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杜甫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中華民族的脊梁—杜甫》濟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中華民族的脊梁—杜甫》濟南
中華民族的脊梁
——杜甫
教學目標:
1、文學常識類:“詩史”的由來、詩作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簡介。
2、通過品讀詩作深入感悟詩圣—杜甫的推己及人的仁愛之心和憂國憂民的民本心。
3、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4、通過了解杜甫的家世家風、探究他終成大家的重要原因。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語言,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并聯系詩人的身世處境,體會詩人的圣人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懷。
教學準備 :
1、學生復習詩歌,理解詩句
2、課前收集有關杜甫的詩及資料
3、積累文學史上具有憂國憂民思想的詩人和詩句。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猜猜他是誰?
聞一多先生說過:“他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魯迅說: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是誰,緣何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杜甫)讓我們再次走進杜甫,傳承經典。
二.詩史——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1、快速閱讀鏈接材料(第3頁),思考為什么杜甫的詩歌被稱作“詩史”?
2、生閱讀、生展示、師補充。(課件展示)
你概括材料的能力很強,我們要向你學習,因此緊扣時代脈搏,同情民生疾苦,關心國家興衰是杜甫詩歌永恒的旋律。
3、現實主義詩人:因此他還被稱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三.走進詩圣 以 賞析《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主
1、郭沫若稱頌杜甫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從宋代開始被稱為“詩圣”,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下面讓我們通過詩歌的內容來體會杜甫充滿正能力的情懷.
2、《茅屋》為主進行賞析
(1)朗讀指導(感情變化、重讀、語氣、語調),學生準備、學生展示、師生互評
(2)要讀出詩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苦(凄苦激憤)、熱烈期盼 、博大胸襟。(最后一小節語調要高、語氣要強、音色要亮慷慨激昂)
(3)清人陶虞開在《說杜》中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
(太棒啦,我們情不自禁的為你點贊)聽完這位同學的深情誦讀我們再來探究幾個問題吧。
問題一:你發現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 (默讀詩歌,畫出詩中描寫天氣的詩句,并加以概括。 明確:狂風肆虐、烏云密布、大雨如麻、凄涼肅殺等 )
問題二:當時的杜甫過著怎樣的生活?(艱難)他過著艱辛的生活。詩中是這樣寫的:“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請讀讀這些詩句,再具體說說哪些內容體現了杜甫的生活“艱苦”)
明確:“布衾多年冷似鐵”寫了被子像鐵一樣硬,一樣黑;“多年”說明他家生活拮據,一直沒有辦法更換新的被子;“冷”寫了被子薄,不保暖;還有“嬌兒惡臥踏里裂”,他的小孩因為冷,睡不好,把被子里面都蹬裂了,這說明被子用了很久,質量已經很不好;“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寫了他的房屋到處都在漏雨,并且漏得很厲害。這些都體現了他的生活艱苦。
(你的表達很流暢,分析也很清晰。這啟發我們,分析詩歌內容要善于抓住詩歌中的具體詞語去品味語言背后的情味。)而這場狂風暴雨后這間辛苦建造的茅屋也不復存在了。
(4)杜甫當時的創作背景
公元760 年,杜甫流浪到成都,經親友幫助,耗時幾個月,好不容易才在成都浣花溪蓋起這間勉強供家人棲身的茅草屋,暫時結束了四處漂泊的苦難生活。761年秋,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流寓成都的詩人又一次遭受厄運而寫下此詩。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問題三:在這樣艱難的處境中杜甫卻發出了怎樣的吶喊?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至此你認為杜甫具有怎樣的情懷?(安得:怎么才能求得)
(5)學生總結、教師補充: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的這種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讀者的心靈。別林斯基(俄國)曾說:杜甫在這首詩里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當讀者讀完最后一節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課件)
(6)再一次閉眼聆聽一位同學深情朗誦,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感悟。
四.感悟詩圣情懷
(一)推己及人的仁愛之心
(1)課件展示《鳳凰臺》中的詩句,學生朗讀并猜猜其含義。
(2)推己及人的仁愛之心、、例如,乾元二年,杜甫從秦州去同谷途中,路過鳳凰臺,寫下了《鳳凰臺》詩,幻想著以自己的心血去哺養受饑的雛鳳,讓它長大后自天銜瑞圖,降祥瑞于國家,“再光(發揚)中興(由衰轉盛)業,一洗蒼生憂。深衷正為此,群盜何淹留”當時,杜甫正在饑寒途中,沒有能力去解救人民疾苦,一片心愿,只有借助幻想的形式表現出來。
(3)仁者愛人——孟子。(課件)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 ;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二)憂國憂民的民本心
(1)杜甫人格中還有另外一點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課件)
(2)課件展示詩句,生讀、生談想象的畫面。
必若救瘡痍,應先去蝥賊(本意是害蟲,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國家的壞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
兵戈既為息,兒童盡東征。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3)明確:
他會對朝政大事提出自己的意見:“必若救瘡痍,應先去蝥賊”這是詩人為力挽國運,拯救人民而開出的藥方.
