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創新永無止境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創新永無止境》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創新永無止境》福建省優課
創新,為數字中國賦能
——《創新永無止境》教學設計
所授科目 道德與法治 課題名稱 創新永無止境
課的類型
授新課 課時分配
1課時 授課對象
九年級
教材分析
1、本次課使用教材為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題“創新永無止境”,
本框由“創新強國”和“萬眾創新”兩個目題構成。
2、本框是第二課的重要內容,它從國家戰略層面探討了創新的話題,是上一框題《創新改變
生活》的深入探討,同時本框題也為第二課《創新驅動發展》和整個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做了總結性探討——創新是強國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永無止境,追求富強的步伐永不停歇。
學情分析
當今社會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九年級學生在充分享受創新成果的同時,對自身擔負的創新使命缺乏深刻的認知,存在“不想創新、不需創新、不敢創新”的認知誤區和行為缺失,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引導學生認清當前我國的創新現狀,認同國家創新強國的戰略部署,在充分感知過去的創新、贊嘆當今的創新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未來的創新的責任感、使命感、思維力和行動力。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情感認同:增強學生對創新強國的認同感,激發愛國情感。 (2)態度明確:明確自己是創新的踐行者而非旁觀者。 (3)價值觀養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課前搜集第一、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創新成果的相關資料,感受創新的過去式、進行
時,掌握信息搜集、選用和整理方法。
(2)在小組合作探究新校區“智慧校園”建設方案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精神,
嘗試承擔創新未來的使命。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我國的科技創新現狀。 (2)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3)教育對創新的重要性。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的成就及未來的發展道路。 教學重點 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教學難點 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新使命感。
教學方法 1、教法:議題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講授法、討論法 2、學法:研究性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媒介
多媒體、課本、黑板、視頻、圖片、圖表
教學設計 思路
由于本課題《創新永無止境》是從時間維度探索中國的創新之路,因此本節課的設計上我以創新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為主線貫穿整節課;以“創新如何為數字中國賦能?”為中心議題,由“創新在身邊”、“創新在路上”和“創新在未來”三個部分組成,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已享受的創新成果,正確認識國家正在進行的創新步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出中國未來的創新之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深刻領會到教育之于創新,創新之于強國,少年之于創新強國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在享受前人創新成果的同時,應不忘背負國家未來創新的使命。
在素材的選用上,本節課堅持生活化、本土化、時政性原則,充分挖掘最新的本土素材、校本素材,將國家上層建筑層面的創新戰略“落地”到學生城市生活、校園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使得學生在議題探究過程中會說、想說、敢說。整堂課圍繞“數字中國”這一中心素材,橫向呈現兩屆數字中國成果展的科技創新產品,引導學生直觀感受過去之創新之于現在,展望當前之創新之于未來;縱向深入挖掘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中的素材信息——數字中國成果展及《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意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喜憂參半的現狀,認同國家創新強國的戰略布局,進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突破當前我國創新困局的關鍵因素——教育,以此為突破點再次緊扣議題,深入挖掘素材,以本屆數字中國的重要成果——“智慧校園”為引子,以本校新校區建設為載體創設分議題組織討論,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為十一中新校區“智慧校園”建設建言獻策。最后,從國家、企業和個人三個角度思考如何實現創新,讓創新為數字中國賦能。本節課在設計上力求最大化利用素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課前預習
1.請同學們提前預習課本第二課第二框《創新永無止境》的內容,思考我國當前的創新現狀如何?如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2.查找資料,了解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中展出了哪些“黑科技”?你最期待哪些“黑科技”能夠廣泛運用?與同學分享。 3.閱讀《海峽都市報》、《福州晚報》等媒體關于我校新校區建設的初步構想,思考:有哪些科技創新能用于我校新校區建設?
創新重在實踐,因而在課前預習部分要求學生不僅預習課本知識,還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積極思考身邊的創新,引導學生學會將理論聯系實際。
導入新課
【引入議題】
創新如何為數字中國賦能?
開門見山呈現本節課議題,將“創新”這一課題與“數字中國”這一載體緊密結合。 【明確主線】
通過PPT展示本節課的邏輯主線: 1.創新在身邊。 2.創新在路上。 3.創新在未來。
由于本框內容較為零散,一開始就亮明邏輯主線,有利于學生理清思維邏輯。
講授新課
第一部分:創新在身邊
設計意圖
【素材呈現】
展示圖片: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吉祥物“數娃”。 【提出問題】
去年的首屆數字中國峰會上展示的創新成果如今很多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首屆數字中國峰會上有哪些創新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了? 【探究問題】
播放視頻:首屆數字中國峰會宣傳視頻。 【解決問題】
第一屆數字中國峰會上展示的無人機、人臉識別、刷車牌秒通過等技術現在已經普遍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通過呈現“數
娃”圖片引導學生
關注時政,觀察生活,引出話題。 通過播放首屆
數字中國宣傳視頻,將時間軸拉到
創新的過去,引導學生感受僅僅過了一年,過去的創新
就給今天的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直觀呈現當今世界創新的速度之快,影響之大。同時,培養學生的圖像、視頻信息提取能力。
講授新課
第二部分:創新在路上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
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現狀如何?
