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創新永無止境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部編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二課《創新永無止境》浙江省 - 紹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創新永無止境》教學設計
一、課標依據:
2.3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現狀,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認識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二、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對我國科技創新的國情有明確的認識,提升對國家實施科教興
國戰略的認識,增強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理念,培養勇于創新,敢于創新的精神。
2. 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 ,增強對萬眾創新的認識,充分發揮自主
創新能力。
3. 知識目標:了解我們科技創新的國情;認識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性;知道創新精神
的表現;掌握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性,懂得保護知識產權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性;
知道創新精神的表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措施
難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措施
四、學情:青少年在豐富校園活動中積累了許多創新活動的經驗,形成對創新的感性認識,
囿于對創新的淺層次理解,青少年學生往往局限于從科技發明的角度理解創新而較少從文化、制度等角度理解創新,也沒有認識到創新對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意義。因此需要幫助他們形成對創新的全面、理性的認識。
五、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 合作探究法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展示港珠澳大橋的圖片 它是一座網紅橋,被英國
《衛報》譽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跡;在開通儀式上,習總書記稱贊它是自信橋、圓夢橋、同心橋和復興橋。同學們知道這座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大橋叫什么名字嗎?
學生通過觀
看港珠澳大橋的
圖片,聽取大橋
的簡介,初步感知大橋的宏偉壯
麗。
通過觀看大橋的圖片,引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就——港珠澳大橋,同時培養學生關注時政信息的習慣。
講授新課
(1)感受自信橋 這座聯結者香港澳門珠海的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共建的超級跨海工程,讓我們一
起走近港珠澳大橋,感受它的自信魅力。
觀看《120秒航拍港珠澳大橋》,學生思考:港珠澳大橋的自信表現在哪里?
(科技創新的自信 文化自信 政治自信等)
提問:港珠澳大橋多項技術屬于世界第一,在別國無先例可循,說明我國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提問:
港珠澳大橋被稱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要建成這樣一項超級工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資金:前期投入480億元,整個工程需要1000億元;香港政府500億,澳門政府300億,
廣東政府200億。(融資平臺) 技術:沉管技術、建島技
觀看《120秒航拍港珠澳大橋》,學生思考:
港珠澳大橋的自信表現,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學生思考交流:要建成港珠澳大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通過觀看
視頻,學生感受港珠澳大橋的自信魅力,了解我國科技創新的成就,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認同,提高文化的自信。
港珠澳大橋建成需要具備資金、技術、人才、管理
術、橋面技術,防侵蝕技術…… (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持)
管理:香港、澳門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所以出入港珠澳大橋的車輛屬于跨界行駛,涉及到粵港澳三地不同的車輛管理制度和法律條款。 平臺:港珠澳大橋歷時9年,涉及十多家科研機構,四十多家企業,2萬多人的共同合作。(協同機制) 提問:在搭建保障創新的融資平臺和活動平臺方面,在形成保障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方面,在營造保障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方面,誰發揮著重要的職能? 小結:從港珠澳大橋的成功經驗來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政府應該積極主動發揮作用。 (2)探尋圓夢橋
港珠澳大橋寄托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轉向橋梁強國的夢想。
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我們發
現其實一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順利。接下來給我大家介紹一
觀看林鳴視頻,學生思考:
為什么選擇跟外
國公司合作?
等方面的條件,通過交流對話,使學生感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政府應該積極主動發揮作用,同時認識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性國家的必要性。
通過列舉我國在科技領域
因為核心技術
位每天堅持晨跑的老人,他與大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就是大橋島遂工程總設計師林鳴,讓我們一起走進林鳴的圓夢之旅。
觀看林鳴視頻,思考 為什么選擇跟外國公司合作?——港珠澳大橋的核心技術還不過關。這樣的狀況在現階段,是個體現象還是普遍現象?(讓學生舉例)
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國情,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的狀況讓我們在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15億的天價,更加讓你體會到了什么的重要性?
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3)共筑同心橋
面對羞辱,林鳴徹底醒悟:核心技術買不來也求不來,只能靠自己!
提問:林鳴被逼走上了一條怎么樣的道路(自主創新的道路)
過渡:當今世界,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越來越強勁,林
學生列舉
我國因為核心技術不過關導致在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狀態的事例(中興的芯片事件等)
學生思考交流:林鳴被逼走上了一條怎么樣的道路?
不過關處于被動狀態的事例(中興的芯片事件等),讓學生理性看待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看到
成績同時,清醒的認識到不足。 15億的天價,更加直觀地讓學生體會到了科技創新能力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
通過小組討論,組長總結發言,學生感受到: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國間聯系越來越緊
鳴為什么不選擇跟荷蘭公司合作而選擇自主創新?真的是因為沒有能力支付這15億元嗎?(小組合作討論)
介紹:華為案例 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國間聯系越來越緊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我們選擇自主創新道路,實現科技自主自立是必然選擇。
林鳴的醒悟給承擔島隧技術的中國交建公司帶來哪些啟示?
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企業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學生朗讀2018首屆“央企楷模”頒獎詞和央視“大國工匠”管延安的頒獎詞。
提問:他們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為他們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為港珠澳大橋最終的“圓夢”打下了基礎?
個人:弘揚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敢于擔當,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為國家和
小組討論: 當今世界,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越來越強勁,林鳴為什么不選擇跟荷蘭公司合作而選擇自主創新?
組長代表發言,呈現討論成果。
學生思考交流林鳴的醒悟給承擔島隧技術的中國交建公司帶來哪些啟示?
請學生朗誦頒獎詞。
學生思考交流:大橋人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
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我們選擇自主創新道路,實現科技自主自立是必然選擇。
讓學生知道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企業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通過頒獎詞的朗讀,學生交流理解創新精神為港珠澳大橋最終的“圓夢”提供了精神的動力。央視“大國工匠”管延安使學生知道人人皆可創新,人人皆能創新,要在全社會形成創新的良好氛圍。
人民作出貢獻。
創新不唯職業,每個人都是創新者。
提問:創新鑄就大國工程,人才引領民族復興。怎樣才能培養出更多林鳴、管延安這樣的創新型人才?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提問:你向往的教育是怎樣的?
結合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
14歲的周恩來立下了宏偉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19年當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北京的青年學生上街示威游行發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吶喊。偉人的事跡啟示我們教育應該培養怎么樣的人才?
教育改革的方向:著力培養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4)展望復興橋
為港珠澳大橋最
終的“圓夢”打下了基礎?
學生思考交流:怎樣才能培
養出更多林鳴、管延安這樣的創新型人才?
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生活體會到教育應該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結合周恩來的少年志向和五四青年的愛國運動使學生認識到教育更需要著力培養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觀看視頻思考:需要花15億引進核心技術,到可以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港珠澳大橋的成功,給你帶來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綜合國力的提升,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意保護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
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刻,老師講一首《我喜歡出發》送
給大家,愿你我和林鳴一樣喜
歡上出發。 創新之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我會。。。。。。
觀看視頻思考交流:從需要花15億引進核心技術,到可以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港珠澳大橋的成功,給你帶來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觀看林鳴朗
讀者視頻《我喜
歡出發》
通過交流體會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綜合國力的提升。感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一個負責大國的形象,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同時培養學生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通過視頻觀看,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創新的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課堂小結
走中國創新道路,揚科技創新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你我一起出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課后實踐作業:
請以“創新文化之我見”為題撰寫一篇小論文,可有個人或者學習小組完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