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創新永無止境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部編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二課《創新永無止境》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_北京市 - 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部編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二課《創新永無止境》—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_北京市 - 海淀區
《創新永無止境》——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教學設計
【內容依據】
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認識國情,愛我中華”。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發面的現狀,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認識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本科所依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相應內容是:“初步了解物權的概念,加深對知識產權的認識,理解保護知識產權的意義,”
本課依據的黨的十九大精神有: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上述規定,是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的內容依據。 【學情分析】
青少年處于一個創新的時代,創新已經成為公民普遍關注的焦點。處于這個時代的青少年學生,既是創新時代的成果享受者,也是創新時代的重要主體。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學生,思維活躍、精力充沛,他們在豐富的校園活動中積累了許多創新活動的經驗,形成了對創新的感性認識。囿于對創新的淺層理解,青少年學生往往認識不到創新對于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深遠含義。
對于正處于改革開放攻堅階段的中國而言,創新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所在,不僅是大國競爭的壓力所指,更是民族復興路上不斷實現自我超越所需。這個階段的學生正在逐步形成國家觀、世界觀,需要引導他們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看待當下中國的發展,從而培養民族擔當意識,樹立遠大理想。因此,需要幫助他們形成對創新的全面、理性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理性看待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了解并掌握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 (2)增強憂患意識,自覺提高創新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參與,體驗,感悟,分享的過程中提高領悟、分析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的科技創新發展現狀,認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性和舉措。 (2)知道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具體措施。
教學難點: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懂得人人皆可創新,為建設“創新強國”貢獻力量。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探究法、辯論賽 【課前準備】
1.制作課堂學案 2.辯論賽分組 3.辯論賽記時軟件 4.相關教學用具準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1. 完成辯論賽分組。 2. 布置辯論題目。
提前查閱、準備辯論材料 激發學生的參與
熱情 導入
1.提問:你們知道哪些定位系統嗎?
2.呈現材料:
(GPS、GLONASS、Galileo、北斗)
3.追問(小組探究):有人說,GPS已經滿足了我們對于定位的需求,我國為何還要自主創新研發北斗衛星?它的研發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價值?
4.繼續追問:與GPS相比,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有什么劣勢嗎?
過渡:雖然GPS已經滿足了我們對于定位的需求,但是我們仍然堅持自主創新北斗。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北斗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所以,創新之路就是要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創新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
思考作答
小組探究 (探究結果: 1.國家安全 2.綜合國力 3.民用經濟)
思考作答
從學生的已知問題入手,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通過一系列追問與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思維。
授新課
(一)
創新 強國
1.回顧舊知: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鏈接新知: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提問:你們還知道我國哪些科技成就呢?(天眼、載人航天、蛟龍號、復興號、快遞等) 追問: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優勢) 追問: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國家已經是創新強國了呢?
3.出示表格:通過對比,你還能得出什么結論? 從整體上看,我國還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劣勢)
過渡:所以,我們不僅應該看到創新現狀的優勢,也應該看到劣勢。從而辯證、全面的看待問題
學生舉例說出已知的科技成就。 思考作答
學生根據圖片和感受,說出自己對創
新的看法。 從學生的已知問題入手,構建新舊知識聯系。
分享我國近年來的科技成就,展現我國不斷增強的科技實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創新熱情。
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過渡:基于以上發展現狀。黨和國家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1.提問:有沒有聽說過“搶人大戰”?
追問:為什么科技、教育對創新型國家的的建設如此重要? 人才(勞動者素質) 科技、教育
2.呈現圖片:北京市第二十中學校園生活(紙板車比賽、“雞蛋撞地球”活動、《加油!向
思考問題并討論回答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回顧自己參與的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科技創新 (二) 建設 創新型國家
未來》科技講座、科技社團) 小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是要把經濟建設的重心放到依靠科技和勞動者素質上來,必須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過渡:剛才談到我國和發達國家間的科技實力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不強。以前我們國家總被冠以“山寨大國”的稱謂,因為我們習慣了模仿和引進,所以總被詬病。不過近幾年刮起了一股原創的熱潮,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原創”的魅力。
3.新聞速遞:“WISDOM in CHINA”中國原創節目推介會登陸法國戛納電視節。(包括:朗讀者、國家寶藏、聲臨其境…)
呈現另一組圖片:(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共性:非原創節目)
4.提問:一些非原創的電視節目已經非常受歡迎了,我們還需不需要進行原創呢?
5.課堂辯論賽: 正方:創新更應該從原創做起 反方:創新更應該從模仿做起
小結:如果,我們一味的引進,只會走向“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現創新突破。
聆聽思考
小組探究
參與辯論 的興趣,激發創新的自主性。
引導學生認識到教育事業的重要性。。
學生思考問題并從中體會自主創新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探究問題本質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辯論式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在辯論中深化思維品質、學會表達自我、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6.呈現圖片: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獎勵制度
7.提問:從圖片中體會,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應該怎么做?
小結: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從內部層面培養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質量,還要再外面給予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思考作答
幫助學生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積極營造有利創新的社會環境。
(三) 萬眾 創新 —— 企業篇
過渡:
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應該僅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應該是每個企業,每個公民的責任。 說到企業,近期有個企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1.出示新聞:美國制裁華為事件VS美國制裁中興事件。(介紹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追問:這兩件事給我們中國企業什么啟示? A、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 B、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企業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3.呈現材料:《華為海思集團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
小結:企業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科技自立。
學生了解事件發展概況。
學生思考討論并發表見解。
學生傾聽、了解,做進一步深入思考。
通過時政新聞,幫助學生體會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時代緊迫性,體會創新的必要性。
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創新自信。
升華
呈現材料:習總書記贈言: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也是花錢買不來的。中國經濟發
展的重點是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這條路很長,但只有靠我們自己走下來。
聆聽感悟
提煉與升華學生對創新的認知與行動,鼓勵并鞭策學生參與萬眾創新。
小結
教師總結: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不受制于人。只有每個人樹立創新意識,參與萬眾創新,才能讓我們中國真正的屹立于科技之巔,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聆聽感悟 升華了學生對創新的價值認知,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了學生參萬眾創新的感情基調。
【板書設計】
2.2 創新永無止境
——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一、創新強國
1.我國創新的現狀
2.創新的地位: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二、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1.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3.培育創新氛圍
三、萬眾創新
【亮點與反思】
總體來講,優點如下:
一、 教學環節設計明晰深入:第一環節:創新強國,通過此環節了解我國創新現狀。第二環節:建設創
新型國家,通過此環節分析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舉措。第三環節:萬眾創新(企業篇),通過此環節的分享體會到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時代緊迫性。最后的結語提煉與升華學生對創新的認知與行動,鼓勵并鞭策學生參與萬眾創新。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了學生參萬眾創新的感情基調。教學環節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還完成了德育升華。 二、 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1.每個學生都積極與小組展開探究,更有大部分學生愿意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
的觀點。2.對待我提出的每個問題學生都積極思考,并積極應答,課堂氣氛活躍。3.辯論賽讓學生們開展了思維碰撞,在辯論中深化了思維品質、學會了表達自我、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三、 讓德育與核心素養走進課堂:充分的將生活與德育結合,課堂與德育結合,充分體現了我校“德育
為首”的辦學理念。引導學生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看待當下中國的發展,從而培養民族擔當意識,樹立遠大理想。
但仍存在下列不足:
一、課堂語言的表達有幾處不規范,以后還需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二、稍微有些緊張,心理素質還需加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