杜甫始終敢于直面現實,諷諭時事,對統治階級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痛加誅伐。對丑惡的勢力進行無情的批判,批判力度最大。
貧富差距的無情揭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戰亂帶來的巨大破壞: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兵戈既為息,兒童盡東征。“萬國盡征戍,煙火被崗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人民在戰亂中的苦難:“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人民深切同情。“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4)體悟情懷(你覺得這又體現出杜甫怎樣的情懷)
明確:憂國憂民的民本心。縱觀杜甫一生可以說是平民身份,自號少陵野老,(杜陵布衣)“對國家命運朝廷政治始終關注,它的基礎是一種責任感,始終覺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三)總結“詩圣”
杜甫的一生,杜甫用他的生命和實踐來踐行者來展示著儒家的道德風范,那就是忠君愛國、憂國憂民、心系蒼生、關注民生。他是平民中的一位圣人。
五.知人論世
(一)杜甫終成大家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我們在來回顧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課件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杜甫,字子美,又稱杜工部,杜少陵,生于河南鞏縣。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一個小職位。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八品)。他很快因為直言進諫,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在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六品),晚年舉家東遷,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死。杜甫的詩,被譽為「詩史」。其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稱為「詩圣」。
(二)家世家風影響(材料鏈接)
1、材料閱讀:杜甫出生于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曾祖為鞏縣令,祖父為武后時的膳部員外郎,父官奉天令。他從小聰明伶俐,4歲能欣賞公孫大娘舞劍,7歲能作詩。9歲能書大字。14歲已能與文士相應酬。15歲便開始了流浪生活,游晉地,下姑蘇、渡浙江,至剡溪,雖很窮苦,但其詩頗得李邕賞識。
《唐詩雜論》(聞一多):子美自弱冠(男子20歲)以后,直到老死,在四方奔波的時候多,安心求學的機會很少。若不是從小用過一番苦功,這詩人的學力哪得如此的雄厚?生在書香門第,藏書豐厚。從七八歲到弱冠的期間中,我們想像子美的生活,最主要的,不外作詩,作賦,讀書,寫大字,……。他的思想成熟得特別早,一半固由于天賦,一半大概也是孤僻的書齋生活釀成的。在書齋里,他沿路看見的都是圣賢、豪杰、忠臣、孝子、騷人、逸士——都是魁梧奇偉,溫馨的靈魂。于是他看得見古人行動的姿態,聽得到古人歌哭的聲音。他成了他們其間的一員。是的,那政事、武功、學術震耀一時的儒將杜預便是他的十三世祖;那宣言“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的著名詩人杜審言,便是他的祖父;他的叔父杜升是個為報父仇而殺身的十三歲的孝子;他的外祖母那為監牢中的父親“徒行悴色,傷動人倫”的孝女;他外祖母的兄弟,崔行芳,曾經要求給二哥代死,沒有詔準,就同哥哥一起就刑了,當時稱為“死悌”(ti,兄弟姊妹的友愛)。你看他的家族,事業、文章、孝行、友愛,——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物這樣多。這樣讀書,對于一個青年的身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是一個貴族,不但在族望上,便論德行和智慧,也應高人一等。
2、請學生來談談聽讀感受。
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杜甫在給兒子的信中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他認為寫詩是他的家學,是他家族的事業。)因此他始終全心全意的在任何生活狀態下都進行創作,他矢志不渝的奮筆疾書了一輩子(從7歲到59歲《風疾舟中》絕筆)。并且在詩歌藝術上千錘百煉,發出“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吶喊。(如果寫不出驚人之語,那就至死也不肯罷休。)杜甫就是把整個生命都融化到詩歌中去的一位詩人,把寫詩作為一種崇高的事業。一個人做任何事業,真正成功,就必須要全心全意的去做。杜甫的這種堅守與他良好的家世家風是分不開的。
3、明確方法:因此了解一個作家的家世家風會更好的幫助我們品讀他的詩作,這是一個賞析文本的重要方法,這就是知人論世。
4、拓展延伸:公益短片《家風傳承》
(1)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也是黨的優良傳統,良好家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成長的營養劑。
(2)播放視頻:央視網微視頻工作室公益短片《家風傳承》,通過三個故事還原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家風傳承”精神。
5、總結:杜甫身上的這種大愛和堅守與他良好的家世家風是分不開的。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杜甫的詩作被稱為詩史(板書:詩,他本人被稱為詩圣(板書:人),取得如此成就除去他的努力之外,家風的影響巨大。這就是賞析文本的一個重要的方法:知人論世。齊讀課題:(中華民族的脊梁——杜甫)。(板書:脊梁)現在你明白為什么魯迅先生對杜甫有如此高的評價了嗎?因為有推己及人的仁愛心,(板書:仁愛)他有憂國憂民的民本心.(板書:民本)所以杜甫是人民的驕傲、國家的脊梁。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大愛和堅守,那就讓我們樹立傳承優良家風、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踏實、努力拼搏、為美好明天而奮斗吧。今天的作業是.
六.作業
要求:請結合具體事例來談一談杜甫為什么被稱作中華民族的脊梁。
七.板書設計
知人論世
詩 —人 ——家
詩史 詩圣 家風
脊梁
仁愛 民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