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微課視頻錄像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微課視頻錄像《模擬血型鑒定》青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說課微課視頻錄像《模擬血型鑒定》青島實驗初級中學初中生物
模擬血型鑒定
青島實驗初級中學 朱航雨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輸血與血型》第四單元第四章第四節
二、實驗器材
實驗材料: A型血清——濃度為2%的的NaOH溶液;B型血清——維生素B1溶液(將1-2片維生素B1藥片溶于100mL的水中) A型血——碘液(先將2克碘化鉀溶于5mL水中,然后加1克碘,充分溶解后,加水至100mL);B型血——紅色Fe2(SO4)3溶液(先配制濃度為2%的Fe2(SO4)3溶液,然后每100 mLFe2(SO4)3溶液中滴加3-4滴紅墨水);O型血——紅色蒸餾水(每100mL蒸餾水中滴加3-4滴紅墨水);AB型血:碘液和Fe2(SO4)3溶液的等量混合液。
實驗器具:滴定盒(冰箱中的冰格改裝)、試管、 試管架、一次性滴管、試管架、塑料燒杯、一次性手套
三、實驗創新及改進
創新點1:在課前組織學生走進青島中心血站,學生帶著問題參觀并聆聽工作人員的講解,這種體驗式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于輸血與血型相關知識的興趣,有些同學甚至想親自動手給自己驗一下血型,但由于使用真正的血液有感染疾病的危險,所以只能開展模擬實驗,它的實驗原理如表格,根據血液與A、B兩種血清發生沉淀的現象不同來鑒定其血型。由于實驗原理較為復雜,材料選擇較為糾結,本實驗的開展存在很大難度。所以我決定從材料、裝置、授課方式三個方向入手來改善實驗,實現化難為易。
創新點2:改進授課方式,根據待測血樣與AB兩種血清之間是否發生沉淀來判斷它的血型,當我用傳統授課方式上課時,學生們普遍反應原理中涉及的概念容易混淆,凝集原、抗凝集素講起來連老師都容易被繞進去。于是我決定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用IPAD中的NOOBOOK軟件(如圖)它使得實驗原理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同時學生如果一遍理解不了可以反復觀看直到弄懂。
創新點3:改進實驗材料,課程標準給出的案例中對于AB兩種血清和四種血型對應的試劑如表格,但是其中模擬A型標準血清硝酸銀溶液,有較強的氧化性,皮膚不小心碰到會立馬變黑并很難清洗,這容易給學生造成恐慌。
于是我發動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和我一起查閱資料請教化學老師,終于找到了一個更加的實驗方案,將硝酸銀溶液替換為較低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將其他試劑依次替換,改進后的試劑不僅安全環保易得,而且模擬四種血液的試劑顏色都接近紅色,沉淀現象也很明顯。
創新點4:改進好實驗材料正式上課的時候又發現了第二個難題,那就是本實驗所需要的試管數目太多,6種試劑加八個反應試管一共14支,而且學生一旦誤滴會浪費掉一整個試管的材料。實驗結束后的清洗工作也異常麻煩。我讓學生在課后發動腦筋找到一個更加簡單易得的裝置,有的同學就想到了家里冰箱中的冰格,在格子中進行化學反應,可以完美地解決如上問題,并且沉淀與否對比明顯。
四、實驗原理
硫酸鐵與氫氧化鈉反應可生成紅褐色的Fe(OH)3沉淀;維生素B1(硫胺素)是可溶性維生素,由于分子中含有嘧啶環和噻唑環,因此能與碘試劑生成紅色沉淀。而硫酸鐵與維生素B1反應,碘液與氫氧化鈉反應,均沒有紅色沉淀出現。本實驗利用以上兩種能產生紅色沉淀的化學反應,來模擬不同血型互輸時,紅細胞的凝集現象。
五、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 說出血型鑒定的原理
② 闡述安全輸血原則
③ 了解血型發現的過程,說出ABO血型系統的類型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模擬血型鑒定試驗,學會小組合作
②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認同無償獻血制度,樹立“無償獻血光榮”的思想
②激發熱愛生命額情感并進行了兩點創新包括情感滲透以及實驗改進。
六、實驗教學內容
本節實驗課是圍繞輸血與血型這一堂課進行的一個拓展實驗,從愛心獻血入手,帶領學生理解血型鑒定的原理, 同時利用模擬試劑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血型鑒定,理解安全輸血原則。
七、教學過程
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新聞聯播中青島市民為熊貓血失血少年輸血的感人新聞,引出輸血之前要進行血型鑒定,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感人故事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增強了他們對自己所在城市的自豪感。
②利用平板,設計實驗
在講解完ABO血型系統的發現史后,我組織學生4人小組合作,利用平板電腦中的NOBOOK軟件,設計模擬血型鑒定的最佳方案。
③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接下來是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第一步在課前由老師配制好試劑;第二步,滴入血清,用膠頭滴管吸取AB兩種血清分別滴入到滴定盒的格子中并做好標記。第三步,吸取待測血樣,分別滴入到AB兩種血清中,在滴入的瞬間,沉淀與否的現象就很明顯了。第四步,觀察現象,同桌兩人合作完成,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給待測血樣貼上標簽。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始終佩戴醫用手套,這不僅是保護他們也讓整個實驗多了一份儀式感。
④實物投影,表達交流
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利用實物投影儀學生來展示現象,并詳細講解他們的實驗結果
⑤掃描二維碼,填寫課后反思
利用問卷星網站制作好二維碼,學生利用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并填寫課后反思,教師在電腦端收集教學反思,這樣做不僅使得信息采集變得更快捷也讓課堂反饋變得更高效。
八、實驗效果評價
①師生共贏
本節實驗課的改進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的,包括試劑的選擇與實驗裝置的改進。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師的我也收獲頗多,當我們選擇相信學生,學生就會還給我們更多驚喜
②走進社會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給說過“教育即生活”,我們的生物學課堂不應該脫離社會生活,我們的實驗教學更應該主動走進社會,在本堂課中,我從本城市的愛心獻血事件入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城市自豪感,同時在課前組織他們走進中心血站,近距離感受獻血的美好,讓學生學會用生物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承擔社會責任。
③生命禮贊
有幾位同學的反思讓我很感動,例如有一位同學在反思中寫到:“要健康地長大,成年后也要去獻血,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血液流淌在別人的身體里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我他們不僅從實驗中學習了知識,獲得了動手的樂趣更體會到了生命的美好,意識到了責任的擔當!讓生物學實驗不僅有技術和思維更有情感和溫度,這是我理想中的課堂也是我奮斗的目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