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Cultural,Relics
所屬欄目:高中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英語人教版必修二Cultural Relics閱讀課 保定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一英語人教版必修二Cultural Relics閱讀課 保定市第一中學
高一英語教學設計
趙穎蓮
教學年級:高一
課題名稱: Cultural Relics閱讀課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 2 授課時間: 40 分鐘
一、 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中一年級學生,智力發展趨于成熟。他們的認知能力比初中階段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漸漸形成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他們學習英語方法由死記硬背轉型向理解型并應用到交際上,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技能和策略,學會把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和興趣聯系起來。通過任務型課堂活動和學習,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加強,不再認為英語的課堂學習很枯燥,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也加強了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本單元第一個課時。在上這一節課前并沒有讓他們了解太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只是由于這課出現的人名和地方名比較多,我在課前教他們讀了一下。我在備這一課時,發現它的 warming-up 部分會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于是我沒有采用,而使用了我自己另外準備的引入,讓學生對這課的話題作好心理準備,也為了完成本單元的目標作了鋪墊。我覺得在今后也必須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據學生水平和教學設計進行整合或增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 三、教學目標
本課為閱讀課型,主要介紹有關俄羅斯遺失琥珀屋的軼事。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世界文化遺產,學會描述他們的起源、發展和保護等方面的情況。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用不同的形式來讓學生自己歸納,提高閱讀技能。由于這課講述國外文化遺產,學生會感到陌生,為了引起共鳴,因此要把中外文化遺產結合一起討論。本課目的要使學生學會如何談論文化遺產以及最后形成保護文物的意識。
教學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看圖片引入文化遺產這一話題。
2 、從網上下載一些琥珀及琥珀屋圖片并展示給學生看,給學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3 、學生閱讀課文后完成精讀練習。
4、小組討論,包括復述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學生總結自己通過本課學習學到了什么(達到教學目標 -- 形成保護文物意識)。
5 、辯論俄國和德國人民修建新的琥珀屋是否有必要,通過討論引起學生深入思考,不同意見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 四、教學策略
環環相扣,設計緊湊。先利用圖片引起興趣,然后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閱讀文章,通過回答問題掌握細節,知道琥珀屋從形式-失蹤-重建的過程,再從整體上把握它的結構、特色,學習用英語歸納以及復述,最后自己去小結上完這節課的收獲,使他們的掌握閱讀技巧的同時也增加了見識。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會用英語口語判斷別人給出的依據,并給出自己的觀點。
采用多媒體教學,用一些有關文物的精美圖片,引起學生對即將閱讀的文章的興趣,減
少陌生感。
五、教學過程
(一) warming-up 引入
教師用 PowerPoint 分別展示三幅圖片,并不需要學生詳細記錄細節,只是了解圖片是什么地方,位于哪個國家等。
( look at three pictures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 均為學生所熟悉的
然后問問題: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 ______ ) 引導學生講出 cultural relics 這個詞組
接著分別說出 cultural relics 的定義(學生個人觀點)
(引入部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話題有所了解,而且很有興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 使學生了解 Amber Room 形成、發展 , 經歷了幾個階段 1 、讓學生解釋文章的 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Maybe it ' s lost)
2 、為了讓學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樣子,幫助理解文章,教師展示多張圖片,新舊琥珀屋對照、外觀、以及里面擺設的琥珀,金碧輝煌的琥珀屋使學生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并學會分辨新舊。
3 、先給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scanning )。有目的性閱讀是閱讀訓練一種技巧,并且提醒學生不用太多花大多注意力在人名、地名上面。 4 、閱讀后學生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能找到答案) 5 、在了解細節的基礎上,再次閱讀 (skimming) 。(三) Difficult points
因為只是閱讀課,語言點不作詳解,是為下個課時作準備,分別找出 4 句難句,讓學生進行解釋,一一說明屬于什么從句(分別有賓從、狀從、定從、主從)(從句是學生的薄弱環節),為學生掃除閱讀障礙。 (四) Summing-up (總結)
學生掌握每段大意后,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結構和特點
1 、找出與 Amber Room 有關的重要線索( 3 個人物、 2 個國家、 1 個組織) 2 、分析寫作手法(時間順序及都用了一般過去時描述已發生的事情):讓學生將來進行寫作訓練描述某事經過時,可以模仿這篇文章的手法 (五) Group-work(task)4 人小組
學生此時已非常熟悉文章內容及結構,進入用英語進行交際環節 1.復述課文,教師給出一段文字,中間有不少空格,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空格(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
2 、談談自己從中的收獲(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 ) 學生都能說出要保護文物(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至于怎樣保護,因時間關系留待下個課時再討論。
(六)布置作業:復習課文及寫一篇如何保護家鄉某一文物的文章。 六、課后反思
教學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一步接一步從閱讀文章表層意思,到探討深層意思,使學生明白文物重要性及要做好保護。
不足之處是在閱讀后回答問題那部分,設計問題大多是 wh- 問題,因此對閱讀能力稍差的學生沒有完全照顧到,在以后類似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分幾個環節設計精讀練習,例如針對中下層學生設計 Yes/No questions 或 T/F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