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測量平均速度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 八年級第1章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課題 人教版 八年級第 1 章第 4 節《測量平均速度》 課 型
新授課
二、教學分析 課題與課標、教材的分析
本節是學生的第一次分組實驗課。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用刻度尺和停表測出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讓學生知道平均速度在不同的時間段內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會不同。體會用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動腦,可以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及結合身邊實例,探究發現并總結出物理規律。
教學目標
1、 學會測量路程和時間,并求解平均速度。
2、 通過實驗,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3、 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4、 培養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會通過實驗測量平均速度 難點 測量平均速度實驗的設計
教學資源
實驗準備 斜面、小車、遮光紙、刻度尺、光電門傳感器、數字化實驗
室系統
其他資源
多媒體、課堂派軟件
三、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與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時間 課前:
預習
下發課前任務單及視頻
根據課前任務單,進行實驗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及課前視頻,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自主學習,努力突破
課堂
一、
總結課前任務單
引入新課
組織學生總結各小組內討論后上交的課前任務單
觀看上交的課前任務單,分析、歸納
總結作業內容, 引入本節課的內容
3
2
二、進行實驗
三、隨堂練習
四、網絡學習
根據課前任務單設計實驗步驟及實驗表格
【設計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1. 全程平均速度 2. 前半段平均速度 3. 后半段平均速度 (1)實驗步驟 (2)實驗表格 路程s/m 時間t/s 平均速度v/(m/s) s= t= v= S前= t前= v前= S后=
t后=
v后=
【進行實驗】 播放實驗視頻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分析論證】
每組同學將本組的實驗數據上傳到討論組中,請同學們依據表格進行講解。
在課堂派網中下發習題
組織小組長對批改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
提問:在生活中,人類或動物還有哪些可以用來測量距離或路程的方法?
匯總討論結果
觀看,并分析各組設計的優缺
點。
自主設計實驗
觀看實驗視頻,學會實驗步驟及方法
上傳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完成習題,并將解題過程上傳,由小組長進行批改
學生上網搜索 將結果上傳到討論中 明確實驗步驟
通過小組間補充的方式幫助學生完善實驗,并使學生了解每一個實驗器材在實驗中的作用。
為動手實驗操作做鋪墊
學生通過計算,更好的掌握平均速度的含義及求解方法。由小組長批改,并公示,學生印象深刻。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讓學生對新的物理技術有所了解
5 10 2 3 5 課堂練習
發布測試題
學生在課堂派中完成測試,并根據解析,自我改正
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強化鞏固
2
3
課堂小結
在課堂派中創建討論: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在課堂派中溝通交流,回顧重點 2
課后作業 A. 能力培養 基礎鞏固 B. 能力培養 能力提高
1
板書設計
1.4 測量平均速度 實驗原理:t
sv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初中物理的一個分組實驗課。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本課題的預設目標,對今后的其他實驗課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本節課是以小組實驗探究、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從實驗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設計,操作,評估等過程,都是學生逐步逐步層層推進而實現的。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礎上,猜想小車下落的過程運動,設計出利用比較平均速度,證明小車下落時運動特點,并通過實驗,得到明確的證明,以及通過小組同學合作討論,得出實驗中需要完善的環節。
在本節課中所采用的課堂派軟件,課堂效率高,學生可以通過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并上交課前任務單,提前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課堂中,該軟件可實時同步,不僅教師可以看到,學生也可以實時互動。并且,“助教”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后練習的結果分析準確詳細,效果好。
本節課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對光電門傳感器比較陌生,操作中失誤較多。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探究的不夠,有些細節教學沒注意,有些學生,先直接用單位為厘米的長度填入其中,這個就體現了學生的單位換算還有待加強,在課后的練習中,也體現了這一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