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寒號鳥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3課《寒號鳥》廣東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3課《寒號鳥》廣東省級優課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13課
《寒號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緊緊圍繞新課改理念精神,努力體現新課改理念的教學觀: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共同開展的學習活動”,“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而,本設計重視對教材資源的解讀和挖掘,并通過這一中介,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并重視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體性和主動性。同時,“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設計注重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落實課程知識的習得、運用與遷移的過程,努力實現語文學習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陶宗義的《南村輟耕錄》,該書記錄了宋元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料。這是一篇經典的寓言故事,通過講述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一事的不同態度、做法和結果,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要認真對待事情,不能懶惰和得過且過,應該做一個勤勞有遠見的人。 語言學習和運用仍然是本課的主要任務,因為課標明確表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可見,識字寫字是本課教學重點。課文里的兩幅插圖對學生了解故事發展和理解詞句意思提供了幫助,可以落實“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這一訓練目標。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二年級學生的課堂常規和紀律已經較好地形成,他們能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有意學習的意識也基本形成。本班孩子在常規和基本學習習慣上的表現比較出色,在教學設計中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去。同時,本班孩子在朗讀上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和一定的朗讀能力,能通過多次的朗讀,借助圖畫的幫助去認識生字詞、理解句子和課文內容,能初步按要求提取文字信息,樂于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號”“當”,學寫“朗、枯、卻”。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理解第一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美好的家,積累并拓展數量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結合插圖,了解詞句意思。
【教學準備】教學ppt;生字卡:“臘”;詞卡:寒號鳥、喜鵲 【教學過程】
【板塊一】情境導入,認識主人公,激發興趣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每到冬天來臨,有一種動物總會在大山的夜里,不停地叫:哆啰啰,哆啰啰。這是誰在叫?
二、認識寒號鳥,揭示課題 1、學多音字“號”和“哀號”
正音,出示句子“寒號鳥重復著哀號:哆啰啰,哆啰啰……”,學習“哀號”,發現兩字字形都有“口”字,猜猜哀號的意思,就是悲傷哀傷地號叫。 2、通過猜看聽,了解寒號鳥
生猜寒號鳥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聽《寒號鳥的自我介紹》 3、揭示課題
原來,它的名字還有這么一個來歷,這也是一個經典的寓言故事,一起讀課題——13寒號鳥。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它跟喜鵲的故事吧!學“鵲”出卡,對比“臘”,聯系十二月花名歌。
【過渡】寒號鳥和喜鵲究竟在寒冬臘月里發生了什么故事?我們趕緊讀讀課文吧。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導入板塊緊緊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創設與課文對應的情境,用寒號鳥的聲音和習性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引出故事兩個主人公,并滲透多音字和生字詞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二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教
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板塊二】多種方法,認記生字,積累詞匯
一、借助拼音,自主認讀 1、指名讀初讀要求:
讀準字音,特別是預習圈出來的生字。 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遇到難讀的生字和詞語,要多讀幾次。 2、檢查字音,小老師帶讀詞語
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要把生字讀準確,有信心嗎? 學習多音字“當” 二、認記和學寫生字 1、小組交流認字方法
不僅要讀準字音,我們還要用上聰明的方法去記住它們,請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哪個字? 2、去掉拼音讀詞語 3、歸類識字:
部件構成法——加一加:勸、吼;換一換:將、狂、趁 看圖猜字法——銜、枯、朗 4、寫“朗、枯”
復習寫字方法,觀察發現間架結構,朗:左右相等左高右低,枯:左窄右寬左長右短(學法總結:這叫錯落有致,字體更加美觀。) 三、練讀長句子
這些生字詞調皮地藏在一個句子里,這個句子很長,看誰讀得又準確又流利呢?
