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霧在哪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9課《霧在哪里》河南省 - 洛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9課《霧在哪里》河南省 - 洛陽
霧在哪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霧在哪里》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云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 課文的段落結構有共同點:描寫霧的變化時,都是先寫霧自言自語,再寫霧把什么藏起來,最后寫藏起之后的景色。課文的語言也很有特點:既讓讀者感受到霧的淘氣可愛,又為學生想象霧景提供了依托。 【學情分析】
本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霧在哪里》的想象充滿童趣、語言生動,容易調動學習興趣。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孩子們對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要進一步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霧是孩子們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生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能清楚地表達”將是一個難點。 【教學內容】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十九課《霧在哪里》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霧”“頑”等6個生字,會寫“岸”字。 2.體會霧的淘氣和頑皮,并能感情朗讀相關句子。
3.學習課文1至4自然段,展開現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霧來的時候的景色,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 隨文認識6個生字,積累和“岸”相關的詞語,會寫“岸”字。 2.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照樣子說說霧來的時候的景色。 【教學難點】
1.感受霧的淘氣、頑皮的樣子,并能感情朗讀相關句子。 2.仿照課文例句,展開想象說說霧來的時候的景色。 【教法】
講授法、引導法、范讀法、圖片演示法。 【學法】
朗讀法、練習法、想象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入霧 1.出示謎語,引出“霧”。 2.識記帶有雨字頭的字。 3.板書課題,讀好課題。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由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生字“霧”,引出雨字頭家族的字,運用字族法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二、梳理課文,初識霧
1.自由讀文,思考:霧是個怎樣的孩子?
(1)生匯報,相機出示“淘氣”和“頑皮”字卡,識記“淘”和“頑”。 (2)學生結合生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淘氣”和“頑皮”。 [設計意圖:課文第一自然用兩個詞語概括了霧的特點,我從問題“霧是個怎樣的孩子”入手,訓練學生抓住文本獲取信息的能力,并相機識字,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2.有了識字信心后,鼓勵學生識記文中重點詞。(游戲:詞語開花) 3.霧做了什么事呢?用“____”劃出霧說的話。 (1)我要把大海藏起來。
(2)現在我要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起來。 (3)現在我要把海岸藏起來。
出示海岸圖片,識記“海岸”,拓展詞語:江岸、河岸、湖岸、對岸、兩岸。
[課件出示:
]
(4)我要把自己藏起來。
4.相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學寫“岸”字。(1)在學生扎實識記“岸”字,并充分拓展積累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岸”這個生字的書寫特點。 (這兩個字都是上窄下寬、橫畫等距的字。)
[課件出示:]
(2)老師示范書寫。
(3)學生書寫,同桌互評。 (4)全班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在識記“岸”、拓展“岸”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們進一步觀察“岸”字的書寫特點,并進行寫字指導.孩子們學起來會比較輕松,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5. 指導學生讀好霧所說的話,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
(1)教師指著課件上出示的句子引讀:霧啊,他可真是頑皮、淘氣,一會兒說……一會兒說……一會兒又說……最后還說…… (2)指導學生讀好霧所說的話。 (3)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提取關鍵詞語,結合板書說一說:淘氣又頑皮的霧都藏了什么?
(出示詞語:大海、天空、太陽、海岸、自己)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訓練概括能力;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中隨文識字,降低識字難度。] 三、學練句子,感受霧
1. 同桌合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感受霧的淘氣、頑皮。
(1)同桌一起品讀第三四自然段。
(2)討論交流:a從句子看,有哪些地方相同?b從詞語看,有哪些地方相同?
