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家的意味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德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德州
第七課 親情之愛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 “家的意味”,分為兩個層次:其一通過對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對親情的情感體驗,理解“家”的內涵和“家”的意義;其二通過體悟“中國春運”這一中國獨有的社會現象,讓學生理解在中華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豐富內涵。通過對我國傳統文化中 家規‘“家訓”的探究’引出中國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內涵,引導學生對家庭美德深入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學會孝親敬長。 | ||||||||
學情分析 |
七年級學生對父母愛的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認同,不理解父母的關愛之情,不能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體諒、理解父母的苦衷。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和幫助學生體會親情,感悟家庭的溫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親情之愛,樹立正確的親情觀、家庭觀。 | ||||||||
教學目標 |
知識 |
了解家的豐富內涵、了解在中華文化中家有深厚的意味和內涵、了解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法定義務。 | |||||||
能力 | 增強對家的理解能力,提高孝親敬長的行動能力。 |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增強自己對家人、家庭的熱愛之情,弘揚好家風、繼承與弘揚孝親敬長的情感。 | ||||||||
教學重點 | 認識中國家庭文化 | ||||||||
教學難點 | 懂得盡孝在當下,用實際行動盡孝 | ||||||||
教法 | 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演示講解 | ||||||||
學法 | 情景感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 ||||||||
課前準備 | 教師準備上課所用的音視頻資料及制作課件。學生準備體現家庭溫暖瞬間的實物和關于家規家訓家風的手抄報。 | ||||||||
課時 | 共3課時,第1課時 | 課型 | 新授課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新課導入 |
【我來描述家】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說說“家”是什么? 在老師看來,家是整個世界都在下雪,走進其中卻是春天的地方。我們每個人對家都有不同的解讀,這正說明家有著很豐富的內涵和意味,耐人尋味。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探究學習《家的意味》,期待大家對家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
思考、回答問題 | 讓學生解讀家,引入課題 | ||||||
講授新課 第一目 生命的居所 |
【走進她的家】(PPT播放視頻1:青島的三口之家)去年,山東青島的一位父親在網上曬了一篇微博,網友們紛紛點贊、轉發,一時間刷屏網絡,老師將這篇微博制作成短片,帶領同學們走進這個普通中學生的家。請你思考:如果你在網上看到這篇微博,是否會為它點贊?為什么? 【歡迎來我家】短短幾分鐘,同學們就從這位中學生的家中收獲到了溫暖與感動,那我們自己的家,默默守護了我們十幾年的家,相信帶給我們的溫暖與感動會更多。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去介紹我們自己的家,把它最溫情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用家的溫度溫暖彼此。 老師展示母親親手織的毛衣毛褲的照片,讓學生回憶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描寫家人親情的詩句。 小結:1、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親情,激勵我們奮斗拼搏,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靠。 |
觀看短片 思考回答問題 實物展示交流自己家庭溫暖的瞬間或場景 |
播放短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快速直觀地了解這個家庭,為講解家的意義打下基礎 讓學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的溫暖,感悟親情,感恩父母,為講解中國人的“家”做好鋪墊 |
||||||
講授新課 第二目 中國人的“家”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
【中國人的家】同學們的溫情分享讓我們每個人領悟到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們心靈的港灣。現在我們還在家的庇護下成長,還沒有真正體驗過離家的感受。當我們離家在外漂泊的時候,你會更加想念家。古往今來,中國人慣于用具有中國特色的方式表達著對家的想念與牽掛,古人用文字表達思家之情,今天的人們用春運承載回家的路。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再大,我也要回家過年。 請你交流:你有沒有經歷過春運回家過年的體驗? 小組討論:為什么中國人不管多忙、多遠、多累都要趕回家過年? 小結:在中華文化中,家有著深厚的意味、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 【曬家規家訓 傳優良家風】春運壯觀景象的背后,流淌的卻是最有中國味兒的濃濃親情。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每個中國家庭在代代傳承的過程中流傳下來很多家規家訓,形成了自己家庭的優良家風。課前任務:和家人共同制作一份關于家規家訓家風的手抄報,請大家在小組中交流展示并選出精品,參加學校下個月的班級文化墻主題展示活動,這次的主題就是“曬家規家訓,傳優良家風”。 【常回家看看】代代傳承家規、家訓、家風,飽含家中長輩諄諄教誨、殷切期望。百善孝為先,但“孝”僅僅靠道德自律還不夠,還必須有法律來保障。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目前有1.67億老年人,子女因各種原因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不少老年人缺乏照顧和關愛。為了督促人們勿忘孝德,我國在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基礎上,于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該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這一規定,被通俗地理解為“常回家看看”。小結: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 【讓愛駐我家】(PPT播放視頻2:別讓等待成為遺憾)孝親敬長必須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因為父母長輩的生命等不起,我們應盡孝在當下。 (播放背景音樂《時間都去哪兒了》) 請你制作:五一假期即將到來,請你制定一份可行的孝心計劃,展示交流,落于實踐。 【把愛帶回家】結束語:同學們,趁我們尚小,莫要有“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感慨,趁父母健在,莫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希望同學們盡孝在當下,把愛帶回家!
本節課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體驗等多種形式,圖片、音視頻等多種手段,關注學生的觀念認識、情感體驗和踐行反思,注重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看圖片,思考回答問題 小組討論 組長記錄討論結果并分享 小組展示交流評選出本組最佳手抄報作品,參與學校“曬家規家訓”文化墻活動 看圖感悟 了解相關法律 觀看視頻,感恩父母養育之恩 在心型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孝心計劃
![]() ![]() ![]() |
通過展示春運的場景,讓學生直觀感受中國人對家的向往,從而感受家在人們心中深厚的意味 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家風,好的家規家訓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結合社會現象,引導學生強化法律意識和責任擔當 通過公益廣告激發學生盡孝在當下的覺悟,從而真正將孝心轉化為孝行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明確盡孝在當下及孝親敬長的方法。 總結本課所學 |
||||||
教學反思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