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加強憲法監督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二屆北京市中小學教師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大賽《加強憲法監督》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二屆北京市中小學教師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大賽《加強憲法監督》北京市延慶區第四中學
教案設計(含活動課)基本格式 《加強憲法監督》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十八屆四中全會 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推動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統化、科學化水平制定。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于2016年6月28日聯合印發實施。具體的內容要求是:進一步深化憲法教育。了解國家基本制度,強化國家認同。
3.《中小學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編寫建議》
本課重在加強“國家意識教育重在突出尊崇憲法權威,知道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4.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是時代賦予青少年的新要求
首先,加強學生的法治教育是法治社會發展必然要求;其次,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需要和諧有序,更需要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再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強化國家和文化認同教育,需要對學生進行法治素養的培養。
5.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是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我與國家與社會中3.1要求:知道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體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有賴于每個公民的參與,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職責。3.4要求:了解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強公民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道德與法治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教學內容,第二課“保障憲法實施”是第一課的邏輯延伸:要維護憲法權威、實現憲法價值,必須“保障憲法實施”。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增強學習憲法的積極性。
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二框,主要內容包括監督權力行使和增強憲法意識兩目。保障憲法的實施是國家和公民共同的責任。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行使監督憲法實施、監督權力行使的職責與權力,廣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學生,要學習憲法、認同憲法、踐行憲法。
學生情況:
1.普遍現狀:由于當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中有些人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有些人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他們大多對自己的生活其中的國家缺乏基本的總體認識,不能積極有序的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2.我校實際:本校是距離北京市中心最遠的區縣,受交通條件的制約本校學生接受北京政治功能熏陶的機會相對較少,加之學生對新聞類的電視節目興趣不
- 2 -
足,整體上對我們國家的重要的政治生活——兩會知之甚少,因此,本節課把2018年兩會的內容作為主要的教學切入點。教學方式: 案例式教學法
依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身心發展實際需要,我重點運用了教材25頁的探究與分享中潘某騎電動自行車被扣一事進行分析與運用,把學生帶入到公民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去,同時兩次利用該案例,這樣理例結合,以例引理、辨例明理,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之所以這樣設計,學生會感受到憲法與每個公民的日常生活也緊密相連,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憲法意識,真正入腦入心。
教學手段:
PPT輔助板書教學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法治思維,樹立權力監督意識和憲法至上的理念,增強憲法意識和觀念,自覺踐行憲法精神。
2.能力目標:
提高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職能的認識,以及自己的權力監督意識和能力,學會通過合法途徑和方式行使監督權;能夠積極參與、組織開展憲法宣傳活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3.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的憲法監督制度,知道權力監督機關和公民如何行使監督權,懂得憲法與我們息息相關,掌握增強憲法意識的途徑和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依據: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是依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內容,以及對學情的調查和分析,同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一、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增強憲法意識的具體做法,之所以把它定為重點是因為維護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堅持憲法至上,都必須從增強人們的憲法意識,同時他也是本單元的落腳點。
二、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中學生如何踐行憲法,之所以把它定為難點是因為中學生在認知發展上處于既懂事又不完全明理的狀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不能積極有序地參加國家政治生活,所以如何踐行憲法顯得難上加難。
教學過程
環節一:看兩會 學新知
結合2018年3月5日9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工作安排 思考:
1.誰聽取了這三個工作報告?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行使什么職權?
Ppt 出示憲法62、67、104條內容 【設計意圖】
通過對兩會中全國人民大表大會的行使職權思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開始構建監督權的知識結構,為后面的學習初步奠定知識基礎。
環節二:讀事例 明意義
教師:除了要規范權利的運行,同時要加強權力監督,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保障公民權利的真正實現。
學生:閱讀教材25頁“探究與分享”
思考:公民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區別是什么? 學生:1.閱讀教材25的相關鏈接 了解什么是合憲性審查和監督 2.教材11頁右下角圖
Ppt 1.憲法41條內容 2.2018年修憲內容
Ppt 展示公民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的區別 【設計意圖】
通過閱讀分析教材25頁“探究與分享”,了解我國的憲法監督制度,知道權力監督機關和公民是如何行使監督權,明確憲法監督制度的意義。
環節三:觀修憲 強意識
思考:
1.哪些人需要增強憲法意識呢?
2.哪一部分人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呢 ?為什么? Ppt 1.展示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發展狀況
2.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把憲法宣誓制度寫入憲法 思考:
1.2018年的憲法宣誓制度有哪些新變化? 2.憲法宣誓制度寫入憲法有什么意義?
視頻: 2018年3月17日上午習近平當選為國家主席的憲法宣誓 Ppt 展示2014年實施的國家憲法日 思考:
我國為什么要設立國家憲法日? 閱讀 教材26頁“閱讀感悟” 思考:
有同學認為:“憲法對我們中學生來說太過‘高大上’,因此憲法與我們關系不大。”這種觀點正確嗎?為什么?
視頻:《憲法在我一生中》
思考:請你用一句話歸納出視頻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
通過2018年兩會通過把憲法宣誓制度寫入憲法這一事實,提高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職能的認識,懂得憲法與我們息息相關,主動增強憲法意識。
環節四:評他人 學踐行
Ppt 出示教材25頁“探究與分享”第一段 思考:
- 4 -
1.請你來評價一下潘某的行為。
2.怎樣才能像潘某那樣積極主動的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
Ppt 展示: 習近平指出: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設計意圖】
通過閱讀分析教材25頁“探究與分享”第一段潘某的做法,掌握增強憲法意識的途徑和方法,能夠積極參與、組織開展憲法宣傳活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教學設計特點分析
1.緊抓時政大話題
初二下冊教材圍繞公民與國家的關系這一生活主題,通過全面介紹憲法主要內容,開展公民意識教育與國家意識教育,引領學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強法治意識。而3月份恰恰是我國重要的政治生活月,貼近社會熱點,體現時代特點,緊密抓住這一時政熱點話題進行教學是再好不過的素材。
2.巧引公民小入口
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身心發展實際,同時憲法條文是抽象的,教學要結合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尤其是普通公民的生活問題,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個性到共性的飛躍,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憲法意識。
教學評價及反思
通過實踐與自我反思我發現本節課有如下兩個亮點: 一、精選教學素材
本節課在選擇素材上注重了“一大一小”原則,“一大”在于抓住當前時政熱點、典型的大事件作為構建本課切口,充分開發利用兩會知識,這既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的需要,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時政素養培養的需要;“一小”在于引用教材25頁“探究與分享”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公民潘某的電動自行車被扣的事情,這也是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在這一大一小的素材中,既兼顧了熱點又貼近生活,二者進行了有益的補充,讓整個課堂充滿時代性、生活性、豐富性。
二、高效利用案例
對于同一案例的使用與分析,關鍵看教師能否把兩個不同的教學任務建立起內在的聯系,同時能夠深入分析、挖掘案例。本課中重點利用了教材25頁的“探究與分享”,第一次使用是為了了解公民和全國人民大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是如何行使監督權的,以及二者的區別與聯系;第二次使用是為了突出重點如何增強憲法意識和突破難點中學生如何踐行憲法。兩次使用同一案例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當然解決的問題也就不同了。但是學生在第二次拿到同一案例后,首先去除了再次理解分析新案例的煩惱,能夠直接進入思考問題,同時潘某的行為恰恰是一種積極行使自己權利的典范,也是一種主人翁責任感的充分體現,更是中學生值得學習的。這也使得資源在利用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與創造,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但是,整個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并沒有被完全調動出來,案例的選擇還要再進一步從未成年人生活實際的案例中選取素材,估計這樣可能會有所改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