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學寫讀后感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寫作《學寫讀后感 論語》讀書報告分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寫作《學寫讀后感 論語》讀書報告分享
《遇見》
——《論語》讀書報告分享
一、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 通過自主閱讀孔子《論語》,初步了解該書內容。 2、 理解并闡述論證書中的名言警句,培養學習者閱讀能力。 3、 整理出自《論語》的成語,并理解其意義。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能自學或者組內合作交流學習,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2、 利用網絡資源、書籍的方式,增加閱讀知識。 (三) 情感目標課外
1、 結合《論語》或《孔子世家》,感受孔子形象,結合書中
內容,體會“君子”內涵,品讀出人物的形象。 2、 增長學生課外閱讀,感受孔子偉大的思想,提高個人的
思想道德修養。
二、 教學重難點
(一) 教學重點
1、結合書中內容,學生通過理解并闡述書中內容; 2、理解孔子的“君子”思想,品讀出人物的形象。 (二)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的含義,理解孔子的“君子”思想。 三、 教學學時:1課時 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師: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見了冬,有了歲月,人遇見了人,便有了生命。閱讀也是一種遇見,細心捧讀,在清香的筆墨中,你與作者遇見了……今天我們共捧《論語》,與孔子相遇,聆聽他的聲音,感受他的思想。
(二) 《論語》讀書報告要求,展示假期閱讀的句子 1、教師在PPT中呈現讀書報告要求,并對其進行講解。 師:期末的時候,我們布置了《論語》讀書報告的要求。要求是這樣的:三句話,三個詞,三位學生。有的同學選擇其中一兩個,有的同學全做了。做的同學當中,除了一個直接用了課本中的《<論語>
十則》,其他同學都體現了閱讀過程,很好。
2、展示學生收集句子
師:這是我收集的同學們的句子,有這么多,而且彼此可能還有重復的。
(三)學生分享讀書報告
師:除了屏幕上這幾位同學以外,張瀟、饒哲萌、彭鉉凱、陳頔也做得很好,但是今天不能都來分享,因為他們有的內容相對重復,所以我們選了這幾位同學來分享。我們先請徐凡杰。
(ppt呈現馮文杰、徐凡杰、陳卓、劉濟堯、黃熠誠五位同學名字,馮文杰、徐凡杰、陳卓、劉濟堯、黃熠誠五位同學依次分享《論語》最具價值的話,并且闡述自己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孔子是怎樣的形象,并從書中找出依據。)
(三) 教師引導閱讀《論語》 1、 教師簡述《論語》的基本常識。 (時間:2500多年;體式:語錄體; 師:《論語》代表著什么?
內容: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 共讀共享話題: “君子——小人”之辨
(1) 結合《論語》,學生討論“孔子是怎樣理解‘君子’”的。 師問:從《論語》中可見孔子是怎樣理解“君子”的?選擇你印象深的或有一定理解的來交流。
A結合書中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君子”。
摘選《論語·里仁》中的“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從“德”、“義”、“言”、“行”的角度來闡述“什么是君子”。 B再從“三畏”和“九思”進一步闡述“君子”的含義。 C從“圣人”與“君子”、“善人”與“恒者”關系,再次論述“君子”所處的位置。
(2)聯系生活,學生舉例談“君子“。
問1 師:在生活中、閱讀中,你見到了哪些(如)“君子”、“小人”?
結合書本內容,分享了孔子的“溫良恭儉讓”的態度,感受孔子
的品德,并且教導學生對待他人時,應該用這樣的態度與人相處,
問2 師:子曰:君子不器。我們的校訓云:大器天下。讀了《論語》后,你怎么理解我們“大器天下”的校訓呢?
3、 共享讀書話題名單,供學生選擇。
(PPT呈現話題二:“為學”與“為官”之辨;話題三:“禮”的內容與形式之辨;話題四:“禮”與“法”之辨;話題五:“德”與“能”之辨;話題六:忠;話題七:信;話題八:孝;話題九:義 話題十:仁……)
4、 方法分享:如何“整本書閱讀方法”。
師:整本書閱讀核心是“聯“,做做到內聯、外聯和聯己,那么怎么“聯”呢?
明確:回歸文本,還可以從是這樣幾個角度出發,即內容、作者和寫法三個方面。
師:我們讀孔子、讀論語,能夠思考的東西很多,今天時間有限,只能分享一點點,連冰山一角都算不上。我們之所以要讀這樣的書,用曹文軒的話來說,讀規模較大的作品,就是為了培養宏闊、復雜的思維方式。讀大書,我們才能做一個大人。這個大怎樣理解?大視野,大格局,和大心胸。所以,我們要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怎么讀呢?我們可以聯系自己、外面別的人以及書,比如司馬遷、孟子,從這些方面去聯,這就是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策略。最后,寫了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一個人,要有多少次抬頭,才能看清頭頂的星空 一個人,要有多少雙眼睛,才能看到人們的內心 應該有一些人,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應該有一些文字,深深影響你的生命 世間的萬事萬物,就這樣遇見 正如山泉遇見陡崖跌成瀑布 正如柔風遇見嫩柳拂出春色
一顆敏感的心遇見輕柔的音符會彈出浪漫嗎
一個多思的頭腦遇見深刻的文字會種出智慧吧 愿你 在文字中尋找 在尋找中遇見
那個 最美的自己 五 課后作業
論語的讀書報告
(一)三句論語談治國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說明論語于治理國家是有幫助的。然而古代大多數君王卻大都不重視論語。
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也就是在告訴君王,要以禮治國。但是,在戰國之后的秦朝,法家盛行,民不聊生,殘暴的秦二世,最終被推翻。
子游還曾說過: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意在勸誡,君王多聽諫,臣子多進諫。唐朝的魏徽便是一個代表,他勇于向唐太宗進諫,促成唐朝初期的繁榮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孔子又云:舉直錯之于枉,則民服。舉枉措之于直,則民不服。旨在勸誡君王治國以禮。但后來安史之亂前夕,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相李林甫,政治日漸腐敗,國勢日益衰弱,加快了唐朝滅亡。
論語是有益于治國的,若古時的每一個君王都讀一讀論語,就不會有朝代的消亡了。
(二)三字之言論孔子
對于孔子,我認為三個字形容他的人生再好不過。
第一個詞是懷才不遇,因為他雖有從政的理想,在年輕時抱著滿腔熱血,但最高統治者卻對他若隱若離。他只從政四年,但最后因與當權者政見分岐而離開,懷著對祖國的無盡遺憾,憤然離開。后來雖然重回魯國,但最高統治者仍不重用他。蕭蕭一世報國夢,化作秋葉落。
第二個詞是心系國家,心系百姓,當時魯國的實權者季氏三家“八佾舞于庭”,孔子于此事對其進行批判,然而魯公不聽勸,于是招得后來被趕出魯國的命運。苦心孤詣無處去,猶有淚沾巾。
最后一個詞則是因材施教,孔子不少學生向他請教“孝”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答案。曰“無違”;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可見他于每個學生了解之深,并且給予適合的答案。
(三)
孔子的弟子三千,出道的只有七十二人,從中,我最喜歡的是顏回,顏回雖早逝,卻大智若愚,十分賢得,孔子曾有“賢哉,回也”“回也,不愚”的感嘆。
其次是子貢,子貢雖經商,卻與多次自我反省,甚至從言語中著磨“如切如磋,如逐如磨”的意思,亦成了孔子的一句著名學生。
最后是曾子,因為曾子敢向民風民氣提意見,亦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諷刺。不愧為孔子的心傳弟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