頻后的感受,吟誦詩句。 3.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形式演繹古詩,并分組在全班展示,體會詩情。 |
借助相關茶藝視頻資源直觀再現制茶過程,如碾茶、篩茶、制茶和煎茶能讓學生比較清晰地感受詩意,感受詩人對茶的喜愛,發揮數字化環境促進教與學方式轉變的優勢。 在平板電腦上通過投票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曲調配音吟唱,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效果非常明顯。 |
|||
三、合作創編 |
21’10”- 40’00” |
合作編寫寶塔詩,體驗創作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
1.創作對子。 2.合編寶塔詩。 |
1.創作不同字數的對子,上傳到文件夾。 2.小組合作集體創編寶塔詩,上傳寶塔詩文件夾。 |
借助電子書包的即時反饋和資源交互功能,及時抓住各種資源點評,推動師生間各種層面的有效互動,課堂交互反饋的效度和頻度大大提高。 | |||
附:板書 趣說寶塔詩 茶 茶人 茶藝 環境美 功效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