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質量守恒定律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教學-黑龍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教學-黑龍江
課標要求與分析
要求: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分析:這是一條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探究完成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釋。本課要求達到了解、理解的水平
2教材分析
本單元起,將從定量的角度來學習化學,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本課在整個教材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第一單元化學反應的實質、第三單元分子、原子的知識: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元素種類不變的延續和深化;同時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直接影響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有關計算等后面內容的學習,因此學好本單元,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學會對數據信息處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樂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4學情分析
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學習該課題之前,學生已知道許多化學反應,能用微粒的觀點從質變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學變化的實質,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操作能力,能應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存在的問題:對于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是否改變還缺乏認識
5重點難點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其實質
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6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師生合作 實驗探究——討論交流 微觀解釋——反思評價 拓展應用
7教學過程
7.1第一學時
7.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教師演示】①點燃一塊紙片,放入蒸發皿中,紙片燒完以后,觀察蒸發皿里留下什么?②在另一蒸發皿里點燃約1mL酒精,火焰熄滅后,觀察蒸發皿里留下什么?
【實物展示】生銹的鐵釘
【提出問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其總質量究竟存在什么關系呢?
【思考回答】紙片燒完以后留下灰燼;酒精燃燒以后,什么也沒有留下
活動2【講授】師生合作 實驗探究
【引導討論】根據學生自己的猜想提出假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其總質量到底是增加?不變?還是減小?
【引導探究】方案一“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變化”
方案二“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
教師演示方案一。
學生分組實驗方案二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代表發言,得出下面三種猜想:
①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③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提出假設。
制定計劃,分組實驗、觀察現象,記錄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反應前后質量變化的有關數據和實驗現象。完成實驗報告(見書94頁)。小組討論,分析數據,尋找規律。
【得出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活動3【活動】討論交流 微觀解釋
引導學生分析上面二個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的變化情況。
分析討論:
①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了嗎?
②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變了嗎?
③化學反應過程的實質是什么?
【動畫演示】化學變化的實質(水的分解)。
【設問】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學生活動:
觀看動畫,歸納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解釋及微觀解釋
宏觀解釋: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
【回答】原子。
微觀解釋。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
活動4【活動】反思評價 拓展應用
通過前面三步的引導、分析,
大部分同學的頭腦里已初步形成了化學反應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設問】質量守恒定律是否
真的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呢?
布置任務:
實驗一 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在燒杯中進行、敞口)。
實驗二 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在密閉體系中進行)
實驗三: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四: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指導實驗】把學生分成四大組,指導學生分別按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實驗四進行實驗探究。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天平為什么不平衡?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著質量不守恒?并強調質量守恒重在“參加”和“質量總和”這幾個關鍵字。
拓展應用
為什么我們點燃紙片以后,只留下灰燼,并且感覺灰燼比原紙片要輕一些呢?為什么酒精燃燒什么也沒留下呢? 鐵生銹質量增加了。
學生活動:
【探究活動】實驗一 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在燒杯中進行、敞口)。
實驗二 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在密閉體系中進行)
實驗三: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四: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記錄實驗現象、天平平衡情況及原因分析。
【問題討論】表達與交流。
認真思考,熱烈討論,記錄討論結果。交流發表見解。
【歸納總結】質量守恒定律
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
活動5【作業】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評價學生的感受。有三名學生完成本課的主要內容,從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原因、適應范圍三方面完成板書。
作業:教師演示鎂帶燃燒。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的是否一致,可能會有幾種可能。課下交流探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