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微課視頻錄像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微課視頻錄像《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袁莉莉-江蘇省徐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微課視頻錄像《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袁莉莉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初中生物
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 袁莉莉
一、實驗教學背景
教材分析
本實驗內容選自蘇科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第十三章第一節土壤中的小動物。課本前三章已經全面介紹了水域 地面 空中的生物類群及生活特征,本節內容是對前三章的補充,完善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以蚯蚓為例設置了一系列探究實驗,意在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整合知識提高能力,深刻了解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
學情分析
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多次探究已經了解其他環境生物基本特征, 思維能力初步形成。
土壤中的生物與人類關系關注少,了解比較少。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女生比較懼怕蚯蚓。
二、實驗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說出蚯蚓適于土壤穴居生活的形態、運動等方面的特征;
2.概述蚯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嘗試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同蚯蚓是人類的好朋友,養成愛護小動物的習慣,關注蚯蚓的生存環境,增強熱愛生命的情懷。
重點難點
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外形、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以及運動
如何有效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外形、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以及運動
三、實驗教學創新
課前研究性學習小組學生挖蚯蚓
實驗一:蚯蚓的外形
發現1:蚯蚓運動靈活,很難仔細觀察體節和環帶,學生們想到觀察草履蟲實驗中加了棉花纖維限制其運動,這里給蚯蚓加上濕潤的剪了洞的衛生紙或者紗布,蚯蚓保持相對靜止,便于觀察和記錄。
發現2:摸到但觀察不到剛毛,我們用解剖顯微鏡來觀察,發現蚯蚓身體伸長時剛毛向外突出明顯,且有向身體后方的趨勢。所以在蚯蚓身體伸長時從后往前觸摸。另外在兩端剛毛比較多,尤其是前端。
實驗二:蚯蚓對刺激的反應
發現1:光對蚯蚓的刺激,白天實驗室的環境很難看到光對各個部位的刺激,我們拉上窗簾制造比較暗的環境,再把蚯蚓放到小盒子里,再進行實驗效果明顯的多。光刺激時不論多小的手電筒光線都會散開,很難只照射某一個部位,同學們把簽字筆上的軟管放在小手電筒的前端,效果非常好。
發現2:障礙物的刺激,通常選用解剖針,對蚯蚓容易造成傷害,我們學生隨身攜帶的簽字筆或鉛筆。
實驗三:蚯蚓的運動
發現1:蚯蚓運動比較靈活,對比蚯蚓運動的快慢,既要測量距離又要計時,操作起來難度大。我們采用同心圓,外面一個圓比里面一個圓半徑大一厘米,把蚯蚓放在圓心位置,讓它運動不論朝哪個方向運動,都可以通過數圈數來估測爬行的距離。
比如:從蚯蚓的前端接觸到第二個環開始計時,到最外面一個環結束,經過了13環即運動了13厘米,時間是12秒。
提前用A3紙打印好同心圓發給同學,分別放在透明光滑的亞克力塑料板下面,光滑表面不處理,粗糙表面用砂紙打磨,形成光滑和粗糙的對照。
發現2:挖蚯蚓的時候感受到蚯蚓雖然生活在濕潤的土壤中,但是土質松軟,里面不會留存過多的水分。我們把光滑和粗糙的表面放在水中浸泡1分鐘,取出后豎起來晾至不朝下滴水再使用。蚯蚓運動過程中我們用納米噴霧補水儀給蚯蚓加濕,即可以保持濕潤的體表也不至于加水過多。
發現3:如果用同一條蚯蚓做實驗,先在一個表面運動,后再另一個表面運動,可能會因為疲勞而導致后一個表面速度自然減慢。如果用不同蚯蚓,即使是看起來大小差不多,但是速度也差別較大。
我們的解決方法是采用輪組法:甲蚯蚓先在光滑表面運動一定距離記下時間①,后在粗糙表面運動相同距離記下時間②。乙蚯蚓反過來先在粗糙表面運動相同距離記下時間是③,后在光滑表面運動記下時間④,光滑表面運動時間為①+④,粗糙表面運動時間為②+③。這樣做可以抵消掉無關的變量。
實驗結果一個班22組同學,16組同學粗糙表面時間短速度快,6組同學光滑表面時間短速度快。為什么這么多組得到相反的結論,即使是結論正確的,發現光滑表面比
粗糙表面速度也慢的不多。分析原因可能在水平表面蚯蚓柔軟的身體與光滑表面有吸附力,即使剛毛不發揮作用也影響不大;
結合蚯蚓生活環境,很多時候它需要上下運動,所以我們設計了坡面實驗:把蚯蚓放在相同角度的光滑坡面和粗糙坡面上,蚯蚓可以看到蚯蚓在光滑坡面有明顯的打滑現象,而速度變慢,粗糙表面因為剛毛的作用速度非常快。坡度越大差別越明顯。
四、教學評價反思
1、實驗探究貫穿整堂課,層層探究發展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方法較簡單,器材易得。增加趣味性,突出蚯蚓作用,升華感情
3、不足: 蚯蚓的運動是多變的,多次實驗才能獲得較準確數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