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視頻錄像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視頻錄像《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貴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視頻錄像《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貴陽市第二十三中學初中生物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說課
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十三中學 殷登秀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章“觀察與思考”部分的演示實驗。
二、實驗器材
紅墨水溶液(1:10)、大白菜、黃豆芽、100ml量筒、10ml量筒、500ml燒杯、100ml燒杯、滴管、培養皿、放大鏡、清水、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玻璃棒、解剖刀、刀片、顯微鏡、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收集盒
三、實驗創新要點
(一)精心處理顯效果。我在教學中增加了一個“白菜導管網”的展示材料,讓學生明確水分在植物體內是通過由導管構成的網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二)微觀展示更清晰。增加一個在顯微鏡下觀察導管的實驗,更有利于學生認同導管是運輸水分的結構,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導管的形態和特點。
(三)模型制作增記憶。指導學生根據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導管,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模型,加深對導管的認識。
四、實驗設計思路
將導管發達的植物放入紅墨水溶液中浸泡,學生通過宏觀和微觀觀察,發現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是-導管。
五、實驗教學目標
本實驗以《課標》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布魯納的探究性學習為理論依據,通過對教材的研讀,對學情的分析,制定了本實驗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觀察,說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
(二)能力目標
1.通過生物興趣小組課前的探究,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2.通過觀察微觀下的導管,提高學生制作切片和操作顯微鏡的能力。
3.通過模型的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生物的奧秘,具有創新意識。
六、實驗教學內容
植物體是通過導管來運輸水分的,為了增加學生對導管的感性認識,通過指導學生對大白菜進行宏觀觀察、對黃豆芽進行微觀觀察,以及通過導管模型的制作,了解導管的組成、特點以及在植物體中的分布,明確水分在植物體內是通過由導管構成的網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的。
七、實驗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
復習導入 |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那根吸收的水分又是怎樣運輸到莖、葉、花等器官? |
思考、作答 |
溫故而知新,用已學過的知識引入,提出新的問題。 | |
白菜的宏觀觀察 |
課前準備:將白菜葉和黃豆芽浸泡在紅墨水溶液中,其中一片白菜葉用解剖刀去掉葉柄背面的表皮,露出葉脈;豆芽浸泡前切掉胚根部分。 分組觀察:課上將浸泡好的白菜用解剖刀橫切出厚度為0.5cm的小段和縱切出一半葉片,發個學生觀察。 白菜的橫切和縱切 |
進行細致觀察,發現葉片被染紅、橫切面有被染紅的點、縱切面有被染成紅色的長長的管子。 |
通過觀察,發現運輸水分的結構是一根根長長的管子,就是導管,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發現者。 |
|
黃豆芽的微觀觀察 |
提供:浸泡過的豆芽 提問:導管什么特點呢? 指導:學生用刀片刮取黃豆芽的導管制成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學生觀察、拍照 展示:生物興趣小組觀察到的導管的微觀照片,并指導學生找到被染紅的具有螺紋、橫紋、孔紋和梯紋的導管 黃豆芽導管的縱切面(16×40) |
對豆芽橫切、縱切、用放大鏡觀察 小組合作制作切片,顯微鏡下觀察 手機拍下觀察到的導管,發在班級群進行展示和討論 |
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導管,幫助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充分認識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 提高學生制作切片和操作顯微鏡的能力 教會學生合理利用手機有利于學習 |
|
模型展示 |
布置作業:根據拍下的導管照片,利用身邊的廢棄材料制作導管模型 展示:生物興趣小組課前制作的導管模型 導管的模型 |
觀察、討論、思考 | 通過讓學生自己制作導管模型,加深對導管的認識,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 |
“導管網”展示 |
展示: 白菜的導管網 |
觀察、明確水分在植物體內是通過由導管構成的網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的。 |
通過觀察白菜的導管網,讓學生深刻理解水分的運輸是通過導管。 |
|
歸納小結 |
提問:導管除了能運輸水分以外,還能運輸其他物質嗎?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是通過導管 |
思考、作答:無機鹽 歸納、總結 |
前后鋪墊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