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牛頓第一定律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4.1牛頓第一定律-江西省 - 南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牛頓第一定律
.......................................................................................................................................................
一.【設計思想】
新課改提倡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通過交流與合作,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本節課本著新課改的思想,一改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注重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思考與討論、交流與合作的空間;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關注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評價,并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形成生生,師生之間的多向反饋渠道。最終使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經歷過程,體驗方法,培養勇于探索,不畏艱險,挑戰權威的科學精神。
.......................................................................................................................................................
二.【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中的基本定律,構成了牛頓經典力學的核心。而本節要學習的牛頓第一定律又是正確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二、第三乃至整個動力學知識的基礎和關鍵。新課標人教版《物理》教材把本節安排在必修第一冊第四章首節,前面三章的內容分別是運動學和力學知識,這樣安排就把學生由表面的物體是如何運動的感性認識引入到物體為什么會做這樣的運動的思考中來,且符合高一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度階段。本節的特點是教材內容以大量的文字陳述,沒有涉及到數學計算,著重物理學史的教育和理想化實驗思想、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已經了解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容,知道了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但對其認識還不夠深入;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推理,邏輯思維能力,思維處于進一步的拓展階段有較好的靈活性和拓展性。
.......................................................................................................................................................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3.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2.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3.通過對慣性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物理學史的簡介,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2.通過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批判、敢于堅持真理、敢于創新的科學探究精神。
.......................................................................................................................................................
五.【教學重點】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
六.【教學難點】
伽利略理想實驗的學習與理解。
„„„„„„„„„„„„„„„„„„„„„„„„„„„„„„„„„„„„„„„„„„„„„„„„„„„„„„„„„„„„„„„„„„„„„„...........
七.【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分析推理、視頻展示、討論法、講解法、演示法等。
………………………………………………………………………………………………………………………………………………………………………………………………………..
八.【教學用具】
1.鐵架臺、毛絨玩具、磁鐵、 鐵尺 。 2..木板、小車、細線。
3.氣墊導軌、滑塊、計時器。 4.水桶1m長水管、高錳酸鉀。 5.棋子、尺子。
6.飲料瓶、彈性模、香柱、打火機 。 7.半徑相同的空心塑料小球和鐵球。 8.生雞蛋及熟雞蛋等。 9.意念螺絲魔術道具。
..............................................................................................................................................................................................................................................................................................................
九.【教學流程圖】
.
................................................................................................................................................................................................................................................
十.【課時安排】
1課時。
..............................................................................................................................................................................................................................................................................................................
十一.【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通過一個小魔術鐵尺運動帶動毛絨玩具小狗擺動,讓學生思考原理是什么?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借此引入力與運動的關系。 新課教學
(一)歷史的回顧:
1.亞里士多德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2.伽俐略的觀點: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提出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觀點并通過手拉細線拉動小車的實驗來展示,探究誰的觀點正確。
猜想盡量光滑幾乎無阻力時物體的運動情況,通過氣墊導軌實驗加以說明。
結果驗證伽利略觀點的正確性。 追尋伽利略的足跡,重新體會實驗的魅力。
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結論: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3.笛卡爾的觀點: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運動的物體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二)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
A particle will stay at rest Or continue at a constantvelocity ,unless acted upon By an external unbalanced force.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理解
慣性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引入牛頓的著作《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啟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三)慣性 1.定義: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慣性。 探究是否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2.實驗:
通過打棋子探究固體的慣性。
原理:敲擊下面的棋子,若上面的棋子并未飛出,則說明上面的棋子具有慣性依然想保持靜止,而失去支撐落了下來。 結論:固體具有慣性。
通過“拍水”實驗探究液體的慣性。
原理:由管內外壓強差將水提起來,迅速向下移動水管,管內的水由于具有慣性依然依然保持原來靜止狀態,之后管內再提起一部分水,推動水柱升高,反復操作,當液面升到管口瞬時將管向下移動,水由于具有慣性繼續留在空中,用手順勢將水打出。 結論:液體具有慣性。
通過“氣體炮”探究氣體的慣性。
原理:讓瓶內充滿白色煙霧,之后彈擊后面的橡皮膜,瓶內及瓶口的氣體由于受到壓縮而向外運動,橡皮膜恢復原狀時,氣體由于具有慣性繼續向前運動一小段距離。
結論:氣體具有慣性。
最終證明: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3.應用:
學生舉生活中慣性實例:例如甩衣服上的灰塵,錘頭松了倒過來敲幾下,剎車瞬間等,讓學生能利用今天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4.大小:
首先通過一個小實驗,找學生“吹球”來讓學生們感受慣性與質量的關系。之后通過分組實驗探究慣性與質量的關系。器材:相同規格小車2個,砝碼2個,可壓縮彈簧1個。 結論: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再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證明慣性確實與質量有關,得出 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四)學以致用 1.探究生熟雞蛋。
每名同學桌上有兩顆雞蛋一顆生一顆熟,請用今天所學知識探究哪顆是生雞蛋?
方案一:同時搖動,對蛋殼有撞擊力感的是生雞蛋。 方案二:同時轉動,轉動時間較短的是生雞蛋。
方案三:同時轉動,之后立刻用手按一下,后停下來的是生雞蛋。 通過探究不僅應用今天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魔術。 意念螺絲。 (五)課后作業 70頁2 ,3題。
..............................................................................................................................................................................................................................................................................................................
十二.【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大方,但突出重點的原則,我將板書分為三部分。
..............................................................................................................................................................................................................................................................................................................
十三.【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的特點是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并且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科學的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物理情境,體現了信息技術和高中物理教學相結合的理念,通過形象的視覺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規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