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湖南省優課
生物 七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夠說出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途徑。 (2)能夠說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3)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釋常見的生活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表達與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思維,培養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通過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小組團結協作的精神。
(2)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
(3)通過學習蒸騰作用對生物圈的影響,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難點:運用蒸騰作用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三、教具與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PPT課件、準備演示和分組實驗
演示實驗一:兩枝同種植物的枝條,一枝保留葉片、另一枝去除葉片,用塑料袋套住枝條,分別插在裝有等量清水的試管里。放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
演示實驗二:試管刷模擬根毛吸水
第 2 頁 共 5 頁
演示實驗三:三支同種植物的大小一致的枝條,1號保留全部枝葉,2號保留小部分葉片,3號去除全部的枝葉,并將三支枝條的莖段表皮做少許的斜切,露出內部的莖的結構。將三支枝條浸泡在等量的滴入了少許紅墨水的試管內,放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情況。
分組實驗一:樟樹葉、溫水、小燒杯
分組實驗二:在紅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的冬青枝條(截成小段)和青毛葉的莖稈,小刀、小木板、培養皿
四、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資料分析法等 五、課時設計:一課時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一、蒸騰作用的過程(圖示) 二、蒸騰作用的意義 1.降低植物體的溫度; 2.促進水分的吸收; 3.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4.提高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
七、教學設計方案
結合實際、提升認識:分析生活現象,認同愛護植被的意義 回顧舊知、創設情境:回顧葉片的結構,思考葉的作用 探究交流、了解過程:探究、觀察、交流,了解蒸騰作用的全過程 觀察思考、形成概念:觀察、實驗,明確蒸騰作用的概念
深入探討、理解意義:分析觀察交流,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
第 3 頁 共 5 頁
八、教學實施過程 (一)回顧舊知、創設情境
展示圖片:葉片的結構
教師提問:上一節課,走進實驗室觀察了葉片的結構,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識圖回顧葉片的結構 教師提問:葉片有什么功能?
學生回答(預設):制造氧氣,光合作用……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學習經歷入手,簡潔自然引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喚醒學生頭腦中的前生物學概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觀察思考、形成概念
教師展示:演示實驗一(利用手機、電子白板同屏技術展示實驗現象) 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塑料袋中有水、試管中的水減少了,有葉片的枝條減少的更多一些。
學生分析、交流實驗結論:植物吸收水分,通過葉片散失到空氣中 學生閱讀教材、歸納:蒸騰作用的概念 教師指導:培養閱讀與記錄的習慣
設計意圖:利用教師設計的對照實驗,感受到植物散失水分的事實;通過閱讀教材,形成蒸騰作用的概念。
(三)探究交流、了解過程
教師提問:蒸騰作用發生在葉片的哪個結構呢? 學生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氣孔和保衛細胞的特點 學生觀看視頻:進一步理解氣孔的作用
學生活動:分組實驗一(觀察在溫水中的植物葉片)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葉片上有許多的小水泡,說明有氣孔存在。 教師引導觀察:仔細看看,比較一下,上下表皮的氣孔有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產生疑問:為什么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的多? (暫時不能分析出答案,先留下來,繼續學習) 教師引導歸納與板書:蒸騰作用的全過程
電子白板展示:水分的運輸流程圖以及每個關鍵部位的圖片 黑板展示:以示意圖展示水分的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教師展示:演示實驗二(試管刷模擬根毛吸水)
第 4 頁 共 5 頁
學生理解:根毛增大了吸水面積
教師提問:根吸收了水分之后,會留在根部嗎? 學生回答:由導管向上運輸
學生活動:分組實驗二(觀察紅墨水浸泡過的冬青和青毛葉的莖稈) 學生交流理解: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
教師提問:水和無機鹽由導管運送到哪里去呢? 教師展示:染紅的冬青的葉子
學生觀察理解:導管貫穿于植物體的全身,運輸水和無機鹽 教師展示:動畫歸納蒸騰作用的全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讓學生真切的感知水分進入植物體,并在植物體中運輸,以及最后散失的過程,進而理解蒸騰作用的全過程。
(四)深入探討、理解意義
教師展示資料:玉米一生的需水量及使用情況。
教師提出問題:大量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這是不是一種浪費? 學生交流:蒸騰作用的意義
教師講述:蒸騰作用可以降低植物體的溫度(就像人出汗);可以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
教師展示:演示實驗三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比較三個枝條切面紅墨水上升的高度差異 學生分析理解:蒸騰作用促進了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之間的自主探討和觀察教師準備的實驗,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
(五)結合實際、提升認識
教師展示圖片:生活中常見的與蒸騰作用相關現象(移栽植物過程中,遮陰、減去部分枝葉、根部帶土)
學生交流理解:移栽植物時,要注意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 教師展示圖片:炎熱的夏天,大樹下很多人聚集
學生交流理解: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本質是植物的蒸騰作用提高大氣濕度,降低了環境溫度。
教師展示圖片:森林地區雨水多
學生交流理解:蒸騰作用導致雨水增多,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第 5 頁 共 5 頁
共同歸納:蒸騰作用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教師展示:水循環的圖片和概念圖 觀看視頻:蒸騰作用的意義
教師講述:愛護森林,一座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
設計意圖: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通過學生的探討交流,體會生物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理解植物的蒸騰作用是生物圈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看視頻,進一步體會植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作用,認同愛護環境、保護植物的思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