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山東省青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第七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韓悅
一、教學分析
1、課標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
2、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進程和影響;背景方面內容較多,且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還要考慮到經濟大危機對世界的影響、英法綏靖政策的縱容以及德意日三國本身國情,需要綜合考量才能得出相對合理的解釋;戰爭進程方面,能夠抓住重大事件,利用時序進行梳理即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影響極為深遠,它直接導致了國際格局向美蘇主導的轉變,同時對政府決策、民眾心理和科技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冷戰背景下多極化趨勢的發展都離不開二戰這一源頭。
3、學情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于高一的學生并不陌生,在初中就有學習,加上平時影視劇、書籍和重要節日的紀念,學生在課前便基本能夠掌握二戰的相關知識。但正因為是零散的學習,學生還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僅僅停留在識記的水平上,對于重要問題還需要深入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時序和地圖,梳理二戰從局部走向整體的基本過程,整體把握二戰全貌。
(唯物史觀、時空觀念)
2、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戰前法西斯主義的形成、經濟大危機、英法綏靖政策與世界大戰爆發的關系,正確認識二戰對世界造成的全方位影響。
3、通過圖片和文字史料,體會二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破壞。(史料實證)
4、結合史料,嘗試從民眾心理、大國博弈和歷史傳統等不同角度對二戰爆發的背景做出合理解釋。(歷史解釋)
5、從個人、國家的角度反思戰爭,思考如何永葆和平。(家國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背景和影響
教學難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背景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情境教學法、史料研讀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預習問題反饋
1、為什么要實行綏靖政策?為了保存既得利益而不顧長久利益嗎?
2、法西斯主義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法西斯主義?
4、為什么地區性的戰爭會發展為全球性災難?
5、第三次世界大戰有沒有可能爆發?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視頻(辛德勒名單片段)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導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對二戰這一歷史事件的思考。
【一】他們,如何而戰? ——梳戰爭進程
合作探究:請結合課本P101——P103的文字和三幅地圖自主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
生:小組代表回答。按照從局部到全球戰爭的敘述順序講述了三個主要戰場——歐洲戰場、亞洲戰場、北非戰場的主要戰役。
學生自主展示
師:PPT展示總結(強調二戰的轉折點)
過渡:第二次世界大戰因何而發生?提起發動二戰的主要人物,同學們最熟悉的是誰?——希特勒。基辛格對希特勒有過如下的評價: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如果沒有希特勒,基礎薄弱的凡爾賽國際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釀成巨禍的方式推翻……之所以會演變成一場充滿殺戮與毀滅的人間悲劇,全都是一個惡魔般的人造成的。真的是希特勒一手釀造的這場世界性的大災難嘛?接下來,讓我們了解希特勒其人其事。
【二】戰爭,因何而起?——析戰爭之源
-
【角色扮演】 我的前半生——希特勒
學生自述以希特勒本人的口吻講述其生平經歷(文稿見附件)
設計意圖:通過撰寫希特勒人物小傳并當堂表演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法西斯主義有著初步了解的前提下感悟二戰爆發的多種因素。
(2)法西斯主義
出示材料:分析法西斯主義的主要內容。
材料:希特勒曾經說過,只有“當一國(種族上最優秀的那一國)取得了完全而無可爭辯的霸權時”,世界和平才會到來。
——[美]格哈特·溫伯格《希特勒德國的對外政策》(上編)
材料:法西斯就是戰爭,從法西斯主義誕生之日起,就把擴張主義作為其政治綱領的核心,聲稱擴張是民族生存的基礎,是法西斯主義的根本使命。同時,法西斯分子都認為,本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民族,有權統治全世界。法西斯分子強調優等種族,要維護自己的特性,必須不斷地從事爭斗和戰爭,在這里,戰爭不只是奪取生存空間的手段,也是為了維持優秀種族的優良特性。
——《世界歷史一百集解說詞》
師:通過閱讀材料,我們發現法西斯主義標榜的最重要一條內容就是本民族是最優秀的,是一種極端的民族主義,為了保證本民族的生存空間,就必須要進行爭斗和戰爭,對外擴張。結合課本,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法西斯主義的主要內容。
生:極端民族主義、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
過渡:個人的選擇與社會環境、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那是什么影響了希特勒,使他成為一名狂熱的法西斯分子呢?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出示材料:
材料:德國被迫接受了和約,然而這是一個高利貸者的和約,劊子手的和約,屠夫的和約,因為他們洗劫了和肢解了德、奧兩國。他們奪走了這兩個國家的全部生活資料,使兒童挨餓,甚至餓死。這樣的和約是聞所未聞的,掠奪性的和約。……正因為如此,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寧:《在莫斯科省的縣、鄉、村執行委員會主席會議上的講話》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德國處于政治動蕩之中,德國的戰敗和苛刻的《凡爾賽條約》使民族復仇主義情緒波及社會各階層。戰后發生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對德國的打擊特別慘重。工人運動高漲、軍國主義和君主主義勢力蠢蠢欲動,小資產階級也以各種形式組織起來,都要求變革現存社會。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師:個人的選擇與社會環境、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那是什么影響了希特勒,使他成為一名狂熱的法西斯分子呢?
生: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本身存在的問題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滿與沖突
極端的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盛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通過出示材料,凸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嚴重不公正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引發德國強烈的復仇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引導學生體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本身存在的嚴重問題和德國境內的嚴重的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情緒。
(4)經濟大危機
播放視頻:《奪權之路》
師:剛剛我們看了視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有兩個時間,1928年和1932年,1928年的時候納粹黨在議會中僅僅擁有12票,但到了1932年,納粹黨便已發展為第一大黨。那為什么短短五年的時間,納粹黨發展如此迅速?