(3)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課件顯示3、4自然段內容,每一段的第一句用紅色字,第二句用黑色字,第三句用藍色字。師讀紅色句子,女生讀黑色句子,男生讀藍色句子。)
(4)指導朗讀霧說的話,并及時評價。
(5)識記“于”字,理解“于是”,并用“于是”練習說話。
[課件出示:]
(6)讀好帶“無論……還是……都……”關聯詞語的句子。 (7)霧把大海、天空連同太陽藏起來,結果怎樣?齊讀第三句話。 ①“霎時”是什么意思? ②識記生字“暗”。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讀好霧說話的語氣,體會他的淘氣和頑皮。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發現景色的變化,感受霧景的朦朧之美。抓住“于是”一詞,讓學生造句,為下面的說話練習做好鋪墊。]
2. 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句式,練習說話。
(1)瞧,淘氣又頑皮的霧又飛到了哪里呢?出示學校、森林圖片,引導學生用文中的句式說一說淘氣的霧去了哪里,把什么藏起來,結果怎么樣。
(2)霧還會飛到哪里?還藏了什么呢?請生自由發言。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整理文中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結合圖片,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仿照課文句式說話,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引發質疑,再讀霧 1. 在文中,霧還藏了什么呢?
2. 出示課文5-9自然段,鼓勵學生課下閱讀。 五、推薦閱讀,更愛霧
推薦閱讀有關天氣現象的科普讀本《麗聲百科萬花筒》。
[課件出示:]
【板書設計】
19.霧在哪里
淘氣 大海
藏-------→ 天空 太陽
頑皮 海岸
【教后反思】
《霧在哪里》一課通過不同地方的霧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自然
現象的奇妙。作者將"霧"化身為淘氣的孩子,賦予它語言,讀來有趣,覺得霧的變幻多端與神秘。課堂教學中,我注重隨文識字,讓學生們掌握不同的識字方法;注重創設語境,讓學生在“讀與說”的訓練中,了解霧這一自然現象;注重“語用”訓練,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霧來時候的景色,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生活情趣。通過自制課件,合理設計如下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猜謎來導入新課。雖然在導課的技巧中經常用到"猜謎",不屬別出心裁,但在效果上確實能引發孩子朗讀課文興趣的作用,為更好地閱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觀察“霧”字,引出雨字頭家族的字,運用字族法識字,提高了識字效率。
其次,課文的學習主要通過三個環節來展開。
第一環節——梳理課文,初識霧。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霧天,哪些景物被霧籠罩著。并用"霧把____、____、____、____藏起來了。"句式說話。既理清了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中降低識字難度,隨文識記“海岸”的“岸”,引導學生拓展詞語“江岸”、“河岸”、“湖岸”、“對岸”、“兩岸”。既理解了“岸”的意思,又積累了同類詞語。
在充分拓展、扎實積累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學寫“岸”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寫字經驗,總結“岸”字的書寫特點,指導書寫,當堂評價。學生書寫用心,這個看似比較復雜的字,孩子們書寫得還都不錯。
第二環節——學練句子,感受霧。以讀為主,在前一基礎上讓學
生劃出霧說的話,用正確的語氣來朗讀,體會霧的淘氣、頑皮。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發現景色的變化,感受霧景的朦朧之美。抓住“于是”一詞,讓學生造句,為下面的說話練習做好鋪墊。通過引導學生發現三四自然段結構上的特點,結合圖片,給學生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仿照課文句式說話,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有句式訓練和圖片的鋪墊,學生語言表達也很流暢,連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了說的積極性。
第三環節——引發質疑,再讀霧。在學生感到學得意猶未盡之際,鼓勵學生課下朗讀第五至九自然段,提高他們“學語文”的興趣。
最后,在學生學味正濃之時,推薦學生閱讀有關天氣現象的科普讀本——《麗聲百科萬花筒》。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熱愛自然的情感,又讓學生們更加喜愛霧。
我的這節“長文短教”課,著力追求“實而有效”。所以課堂上沒有熱熱鬧鬧的氣氛,而主要是帶著學生在朗讀中潛心體會語言,在說話訓練中扎扎實實學用語言。整節課的實效還不錯,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容量大,對個別的語句理解不深,有蜻蜓點水之意。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多反思、多總結,爭取讓教學更有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