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走向未來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7課《7.2走向未來》新疆 - 昌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七課 從這里出發 第二框 走向未來 課型 授新課 課時 40分鐘 教具 多媒體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結合五四運動精神與自身實際情況,樹立人生理想,并為之腳踏實地,全力以赴地為付出努力,感受實現自身價值的喜悅;
②結合理想教育,將個人未來與祖國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家國情懷,立志成為祖國棟梁,為祖國的前途發展貢獻個人力量。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社會、學校、父母、老師多年的培養與付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暢想未來、規劃人生,帶著自信,帶著憧憬,帶著同學的友誼、老師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②能夠根據祖國的需要,規劃自己未來的美好人生,明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能夠正確面對挑戰,把握機遇。 3.知識目標
①了解暢想未來的目的和要求;
②知道面向未來需要有腳踏實地的行動; ③明確踏上新征程的機遇和挑戰
重難點 1.重點:暢想未來的目的和要求;
2.難點:如何迎接挑戰把握機遇,踏上新征程,創造美好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朗誦《一百年華》
如果年華可以倒流,你將如何書寫你的青春? 在民族危亡當頭時,你會否挺身而出, 在黑暗中奔走呼喊,在戰火中流血犧牲。 如果年華可以倒流,你將去何方揮灑熱血? 面對百廢待興的祖國,你會否告別親人, 走向大漠,走向荒野,走向海島。 有青春之我,奮斗之我, 就有青春之家,青春之國,
青年就要追逐夢想,青春就要奮力綻放。 一百年華,歸來的你依然青春。 2. 播放視頻《一百年華》
教師:青春的脈搏,穿越時間和空間,在神州大地跳動,100年過去了,仍然如此強勁,歲月不老,激情澎湃。
1919年5月4日,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數千名愛國青年代表沖破軍警阻撓,懷抱“中國向何處去”的深刻追問和思考,高呼“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云集北京天安門,表達他們的愛國激情,一場席卷了千百萬民眾的五四運動就此爆發。如同平地一聲春雷,五四運動喚起了人們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切,喚起了人們對新思想新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而今,雖已遠離戰爭,但是時代的滾滾洪流仍然帶來無數機遇與挑戰,在座各位,五十天后,中考的戰場上,誰能揮斥方遒,不負三年奮斗青春時光?又有誰堪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書寫新時代榮光? 今天,就讓我們從這里出發,走向未來!
結合五四運動與中考畢業,讓學生感受百年前有志青年愛國情懷的同時,聯系自身實際,體會更為真實的“重任在肩”之感。 視頻與朗誦也能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充滿參與感與責任感。
二、講授新課 (一)暢想未來
1. 回憶三年前的夢想與憧憬,對比五四青年的夢想與憧憬。
教師:2016-2019,我們共同度過了790天,18960小時,1137600分鐘,68256000秒。你們即將面對中考,面對人生的第一大選擇,那么還記得三年前,當你跨入中學大門
對比過去的夢想與憧憬,回望三年初中生活,令學生
時,寫下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嗎?通過三年的磨礪,哪些愿望和夢想已經實現,又還有哪些已經成為遺憾?給大家一分鐘思考時間,根據表格來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略
教師: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一百周年,我們一起看看百年前北京青年寫下的這封信,讓我們找找他們當時的理想與憧憬,并與自己的夢想作對比。
學生:當時學生的理想是維持正義人道及世界永久和平而戰..大中華民國萬歲,世界永久和平萬歲。
學生:他們向往和平,希望祖國不再被列強欺壓。
教師:很好,百年前的中國水深火熱,列強欺壓,軍閥混戰,想我中華大地無一地方和平安寧,那時的有志之士已經看清現實,唯有自己強大,才能拯救人民百姓,才能光復中華。
教師:那么,今日的我們已經身處和平年代,青年學生還需暢想未來,努力實現夢想嗎?
學生:需要!
教師:(追問)你們能說說為什么嗎? 學生:略
教師:①國際社會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家與個人都面臨著機遇與挑戰;②個別國家的屢屢挑釁,貿易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民族分裂勢力;③我國發展中面臨的不平衡、不全面等問題,我國的具體國情與主要矛盾;④我國的科技實力與經濟發展現狀,教育發展狀況等。
這些因素都關乎青少年的發展,而青少年也是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暢想未來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延伸生命的寬度和廣度,更是為了很好地服務社會和國家。
正如法國文學家托馬斯·布朗所言——你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無法把握生命的量,卻可以提升它的質。那就以我們對未來的暢想來充實生命,奉獻社會。 2. 播放視頻《五四運動》
教師:1919年的今天,無數青年學生走上街頭,鎮臂高呼——“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收回山東權利”“廢除二十一條”“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振興中華,成為那個時代最鮮明的口號,也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懈奮斗的信念。 3. 說一說/辨析觀點
教師:同學們你們暢想怎樣的未來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大家來說說這幾位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或者你是否認同。 學生:略
教師:聽了大家的答案,我為你們感到欣慰與驕傲。由此我們知道暢想未來——
①需要開闊的視野,把自己的愛好、需求與國家的發展、世界的繁榮、人類的夢想相結合。
②要激發興趣,大膽嘗試,積極行動,不斷反思自己,全面規劃有意義的人生。
③需要對未來有美好憧憬,也要有腳踏實地的行動。 ④要正確理解自己的人生規劃,要積極關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關注人類與世界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在學習和實踐中走向未來。
4. 習近平寄語
教師: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不忘鼓勵青年人: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總結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激發拼搏向上的動力。
所以,同學們,我相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你們這一代實現,必將在你們這一代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二)踏上新征程 1. 對比1919與2019
教師:時代的巨輪滾滾前行,我們帶著高尚的家國情懷踏上人生新征程,如何將心中所想的未來變為現實呢?
教師:我們是時代的產物,我們無法脫離社會而生存,因此,我們先回到1919年,看看當時的社會環境如何造就這些有志青年。 (展示ppt)
教師:正是這些青年學生、農民、工人、知識分子以及無數的愛國志士,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與利益,用錚錚鐵骨與滿腔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他們甘愿長眠于地下,甚至不曾留下姓名;他們雖未看到革命的勝利,但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抹去他們眼中的光明。
而今的我們,享受著時代與祖國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
教師:同學們,現在請大家四人小組討論問題,當今時代,我們青年學生成長過程中都有哪些機遇? 學生:略
教師:①偉大的祖國,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②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互動更加頻繁,為我們成長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③時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
2. 播放視頻:勵志中考混剪
教師:每次畢業都值得慶賀,需要見證。我們畢業、我們成長、我們離開,我們與過去告別,然后重新出發,開始新的生活。讓我們見證別人的成長,也透過別人見證自己的成長。
因此,無論是1919的青年學生,還是2019的你們——
要做好準備,抓住機會,要善于創造機會,成就自己。
一切趁現在,一切趁年輕,勇往直前,朝著既定的目標,去想、去做、去體驗、去搏擊風流,去迎接考驗。
帶著自信,帶著憧憬,帶著同學的友誼、老師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三、總結升華
同學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準備好了嗎?
讓我們向未來進發!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