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內能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內能》河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內能》河北
《內能》教學設計
人教九年級第十三章第二節
【背景和教學任務】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2012教材)九年級的第十三章第二節,教學內容包括內能的概念,影響內能的大小的因素,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作為學習主體的九年級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處于由感性向理性,從宏觀到微觀的發展階段,感性認識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認識中還存在一定困難。為此,本課應注意適應學生好奇心、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在動手實驗的基礎上以感性知識為依托,通過理性分析和判斷,獲取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質量、物態和內能的關系。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知道熱傳遞過程中,所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設計理念】
以冷、熱水的擴散實驗為感性認識基礎,利用類比、分析、總結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內能,能簡單的描述內能與溫度、質量、物態的關系。知道用做功和熱傳遞的方法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節重難點教學,又鍛煉和培養了科學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從實驗中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建構完整的知識系統,以便日后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屬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過探究實驗和小組討論得出基本規律和方法的教學。本節先通過冷、熱水的擴散實驗,引出內能。在通過水分子運動視頻的分析,讓學生聯想分子具有動能,也具有勢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基礎上,再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叫做物體內能,在這里注意提醒學生內能和機械能的區別,內能是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這種無規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部的運動,跟物體是否運動無關,而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有關。然后,在通過水分子運動視頻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內能和溫度的關系,進一步利用冰熔化成水小實驗,通過分析對比知道內能和質量、物態也有關。通過小組“探究”活動,了解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熱傳遞;二是做功。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就比較容易理解,熱傳遞的實質就是
2
內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內能改變的多少用熱量來量度。再通過壓縮氣體溫度升高實驗和氣體膨脹做功內溫度降低的實驗,加深對內做功內能增大對外做功內能減少的理解。閱讀“STS 地球的溫室效應”,知道溫室效應的現象,知道溫室效應的無控制發展對人類生活環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并思考面對嚴重的溫室效應,一個中學生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
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小組交流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節課力圖讓學生通過探究實驗及小組討論來完成本節重要教學內容,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加深他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感情,師生共同走進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什么是內能 2. 知道內能的影響因素
3. 掌握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觀察、實驗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分組實驗說明做功與物體內能的變化關系。 3.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和內能變化的關系。 3.通過分析、類比、學會用類比的方法研究問題。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勇攀科學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點和難點】
重點:內能概念的建立;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難點:正確理解內能的概念。 【教學資源】
多媒體電腦、CAI課件、電子溫度計(數據采集器、溫度傳感器、探針)、鐵絲、火柴、打火機、燒杯、冰、玻璃棒、溫度計、鉛筆、圖釘、砂紙、自制熱功轉換器、自制蒸汽機
【教學流程圖】
實驗激趣引入新課 實驗探究總結規律
觀察實驗形象感知 例題分析總結提升
3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演
示冷、熱水中品紅的擴散現
象
觀察,欣賞,思考,交
流
利用學生的感官來激發學
生的求知欲,迅速進入課題
思考,同時完成上節“分子
熱運動”的內容回顧。
引入新課
兩燒杯中的水有什么不
同?
學生思考討論
引出“內能”的課題
探究新知 播放水分子運動視頻 觀察、思考 為內能概念建構埋下伏筆。
新知建構 引出“分子動能”、“分子
勢能”。引導學生討論形成內能概念。
學生討論并交流 完成內能概念建構
分析比較
提出問題:內能和機械能有
什么區別?
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內能
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一切物體都有內能。
進一步理解內能和機械能是不同形式的能。
提出問題
內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
關?是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探究新知
播放水分子熱運動視頻,物
體內能與溫度有什么關系?
觀察、思考 認識內能和溫度的關系
知識深化
設疑:如果物體溫度不變,
內能與那些宏觀量有關?
設計“冰熔化”實驗,
同溫、不同質量兩杯冰
水的對比分析
通過親身感受,理解內能與
物態、質量有關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
4
鞏固提高
強化興趣
出示題目
思考、討論、回答
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猜想假設
改變物體的溫度可以改變
物體的內能。那么改變物體
內能有哪些方法呢? 根據生活經驗,提出猜
想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主張 實驗探究
[出示研究任務] 1.如何使手的內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鐵絲燙手? 3.如何點燃火柴頭?
小組做實驗后互相交流 通過小組實驗,討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讓學生體驗和理解,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
歸納總結
以上改變內能的方式可以
歸納為幾種?
討論、歸納、交流,相
互補充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討
論,觀察來共同學習重點內
容。
知識深化
熱傳遞發生的條件是什
么?什么是熱量?發生熱
傳遞的兩個物體的內能是
如何變化的?
知道什么是熱傳遞,分
析內能的變化,了解什
么是熱量。
“熱量不能含,溫度不能
傳”。
實驗探究
演示:壓縮、拉伸注射器的
活塞,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空
氣的內能有無變化?
學生就會感到困惑:空
氣內能增加與否怎能看
得見?
引出一個實驗設計的問題情境:怎樣變“不可見”為
“可見”?順著這樣的思路展開過程組織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是學生主動參與設
計的,設計目的明確,實驗后學生無論是對實驗所揭示的結論還是實驗的設計思想均留下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
5
分組實驗
熱功互換器
實驗
用自制的熱功互換器實驗
(更安全,現象更明顯) 觀察到的現象有哪些? 溫度是如何變化的?
瓶塞跳起說明了什么?
水霧是怎樣形成的?
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描述觀
察結果的能力。知道兩種改
變物體內能的實質。突出重
點。
知識深化
演示實驗
視頻:壓縮點火
觀察到的現象有哪些?
深刻理解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大
自制蒸汽機
展示自制蒸汽機,簡單介紹
結構和工作過程
觀察、思考:本節知識在自制蒸汽機上的應用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進行發明創造 小結 布置任務
學生總結
培養學生總結能力
鞏固提高
強化興趣
出示題目
回答問題
鞏固所學知識
布置作業
延伸興趣
請學生上網站查一查:什么是溫室效應?思考面對嚴
重的溫室效應,一個中學生
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每
名學生提五點建議
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
實際問題。
通過對環境溫度的了解,養
成愛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學習感悟
結束語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
子《道德經》中開篇的一句
話
我們學習的內能的知識
都是非常膚淺的知識
要想掌握內能真正的內涵,
就需要同學們用心去“體
會”去“感悟” ,希望同
學們在科學探索的大道上愈行愈遠!
板書設計
二、內能
影響因素:溫度、狀態、質量
↑ 大量分子
內能: 分子動能 ↓ 分子勢能 改變方法:熱傳遞、做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