有一天,天氣晴朗。喜鵲一早飛出去,東尋西找,銜回來一些枯草,就忙著做窩,準備過冬。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里冷得像冰窖。 【過渡】這么冷的天,聰明勤勞的動物們都忙著做窩過冬了。
(設計意圖:識字板塊突出老師的組織引導和學生的主體性,老師根據文本特點和生字的規律特點巧妙設計了識字環節,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部件構成法、形聲字特點、結合圖畫猜字法、結合生活實際、隨文識字”等多種方式去認記生字,解決了低年級識字的教學重點和數量多的難點。同時注重落實課堂上思維能力的學習,比如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字詞特點、通過圖畫和偏旁去猜字義,遷移到生活情景運用等。)
【板塊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段,積累數量詞
一、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
出示問題:寒號鳥和喜鵲它們怎么做,結果又是怎樣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注意邊讀邊思考,讀書才有益。(學法指導) 2、交流分享,把握課文大意(板書:凍死了,住暖窩)
【過渡】它們各自的窩究竟在哪,那是個怎樣的地方?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圖文結合理解語句 1、朗讀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找句子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 2)匯報交流:讀了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師根據匯報邊黑板上畫相應的事物。 3)積累數量詞
出示表示景物的數量詞“一堵石崖、一道縫、一條河、一棵大楊樹”。 朗讀正音。(指導讀準“一”的聲調變化)
隨文認記“堵、縫”,拓展一堵墻、一堵堤壩;石縫、崖縫、門縫、牙縫、天衣無縫,
2、圖文結合,理解文段
1)它們的窩在哪里?自由快速再讀文段,用橫線畫出描寫寒號鳥的窩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喜鵲的窩的句子。
2)同桌合作學習:一個讀句子,一個在圖上找到窩在哪里。 3)匯報交流:一人讀句子,一人貼圖。
4)觀察圖畫,拓展數量詞,編成韻文歌,師生合作節奏讀:大山腳下(一堵石崖),高高崖上(一道崖縫),里面住著一只寒號鳥。石崖下面(一條河),清清河邊(一棵大楊樹),樹上住著(一只小喜鵲),口中銜著(一根枯草),忙著過冬做(一個窩)……
5)齊讀第一自然段,并交流感受美麗舒適的家,生活得開心極了。
【過渡】這么美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家,這對鄰居生活得可開心了!可是時間一點點過去了,秋天過去了,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他們一個住暖窩,一個卻凍死了。
(設計意圖:語言表達是思維能力的外殼,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不斷給學生創設表達的機會,努力在教學中落實訓練語文核心能力。因而在學習文段板塊中,首先注意設計一個問題來引領故事的線索,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再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通過邊讀邊想象、圖文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文段,具化語句形象,通過讀畫句子、貼圖等有趣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文段。然后根據文本特點,積累并拓展數量詞,還巧妙編成一段韻文,不僅自然地對文段進行了一個總結和復習,再次呈現了生字,還間接對文段進行再創作,強化了學習的效果。努力體現出各項核心素養的整合訓練,讓知識不再固化,而是活動起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實踐。)
【板塊四】聚焦結果,提出疑問,引出下文
一、學寫“卻”
1、我們可以用一個字來表示,他們的結果完全相反——“卻”。
師范寫,生看,引導觀察發現間架結構:左右一樣長短,可是左邊要高,右邊要低。 2、齊書空
3、學法總結:你們能認真觀察漢字的間架結構,學會了好方法,養成了好習慣。就跟喜鵲一樣勤勞勤奮不偷懶,怪不得喜鵲……) 二、提出疑問,引出下文
1、故事講到這,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有不同的結果呢?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這個故事到底教會我們什么道理?)
2、下節課我們繼續跟著冬天的腳步,去讀讀寒號鳥和喜鵲的對話,就能一一弄明白了。
(設計意圖:利用對課文的回顧,突出寒號鳥和喜鵲結果的相反,滲透語言的學習,相機寫字,讓知識在具體的語境中呈現。同時在回顧課文整體內容時,引導學生動腦思考,提出問題,有意識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注重對學生的建構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板書設計】
13 寒號鳥 喜鵲 朗 枯 凍死了 ? 住暖窩 卻
【課后反思】
我努力把握課改理念,正確理解教材意圖,充分挖掘教材資源。
1、重視認字識字任務。識字形式多樣,包括歸類學習(多用部件加減法、形聲字特點)、隨文學習(圖文結合,生活實際)。
2、注重語言輸出量。注意創造機會給學生表達,鼓勵表達。課堂上注重語文能力的培養,包括聽說讀寫。同時還很注重參與活動的全體性,爭取給每個孩子機會表達和表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