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國際秩序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濟寧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第七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
第14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
【教材分析】
從本單元開始,人類進入20世紀的歷史,也就是世界現代史。本課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緊密相聯,圍繞對20世紀人類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講述,遵循歷史思維,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經過和影響三個角度,重點揭示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關系,大戰的殘酷性對人類的影響,以及一戰后建立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對戰后世界的影響,并將其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建立有機聯系,為本單元后續教學作必要準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在初中已經講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簡單處理,適當布置自主學習任務,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能力,提升學生時空意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和影響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需要教師適當的補充相關資料,創設新的情境,引發學生理性思考,加深學生認識,并指導學生做出正確的歷史解釋。
【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學生們能夠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了解認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全球所帶來的重要影響,初步建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2、時空觀念:學生們能夠運用時空觀念,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3、史料實證:學生們能夠通過大量的史料分析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4、歷史解釋:學生們能夠通過老師的引導,認識到歷史解釋的重要性,能夠學會對凡爾登戰役等特有現象作出歷史解釋。
5、家國情懷: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夠認識到戰爭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的嚴重災難,認識到應該熱愛和平、遠離戰爭。
【學情分析】
本課所涉及的內容與初中教材相比,有增加,有提升也有重復的部分。初中《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教科書用兩節課時講述一戰的相關內容。高中教材增加了帝國主義與戰爭的關系,中國與一戰的關系,國際聯盟的原則等內容。教科書的地圖較初中更精準,而一戰的背景,過程和影響等與初中略有重合。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相關基礎知識,通過半年的高中歷史學習,對史料的研讀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對于抽象的歷史概念,對一戰后新國際秩序的分析以及戰爭與革命,國際體系與世界和平的關系,一戰與二戰的關系等內容,需要從感性了解上升到理性分析。
【教學重難點】
重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背景,戰后建立的國際秩序。
難點:帝國主義形成與一戰的關系,一戰前帝國主義的矛盾,戰后建立的國際秩序。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師:最近國際上發生了哪件事成為大家輿論的焦點?(學生:……)
師:對,烏俄沖突!(出示圖片)
師:為什么烏俄局勢成為關注的焦點?(學生:……)
師:對!因為他們引起了地區緊張,破壞了和平。20世紀初有一場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引起了地區緊張,破壞了和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
(設計意圖):當今國際問實際問題切入主題,讓學生更加深刻明白學以致用的目的,以史為鑒可以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講授新課)
師:大家看一下本課的課程標準和學習目標(學生自己看)
師:本課從三個子目來學習:一、挑戰和平:帝國主義與世界大戰的醞釀
二、踐踏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戰
三、強權和平:一戰后的國際秩序
一、挑戰和平:帝國主義與世界大戰的醞釀
師:哪些因素挑戰了和平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請大家看一組數據,通過這組數據能得到什么認識?
(表格一:各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重)
各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重 |
|
英國 |
美國 |
德國 |
法國 |
1870年 |
31.8% |
23% |
13.2% |
10% |
1913年 |
14% |
38% |
16% |
6% |
學生:……
師:從1870年到1913年各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重中,美國所占比重最多,德國第二,而英國僅位于第三。
那么第二組數據又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呢?
(表格二:各國對外貿易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重)
各國對外貿易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重 |
|
英國 |
美國 |
德國 |
法國 |
1870年 |
22% |
8% |
13% |
10% |
1913年 |
15% |
11% |
13% |
8% |
學生……
師:各國在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英國卻是最多,德國第二,美國卻第三。
問題來了,英國在工業生產比中已不再占優勢的前提下,但是為何仍然占據著工業出口的優勢呢?答案就在12課學過的一個表格里,此表格又在給我們傳達一個什么信息呢?
(表格三:1919年歐洲部分列強占有的殖民地統計表)
國家 |
占有的殖民地數/個 |
殖民地人口/人 |
英國 |
55 |
3.9億 |
法國 |
29 |
6235萬 |
德國 |
10 |
1307萬 |
比利時 |
1 |
1500萬 |
葡萄牙 |
8 |
968萬 |
荷蘭 |
8 |
3741萬 |
意大利 |
4 |
139萬 |
學生:……
師: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形成時,英國占有廣大的殖民地,對于英國的工業品而言,就意味著具有廣闊的海外市場,因此,盡管英國工業品生產不如美、德,但銷售額還是非常可觀的。而反過來我們看到美國并沒有出現在主要占據殖民地的表格里,德國也遠遠不及英國。可見,在這四個國家中,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問題的關鍵!這種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會引起后起而強大的德國和老牌國家英國的矛盾。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數據循序漸進得出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更利于其理解。
師:請大家再看兩則材料,反映了哪兩個國家的矛盾?他們對彼此的態度又是如何?
