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機械效率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3節機械效率_安徽省 - 黃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3節 機械效率_安徽省 - 黃山
教學目標 (理論依據布盧姆的《認知目標分類學》)
1、(記憶)學生通過微課自學和任務單的完成,達到記憶和初步理解機械效率概念和公式,了解生活中不同機械的機械效率。
2、(理解)通過練習一(從井中撈桶和打水),促成學生對機械效率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3、(體驗)通過活動一(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通過交流、分析、歸納、推理等一系列的復雜的認知活動,“說出”機械效率的測量方案,體驗機械效率的測量過程,學會有關問題的簡單計算。培養學生分工協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
4、(遷移)通過對活動一實驗數據分析、評價,培養學生歸納、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從表像到抽象)。“遷移”出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5、(創造)通過活動二(驗證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這一復雜的創造過程,提高認知過程的復雜程度,培養觀察現象的敏銳性,提煉問題的抽象性,大膽猜想的依據性,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提高對概念性知識加工深度,促進學習和記憶的效度。
6、(延伸)通過提高效率的意義提煉和生活中效率應用,促進學生日常行為的發生和轉變。
2學情分析
從教學時間分析:機械效率一節教學已是八年級下學期的后期。
從實驗能力分析:學生已經知道實驗的基本操作規范,掌握測力計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和讀數、實驗表格的繪制等基本技能,通過前面滑輪組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滑輪組的組裝及鉤碼上升距離H和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之間的數量關系,為本節實驗順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教習方法方面分析:學生已熟練掌握控制變量法,為通過活動一獲得的數據分析出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提煉,以及活動二驗證實驗方案的創造提供了教法和學法上的支撐。
從學力方面分析:初二下學期的學生無論從數學邏輯能力的發展,還是在物理思維發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都已初步成型,為本節課的課前自學和課堂上兩個實驗方案的推出提供了學力上的支撐。
3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及采用措施
1、機械效率的概念(微課自學,課堂辨析),
2、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學生討論、教師引導、體驗獲據)
3、驗證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數據、大膽猜想、合理設計、創造驗證)
(二)、教學難點及突破方法
1、機械效率概念的理解(練習一的辨析)
2、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的猜想(活動一的數據分析)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自學反饋
1.機械效率的概念、公式及推導式
2、微課視頻中四種方案的機械效率
3、練習一:從用水桶從井中提水時和從井里撈桶時,分析其中的三種功。
活動2【活動】活動一:測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問題:
滑輪組是機械的一種,使用滑輪組時,你能分清三種功嗎?如何測量它們呢?
1.學生討論:
2.設計實驗:
①實驗需要測哪些量?
②測量這四個量,需要什么樣的測量工具呢?
③做這個實驗除了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以外,還需要準備哪些儀器呢?
④根據實驗,設計一個表格記錄實驗中需要測量的數據
⑤接下來要做實驗了,為了保證拉力F的大小始終不變。拉力F要注意:豎直向上勻速拉動。
3.進行實驗:
分組進行,不同的組掛的鉤碼個數不同。
5.分析實驗數據:
各組代表填寫數據,投影出示。
6.討論:手拉繩子做的功總是大于動滑輪對物體做的功。這說明使用動滑輪省不省功?那為什么要使用它?多余的功去干什么了呢?
7.計算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活動3【活動】議: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因素
通過上面的計算,我們發現:同一個動滑輪,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機械效率是不一樣的。那么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活動4【活動】活動二:驗證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
討論:猜想、方法、實驗原理、方案
小組匯報:
組間質疑、完善方案、注意事項
小組實施
結論獲得、展示
實驗原理的改進
記錄表格
活動5【講授】提高機械效率
1、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A、改進機械結構,對機械經常保養,減小摩擦等;
B、在機械的承載范圍內,增加載重量。
2、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
減少能耗,降低生產成本。
活動6【作業】小結與作業
列舉生活的效率問題
1.我們上課就有效率問題;
2.自動筆的筆芯能否充分利用,也同樣存在使用效率問題。
3、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4、思考斜面機械效率的測量與提高的方法。
機械效率自學任務單
姓名: 班級: ,自學時間 。
一、知識回顧
1、簡單機械的種類: 。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 ;
二是 。
3、求功的公式: 、 、 。
二、情境教學
情境一: 兩位學生分別從一樓辦公室為教師拿不同書本到二樓教室的參數(“功率”一節中數據延伸使用)
學生 |
書質量 M書/kg |
人質量 M人/kg |
樓高H/m |
時間 t/s |
對書做功 W書/J |
對人做功 W人/J |
總功 W總/J |
謝 昱 |
0.5 | 35 | 3 | 40 | |||
余爍陽 | 0.3 | 60 | 3 | 25 |
方案 | W有用/J | W總/J | η |
1 | |||
2 | |||
3 | |||
4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