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質量守恒定律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教學-四川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教學-四川省級優課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總質量關系,能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2)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及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科學家研究質量守恒定律的事實和對探究活動的設計,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的本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體驗探究過程。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2、 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三、教學方式
啟發式、實驗探究式、小組合作式
四、實驗準備
白磷、錐形瓶、酒精燈、氣球、細沙、硫酸銅溶液、鐵釘、碳酸鈉、稀鹽酸、電子秤、塑料瓶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言:《神探狄仁杰》是很多同學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最近狄大人有了新的困惑,這是他和元芳之間的一段對話。蠟燭燃燒前后質量會減輕?而鐵生銹后它的質量增加了,這又是為什么呢?難道在化學變化中隱藏著什么秘密嗎?
分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引起積極思考,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貼近生活,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 (二)提出問題:化學反應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質,這是從定性的角度來看化學反應,而從定量的角度來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和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綜合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 產生猜想,出現不同的想法 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來進行研究 (三)實驗探究 1、提出假設 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分組討論,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種情況 ①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可能有幾種情況?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組,老師演示) 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第二組)
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方案三(第三組)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該方案設定三套不同的裝置,反應容器分別提供燒杯、塑料瓶、錐形瓶和小試管) 根據實驗目的,各組成員分工合作,制定出本小組的實驗步驟,特別是方案三,全班交流。
3、指導實驗
①要完成該實驗必須用到什么儀器?
②該實驗中要得到那些數據?你準備如何得到這些數據?
4、收集數據
實驗3其中兩個小組數據反應前后相等。如
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②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③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觀察教師演示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并思考該裝置中氣球的作用
分工、合作,設計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步驟
動手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進行討論、歸納、完成表格(表格見后) 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試著總結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的變化規律。
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和科學品質
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而敞口容器如燒杯中的反應則反應前后質量不等,為什么呢?
[討論]在封閉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沒有物質逸散到空氣中,而在開放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常會有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分析是否與質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5、歸納小結
介紹科學家羅蒙所洛夫和拉瓦錫的實驗
屏幕顯示:質量守恒定律 體會、記憶定律內容 準確記憶,加深印象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化學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
[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動畫課件。
[小結](投影) 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數目不變 → 質量守恒 原子的質量不變
6、反思評價
介紹科學家波義耳與真理失之交臂的原因 [演示]方案三的敞口容器該怎么樣改進使稱量的質量反應前后相等?
[小結]所有的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猜想、討論 出現思維困惑,產生新的學習期待 觀看動畫演示,思考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 記憶“三個不變” 學生閱讀教材P95頁 觀察現象,分析原因,討論 再次設疑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通過形象的分析,使學生的思維由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對本質深入思考,學會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原因,激發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作準備 加強對定律的理解思考
使學生對開放體系的化學反應也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觀的理解
(四)鞏固練習(略) (五)課堂小結 (六)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歷史過程 (七)結束語 在2400 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在一首詩中表達了物質不滅的觀點:“無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東西也不會消失。看起來萬物是死了,但實則猶生:正如一場春雨落地,霎時失去蹤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長成花葉果實,——依然欣欣向榮。” 獨立完成,自查知識掌握情況,并分小組互相檢查 歸納,小結 科學家發現真理的曲折道路,說明任何真理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閱讀思考,升華,形成物質不滅的觀點。 及時反饋,使學生掌握質量守恒定律及運用
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不怕困難、勇攀科學高峰的品質。
培養學生物質觀,滲透科學和哲學相互聯系的思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