【探究問題】
活動一:展示成果 學生上臺展示課前搜集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成果展示資料,向同學們分享自己最期待、最感興趣的“黑科技”。 思考: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中哪些“黑科技”最吸引你? 活動二:思考現狀 素材1:《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中的相關數據: 截止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格達到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6%,較去年提升3.8個百分點。 2018國內信息技術發明專利高達18.5萬件,同比增長10.8%。 2018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9%。 2018年我國在全球綜合營商排名躍升至第46位。 素材2:《2018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中展示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與人均GDP相關性”散點圖:
思考:我國的科技創新現狀如何?
活動一鼓勵學
生自主展示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中的最新科技創新成
果,意在培養學生資料搜集、整理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了解當今最
前沿的科技創新成果,感受國家科技創新前進的步伐,
激發學生對祖國創新發展的自豪感。 活動二通過數據、圖表展示我國
近年來科技發展的喜與憂,意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科技發展現狀,同時,培養學生數據信息、圖表信息讀取能力。
【解決問題】
從本屆數字中國成果展說明了我國在許多領域的科技創新處于世界的領先水平,如5G技術;從《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中的數據上看,我國科技創新發展迅速,這體現了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成果顯著,勢頭可喜;但是從《2018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中展示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與人均GDP相關性”散點圖上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與人均GDP的相關性與發達國家相比還不夠高,說明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的發展對GDP的貢獻率還不夠。因此我國應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講授新課
第三部分:創新在未來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
基于我國的創新現狀,思考創新的未來在何方?
【探究問題】
活動一:說文解字 對“創新”二字從字面上拆解說明:欲寫創新先寫人,人欲創新在教育。 過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卓越成就。新時代,國家更加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近年來,我國致力于“智慧校園”建設,本屆數字中國峰會中不少企業也展示出了“智慧校園”的技術創新成果。 活動二:建言獻策 任務一:找一找從大家進入十一中至今,校園多了哪些“智慧校園”建設成果? (PPT展示十一中新校區建設效果圖及初步設想。) 任務二: 你期待的“智慧校園”是什么樣的?請為十一中新校區“智慧校園”建設出謀劃策。 活動三:尋找方向 綜合探究:結合課本總結思考,這些關于“智慧校園”的美好創新設想如何才能變成現實,讓創新真正實現為“智慧校園”賦能,為“數字中國”賦能? 【解決問題】
發揚創新精神,大膽設想理想中的“智慧校園”,為新校區“智慧校園”建設出謀劃策。 從實現創新的三個主體,個人、企業、國家三個層面思考創新未來的方向:個人應弘揚創新精神;積極創業創新;保護自己知識產權,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企業應提升創新能力,自強奮斗,敢于突破;吸納創新人才;利用好國家創新政策……國家應堅持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形成有利于創新的環境、氛圍、平臺、格局……
活動一以說文解字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說明教育對創新的重要性。 活動二以教育
為“引”將議題范圍由“數字中國”縮小到“智慧校園”,將“創新”這
一主題,從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落地”到校園生活,更貼近現實的生活
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
維,將理論聯系實際。 活動三引導學生回歸課本,重視文本解讀,在此基
礎上通過理性思考和系統梳理,將實際問題上升到理論
高度,學會理性思考、分主體討論如何實現創新,讓創新為數字中國賦能。 結束新課
總結升華: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們在享受前人創新成果的同時,也對國家創新的未來擔負著責任,因為創新是永無止境的,需要一代代人的艱苦奮斗。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積極發揚創新精神,為數字中國賦能。
通過總結升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創新熱情,激勵學生為創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板書設計
正版書
副板書 設計意圖
2.2 創新永無止境
無人機、人臉識別、刷車牌秒通過……
無人駕駛、自動測血壓、智能物流機器人、全息影像……
主板書采用文字和簡筆畫的形式生動、形象、簡潔地展示了本節課的關鍵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掌握。
副板書呈現學生列舉出的第一、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的科技創新成果,為第三部分討論“智慧校園”建設提供思路。
教學反思
本次課以“創新如何為數字中國賦能?”為中心議題,橫向以創新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為主線,縱向從上層建筑到具體實踐剖析如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使得創新為數字中國賦能。從總體上看,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尤其在“建言獻策”活動中,學生思維極度活躍,創新思維得到較大程度的激發。
但是,本節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學環節間的過渡銜接不夠自然流暢,課堂討論環節活躍有余而秩序欠佳,需進一步努力完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