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梨園英秀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梨園英秀》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梨園英秀》南京市雨花臺區實驗小學
梨園英秀
教學內容:
1. 唱:《梨園英秀》高聲部
2.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蘇三起解》 3.拓展:京劇常識
教學目標:
1.在學唱《梨園英秀》的活動中走進國粹京劇,了解有關京劇的基本知識,增添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有興趣地聆聽京劇《蘇三起解》,聆聽具有京劇音調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教材分析:
1.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在原歌的基礎上,滲入京劇的音調改編的創作歌曲。這種創作者借用或化用戲曲音樂作為素材創作而成的歌曲稱為戲歌。它保持了原歌的特征音調,又打破了歌曲規整的節奏,以抑揚長短的錯落,加入京劇“西皮腔”的樂匯,戲曲化地傾吐人民對共產黨的熱愛。
2. 《梨園英秀》是一首贊頌我國傳統戲曲音樂、表現廣大群眾熱愛戲曲音樂、學唱戲曲的生動場景,激勵人們熱愛戲曲音樂、發揚中華國粹、振奮民族精神。這首歌曲的顯著特點是有唱、有說,有對戲曲的模仿,富有動感和青春活力,帶有戲曲音樂韻味和通俗歌曲風格,新鮮活潑,適合青少年演唱。
教學重點:
學唱說唱形式的京歌《梨園英秀》。
教學難點:
1. 數板(切分節奏) 2. 京調(歌唱旋律部分)
教學準備:
鋼琴 多媒體課件
2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聽《唱臉譜》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初步了解京劇
1. 剛才看到的“臉譜”是中國京劇中表現各種人物的舞臺化妝造型藝術。我們來觀賞一段京劇。
2. 觀賞《蘇三起解》(背景打印在課件PPT內)
這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的一段經典唱段。 3. 京劇是綜合藝術。。。。(結合課件)
京劇——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于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
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角色可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4. 介紹京劇行當(結合課件) 5. 結合圖片,辨別京劇行當。 三.數板
1. 導入:京劇這么美,讓我們贊美贊美它吧。 2. 老師數板(歌曲第二部分)。
3. 學生練習(注意節奏的不同)
4. 數板概念(結合課件)。
3
數板——戲曲曲式的一種板式,只念不唱,有節奏,以板擊拍伴奏,念詞的句式、韻腳與唱詞基本相同,篇幅長短不定,在戲曲中一般由丑角使用,有時在唱段中也夾用數板,之后再接唱腔。 5. 合著伴奏數板。 四. 京劇鑼鼓
1. 視頻:我們在觀看一段視頻,看看和剛才《蘇三起解》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身段鑼鼓。
2. 鑼鼓經:唱念做打都離不開它。鑼鼓點子——鑼鼓經。 3. 讀節奏——鑼鼓經(歌曲第一部分)。 4. 唱出歌譜。 5. 唱出鑼鼓點子。 6. 加嘿嘿,拍手唱。 五.唱歌曲
1. 展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京劇音樂為素材的創作歌曲——梨園英秀。 2. 完整地聽一遍,歌曲分幾部分?(生:三部分)
3. 我們來看第三部分的上半部分,老師彈琴,學生聽辨色塊部分,有相似的地方嗎? 4. 老師彈琴學生視唱曲譜。
5. 歌詞中要說什么?唱什么?看什么?想什么?隨老師的伴奏完整地齊唱第三部分的A樂句。
6. 聽錄音,這個樂句和剛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合唱部分。 7. 分別視譜唱高低聲部。
4
8. 老師彈奏合唱曲譜,低聲部學生齊唱低聲部。 9. 隨伴奏初步合唱曲譜,老師做好柯爾文手勢。
10. 跟伴奏合唱歌詞。(老師彈奏高聲部,口中帶唱低聲部) 11. 完整地歌唱第三部分。
12. 像這種借用了鑼鼓經、數板、西皮音調這些京劇素材,創編而成并有濃郁的戲曲音樂特征和流行元素的歌曲我們稱“戲歌”。 13. 讓我們完整地演唱這首戲歌。 六.拓展
1. 我們剛才學唱了戲歌《梨園英秀》,像這樣的創作歌曲很多,我們一起來欣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 我們先聽一下大家熟悉的這首老歌。
3. 再比較聽聽在這首老歌的基礎上增加了京劇元素,感受一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與我們熟知的歌曲相比,戲歌既有濃郁的地方戲曲韻味,又不失時代流行特色,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七.小結該課 1. 今天我們學了。。。。 2. 還了解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