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所屬欄目:初中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科學浙教九年級下冊第1章第1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浙江省杭州康橋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科學浙教九年級下冊第1章第1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浙江省杭州康橋中學
第1節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了解人類的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古代神話,地心說,日心說,現代宇宙說) 2、 了解地心說,日心說的爭論,理解理論要建立在觀測的基礎上。
3、 根據哈勃的發現,想象出宇宙正在膨脹,建立星系運動模型,并驗證。 4、 根據逆向思維,了解大爆炸宇宙論。 5、 感受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根據星系運動建立星系運動模型,理論要建立在觀測的基礎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引入
(5分)
課堂
教學
1、展示星空畫面
師問:仔細觀察這幅畫面,描繪的是什么?
宇宙從哪里來,它的過去是怎樣的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第一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任務一:閱讀材料,了解古人對宇宙發展的認識。 1. 閱讀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有關宇宙起
源的神話傳說,了解“蓋天說”、“渾天說”,古代巴比倫人,古代印度人,古希臘人的說法。 2、閱讀古代埃及人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哥
白尼的“太陽中心說”。 (學生事先閱讀) 問:先輩們的這些假說、理論都建立在什么基礎上? 播放視頻介紹釋:
1、 木星衛星的發現 2、 “行星的非勻速運動”, “火星的逆行” “哥白尼理論對逆行的說明” 師:先輩們實驗儀器的限制,不能深入研究。現代科學家可借助高科技對宇宙深入的研究。
提問:現代科學家借助什么科技對宇宙進行研究呢? 1、介紹哈勃太空望遠鏡。 2、欣賞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
3、介紹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新發現。
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 星系離我們越遠,它的退行速度越快; 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地擴大。
多普勒效應的介紹,望遠鏡的介紹。
提出問題:
建立一個怎樣的模型可以表示出哈勃的觀察?
生: 1、觀察這幅畫面 2、思考宇宙從哪里來 3、回憶宇宙的起源。
并舉手回答。 學生事先閱讀
1、
宇宙創始的神話故事。
2、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哥白尼的“太
陽中心說” 1、討論為什么最終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戰勝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
學生觀看哈勃照片。 聽講哈勃的新發現。 思考:望遠鏡為什么能判斷運動的變化。具有問題意識 思考:如何根據現象
來建立模型。(勇于自主學習 讓學生明白:
理論要建
立在觀測
的基礎上 (理性思維)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
信息技術 支持太陽
中心說的
證據越來
越多,太陽中心說理論本身要簡潔。 要了解事物之間的
2
典型任務二:根據哈勃的觀察,建立星系運動模型
活動:通過實驗來幫助我們建立宇宙中星系運動模型。學生分組、教師巡視指導
(1)準備一只氣球,在其表面畫上幾個黑點; (2)向氣球充氣,使氣球不斷膨脹;
(3)觀察氣球在膨脹過程中小黑點間及小黑點的距離變化;
(4)比較較近二點和較遠二點的距離變化。
氣球模型幫助我們理解星系運動,理解宇宙膨脹。對現象很好解釋。
無論地球是ABC中的任意一點都可得一樣的結論。地球并不一定是寫宇宙的中心才能解釋哈勃的發現。
典型任務三:嘗試推理,理解大爆炸宇宙論
1、提出問題:如果能將時間倒退,宇宙中的星系之間的距離會怎樣?
2、1948年美籍蘇聯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大爆炸”宇宙學說。這種理論認為,今天所看到的宇宙的膨脹現象,如果隨著時間追溯上去,將開始于一次強烈的爆炸。伽莫夫預言絕對溫度為5K的黑體輻射。 3、證據的出現:1978年,貝爾實驗室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因首次測量到3K宇宙背景輻射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探究) 學生得出: 1、按要求實驗(實踐創新)
2、思考星系和氣球表面上的小圓點之
間的關系。(類比) 學生
1、同學觀看宇宙大爆炸視頻:聽講。 2、分組實驗。
3、思考:大爆炸聽著不靠譜,但為什么目前大多科學家都認為是正確的。
邏輯關系。 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學生對建模的初步
實踐,體會類比的探究方法。
體會逆向思維
再次體會
理論和證據之間的聯系。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課堂小結 師:宇宙還在持續不斷的膨脹中,哪么宇宙將來究竟會怎樣?請同學們思考,大膽提出猜想? (做為本節課的總結)
1、永遠膨脹下去,不斷地擴大,我們將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們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當中。
2、 或者會塌縮而在大擠壓處終結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討論宇宙中的星系最終會怎樣? 1、猜想的可能性二種。
(探究的方法) 2、要尋找證據。 3、感受科學的進步
人文情懷,人文積淀
思考全面 辯證 理論要有證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