材料一: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談到英德矛盾的尖銳化時說:
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無數小沖突會成為大戰的借口,總有一天世界上會發生這種大戰。......難道現在它們不應該為每年五十億英鎊的商業收入而從事戰爭嗎?
——周一良等總主編,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
材料二:德國過去曾有那樣的時期,把土地讓給一個鄰國,把海上讓給另一個鄰國,而自己只剩下純粹在理論上主宰著天空,可是這種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盤。
——德國外交大臣伯恩哈德·馮·比洛的一次演說
學生:……
師:上述現象典型的反映了由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對海外殖民地的爭奪日趨激烈,這也就構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
(設計意圖):進一步用史料實證去證明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師:難道帝國主義國家只有英德之間有矛盾嗎?那還有哪些國家呢?我們具體看一下!(圖表解析)
德國與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因領土割讓和北非殖民地的爭端積怨已久。
德國與俄國:因不斷的貿易摩擦而關系惡化
此外,德國利用法國和意大利的矛盾拉攏意大利一起對付法國
奧匈帝國與俄國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巴爾干半島問題上
1882年德意奧三國結成同盟,同盟條約的一些內容針對法國和俄國,這也就促成了法俄英德迅速結晶組成協約國,兩大對立集團形成!他們競相擴軍備戰,國際局勢日益緊張。
(設計意圖):圖片更生動形象的展現矛盾,便于學生理解。
師:那么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斗爭的焦點在哪里?
學生:……
師:巴爾干半島,這里是名副其實的火藥桶,我們具體看一下。(地圖解析)
巴爾干半島長期處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民族關系復雜。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衰落,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取得民族獨立。但奧匈帝國把巴爾干半島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俄國打著斯拉夫主義旗號解放者自居向巴爾干半島滲透。本已民族關系復雜的巴爾干半島又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爭奪的焦點,大戰一觸即發。
而薩拉熱窩事件直接成了一戰爆發的導火索!(圖片史料)
思考:結合此事件以及前面內容能不能說明一戰爆發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綜合作用的結果?
學生:......
師:一戰的爆發其必然性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偶然性則是薩拉熱窩事件。
師:大家根據教材和教材上的地圖完成此表格(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完成任務,期間回答問題時提問哪次戰役是戰爭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哪一次最慘烈:索姆河戰役,1917年形勢發生了什么變化:美國、中國參戰)
師:(華工圖片)中國政府兩次要求武力參戰,參戰的目的不是侵略,意圖在戰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東主權,但被西方拒絕。1917年在協約國找不到更多人力就有可能戰敗的情況下,同意十幾萬勞工踏上歐洲戰場,沒有防護的他們從事著既危險又艱苦的工作,清理地雷、挖戰壕,他們的勇敢、效率常常得到協約國官兵的稱贊。
法國南部的華工墓地,默默的記錄著華工在一戰中的犧牲。好!我們再回到一戰的進程中!
師:請大家看一個一戰視頻,看完視頻說出你的感受?(一戰視頻:慘烈)
學生:......
師:如此慘烈的一戰給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呢?(史料實證)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戰的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雙方目的都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奴役他國)我們先看第一則史料,對歐洲的影響是什么呢?
材料一:大戰結束時,全世界進出口總額減少了40%,而美國卻猛烈擴大。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約100億美元。世界黃金儲備40%在美國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成了工業國和債權國。英國的對外貿易聯系破壞了……沿著盛極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國被德軍占領了經濟發達的10個省,工農業生產損失嚴重。沙皇俄國永遠從帝國主義列強的名單中勾銷了。德國戰敗,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經濟困境。
——宋則行、樊亢《世界經濟史》
學生:......
師:對歐洲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第二則史料對世界格局產生的影響是什么呢?