生:經濟大危機
師:那老師馬上追問,同樣是經濟大危機爆發地的美國,為什么沒有走上法西斯道路?
學生自主展示:德國經濟本身不景氣、羅斯福總統維護美國的民主制度等
師:好,我們可以嘗試做以下的推導。經濟大危機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危機,社會動蕩,人心不穩,民眾迫切渴望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去領導他們,解決失業和生存問題。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元首會被不自覺地寄予厚望,賦予極大的權力。由于美國民主傳統比較久遠,總統權力很大,仍舊倡導民主和自由,但德國民主憲政缺失,正好給了希特勒以可乘之機。
-
綏靖政策
【綏靖政策】學術前沿資料:
(1)正統派:避戰求和、地位虛弱、張伯倫對希特勒的目標“錯覺”;
(2)修正派:張伯倫由于不愿破壞經濟恢復而使軍備不足,軍官不愿準備打大仗,公眾輿論反戰等原因,使張伯倫認為尋求和平可得的政 策 就 是 去 綏 靖 希 特 勒 , 因 此 綏 靖 政 策 是 hope for the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 “切莫悲觀并為最壞的情況作準備”(抱最好的
希望,做最壞的打算)的政策。
具體來說,英法并不相同:
法國政局的分裂與動蕩。國內黨派林立,內閣更迭頻繁,導致法國政府很難形成長期的、有遠見的對德政策。
英國在傳統的“大陸均勢”政策指導下“扶德抑法”。
合作探究:為什么英法作此回應?
師:請大家結合材料,小組討論三分鐘,找尋答案。
學生自主展示
師:聽完大家的發言,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英法自身實力的衰落、一戰后歐洲和平主義思潮盛行、反對蘇聯,企圖“禍水東引”、法國政局的分裂與動蕩,國內黨派林立,內閣更迭頻繁,導致法國政府很難形成長期的、有遠見的對德政策、英國在傳統的“大陸均勢”政策指導下“扶德抑法”。
師:除過英法的綏靖政策,美國也通過《中立法案》,不插手歐洲事務,蘇聯也奉行中立自保政策,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企圖“禍水西引”。
師:我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二戰爆發的原因,
究其本質,根本原因是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
PPT展示:學生陳述
【三】和平,如何久存?——思戰爭之痛
過渡: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蘇里號上簽署投降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落下了帷幕。那這么一場曠日持久、消耗極大的戰爭給人類又帶來什么影響呢?
(1)頭腦風暴:請結合自己的已知知識,列舉有關二戰影響的關鍵詞。
學生自主展示
師:結合關鍵詞,我們發現大家已經從不同的角度,如政府、民眾心理、國際格局很多方面分析了二戰的影響。老師這里也準備一些角度,以供大家參考。
出示答案
人類社會空前浩劫、國際格局改變、社會主義超出一國范圍、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科學技術發展、傳統觀念改變
師:
從長時段的角度講述世界政治國際格局的變遷。
二戰對人類歷史的進程影響如此巨大,也成為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關鍵點。19世紀,拿破侖戰敗。在制裁法國的基礎上,戰勝的歐洲封建君主們召開了維也納會議,確定了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和國家體系,稱之為維也納體系。維也納體系后,英國重新控制了歐洲,并且達成了歐洲勢力均衡,世界國際關系的中心舞臺仍然停留在歐洲,歐洲這種獨領風騷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帝國主義分割世界的體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和平體系。二戰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膨脹,蘇聯成為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在美蘇實力的基礎上,根據雅爾塔等會議規定的原則,重新劃分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確立了戰后新的國際關系格局──雅爾塔體系。
-
合作探究:根據雅爾塔體系的內容評價雅爾塔體系。
材料:雅爾塔體系的內容:
領土主權問題:
①德國被分區占領,日本由美國單獨占領;②日本歸還侵占中國的領土;③承認朝鮮獨立;
戰敗國處理問題:
④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
殖民地問題:
⑤對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國聯的委任統治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⑥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
體系保障問題:
⑦成立聯合國
生:自主展示
-
反思二戰——如何維護和平
推薦書籍:《平庸之惡: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展示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師:解讀極端之惡和平庸之惡,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做出和平方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先后對戰犯進行了審判,但是在審判的時候,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并不認為自己在犯罪,只是單純地在執行元首命令。由此引發人們對戰爭惡行的思考,極端之惡與平庸之惡。極端之惡我們可以理解,就是指惡人本身知道自己在作惡,在進行犯罪,平庸之惡指的人在意識形態機器下的無思想、無責任的犯罪。這些人可能是你朝夕相處的鄰居、是你的朋友、是你的親人,但是在一種集體狂熱的狀態下,人喪失了理智,不自覺地成為極權政府的犯罪幫兇。試想,僅僅依靠法西斯主義政黨能夠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嗎,他們背后不正是千千萬萬喪失理智、面對邪惡不敢作聲的普通民眾?當邪惡來的時候,我們能否守得住作為一個人基本的道德良知,最起碼,可以把槍口抬高一厘米。作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國之一,習近平主席指出: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
八、課堂小結
課下作業
當今世界下地區沖突和局部熱戰時有發生,新的戰爭形態也層出不窮面對這些新的問題,如何做才能推動和維持國際秩序的和平發展,請提出你的設計方案。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講授基本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也引導學生從人性的角度對戰爭進行了考量,整體來講,內容豐富,結構條理,升華得當。但也存在容量大,時間緊課堂節奏前松后緊的問題,需要對史料進行更加條理的篩選,盡量做到少而精,層層推進。在對學生的展示上,要做到點評有效,能夠對學生回答進行知識性和技巧性的引導,而不是單純地表述點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山東省青島”,所屬分類為“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統編教材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山東省青島”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