材料二:戰爭使……德意志帝國被摧毀;奧匈帝國廢墟上出現了一系列新獨立的國家;土耳其的所有屬地被剝奪,處在痛苦的呻吟之中;龐大的俄羅斯帝國壽終正寢,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正在占地球陸地1/6 的土地上進行試驗;英國的鮮血已流干;法國躺在手術臺上。
——熊偉民《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遺產》
學生......
師:歐洲衰落,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戰爭催生了一個新世界。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對人類社會又產生了何種影響呢?
材料三:表格
戰爭歷時 |
4年零3個多月(1914.7.28—1918.11.11) |
參戰國家 |
三十多個國家 |
戰爭范圍 |
14個國家的400萬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
卷入人口 |
約15億 |
參戰人員 |
7351多萬(約900萬戰死、2000萬受傷,350萬終身殘疾) |
傷亡人員 |
3000多萬,另有1000萬人因饑餓和瘟疫死去。 |
經濟損失 |
3400多億美元(直接戰爭費用1805億元,間接費用1516億元) |
學生:......
師:一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那么同學們知道戰前的歐洲人對待戰爭又是什么樣的心態呢?我們看幾則史料說出你的認識?(史料實證)
材料一:“葉落之前,你們就能返回故鄉”。 ——德皇威廉二世
材料二:“去巴黎吃早飯!一刺刀挑死一個法國人”這就是在運送德軍去首都的火車上亂涂的字。這是1914年8月,天氣睛好,部隊的士氣也很好。政府說過,戰爭會迅速結束。
材料三:戰爭在收獲的季節來到歐洲……年輕人聽到這個消息后興高采烈……英國人一般是贊成戰爭的,法國指出:“戰爭是美好的、正義的和偉大的。” 當歐洲國家政府正式宣戰后,首都的人們在街頭跳舞。當先遣隊奔赴前線的時候,人們向士兵投以鮮花,希望他們很快凱旋歸來。 ——本特利《新全球史》
學生:......
師:我們應該敬畏生命,珍惜和平,不能踐踏和平!
(設計意圖):情感培養
過渡:那么戰后帝國主義國家有沒有真正的去反思!在之后召開的會議中體現的是真正的和平還是強權下的“和平”?我們具體學習一下!
-
強權“和平”:一戰后的國際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師:戰爭結束后,戰勝國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別召開了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通過一系列條約和第一個國際性組織國際聯盟的建立,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分割世界、維護戰勝國利益和維持戰后和平的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根據課件所列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主要內容,思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怎樣體現帝國主義的強權政治
材料一:德國及其盟國承擔戰爭罪責,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裁減軍備,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承認波蘭復國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獨立。
材料二:限制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海軍軍備;中國收回山東主權,但日本保留了諸多特權;列強同意將“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作為侵略中國的共同原則。
學生:......
師:(1)帝國主義戰爭本身是非正義的戰爭;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勝國強加給戰敗國的“強制的和平”;
(3)《凡爾賽條約》中對戰敗國嚴懲、對中國山東主權的不公正處理;華盛頓會議對中
國問題的處理;國聯的委任統治制度等條款都體現了帝國主義強權政治特征。
師:作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際聯盟又是怎樣體現強權政治的呢?大家看書找出答案。(課本內容)
學生:......
師:1、美蘇未加入國聯,缺乏穩定而有力的支持;
-
英法將國聯作為維護自己既得利益、操縱國際事務的工具。
強權政治能真正的維護世界和平嗎?!
建立在強權政治下的秩序能和平嗎?!
材料一:正如列寧說的: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材料二: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曾把凡爾賽體系稱為“勝利者的蠢事”。
材料三:法軍元帥福煦在和約簽訂后說:“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戰。”
材料四:1919年6月28日,德國外長在簽訂條約后說:“如果要我承認我們是這場戰爭的唯一禍首,我知道那是扯謊!”德國總理公然指責條約是“殺人的魔錘”。當天,德國許多報紙上紛紛出現鑲著黑框的悼念文章,號召全民復仇。
師:面對并不和平的世界你們有什么好的意見和想法嗎?(讓學生思考討論)
情感提升:
面對當今錯綜復雜的局勢,如何維護和平解決爭端!我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未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師:最后看一下本課小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國際秩序”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濟寧”,所屬分類為“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濟寧”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