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天的歌,春天舉行音樂會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三下級下冊第4課春天的歌春天舉行音樂會- 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三下級下冊第4課春天的歌春天舉行音樂會- 北京市西城區廠橋小學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2
生活。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是音樂學科綜合課,教學材料為以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為主線,指導學生更形象的表現歌曲,引導學生運用物品發出的聲音、創編聲勢兩種方式表現自然界中的聲音,最后將這三種形式組合,綜合展現一場新的《春天舉行音樂會》。
指導學生更好的演唱《春天舉行音樂會》時,前四樂句采用連唱與斷唱相結合的方法,形象的表現晶瑩剔透的春雨、柔和的春風,歡暢的春水形象;第三樂句結合旋律上行運用堅強的力度表現春雷。
第五、第六樂句出現全曲的最高,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歌唱方法,用自然的聲音把“春天舉行音樂會”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最后的樂句指導學生用彈性聲音、減弱的力度表現小巧可愛的春筍指揮家。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3
結合歌曲中的春風、春雨、春雷、春水這四個主題,提供小米、空塑料瓶、吸管、裝有少量水的紙杯、空紙杯這些物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索物品發出的聲音,表現這四種大自然的聲音,將創編的聲音進行組合表現大自然的情景。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4
在探索物品發出的聲音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聲勢表現春風、春雨、春雷的聲音,借助視頻指導學生運用呼氣、搓手、彈舌、打響指,拍腿表現,指導學生集體合作,運用分組跳躍加輕快跺地的方式表現雷聲。春水不好表現,教師運用琴聲表現雨后的彩虹,學生運用肢體動作進行表現。將聲勢進行組合表現大自然的情景。
最后按照物品聲音表現、歌唱《春天舉行音樂會》,最后聲勢表現的順序,組合成學生自編自演的新的《春天舉行音樂會》。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習慣良好,他們活潑,善于模仿,能夠團結合作,樂于進行小組合作。
1.情感態度價值觀分析:三年級學生善于觀察,思維活躍,樂于參與創造性活動, 愿意并能夠與同伴共同完成音樂實踐。本節授課班級的學生普遍對音樂的主動探索意識濃郁,愿意參與音樂活動,歌唱及其他多種音樂學習習慣已基本形成。 2.知識與技能分析:三年級5班的學生,部分學生歌唱基本功較扎實,對音樂的 理解和表現力較強。其他同學雖然沒有更多的音樂學習機會,但是學習能力較強, 對音樂的興趣很濃厚,能較為準確的表現音樂。在日常教學中學生曾接觸過用打 擊樂器或發聲材料探索聲音的強弱、長短,運用人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但運用聲勢表現自然界中的聲音從未學習過,仍需教師指導。
3.過程與方法分析:在音樂實踐中發揮想象力,探索音響,進行音樂編創活動, 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在本課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音樂形象表現歌曲,探索物 品發出的聲音,探究聲勢表現方法,大膽實踐、大膽表現,享受音樂審美過程給 身心帶來的愉悅。通過教師示范、講解、觀看視頻、觀察、對比、模仿、探究、 合作學習等多種手段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的音樂實踐 活動中去,逐步培養和提高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音樂能力。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教學方式:模仿表現、探究創編、合作表現。
教學手段:通過觀察圖形譜模仿演唱方式,表現歌曲。運用比較和練習等方法進行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通過自主學習的探究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作活動。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藝術實踐,滲透和運用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增進學生對音樂的喜愛。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集體表演形式,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
(四)技術準備
使用格式工廠軟件制作視頻短片,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軟件制作教學課件。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1.前期教學狀況
學生已掌握基本的歌唱要求,能夠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用自然地聲音參與齊唱或合唱。接觸過簡單的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的聲音。 2.教學問題與對策
問題1:歌曲演唱的不形象,沒有起伏變化。
對 策: 采用圖形譜指導演唱,用線條和圓點指導學生直觀學習,用優美連貫和輕快跳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6
躍的聲音、有力度變化的演唱歌曲。
問題2:在聲勢創編中雷聲的創編學生往往想得簡單或者不形象。
對 策:通過視頻進一步指導學生集體合作,運用分兩個組輪流跳躍一次表現雷聲,用輕快跺地減弱的方式表現雷聲的轟鳴聲。
問題3:在聲勢創編中春水的創編學生無法表現。
對 策:教學中先肯定學生的創編想法,接著引導學生發現春水不好表現,教師運用琴聲表現雨后的彩虹進行替換,請學生運用肢體動作進行表現。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依據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通過探索,創編春天自然界音響的實踐活動,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樂于探究與實踐。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聆聽范唱,運用圖形譜演唱歌曲,表現音樂形象。 2.聽辨聲音,調動聽覺思維。
3.小組合作探究,模仿,用物品發出的聲音表現大自然的音響。 4.觀看視頻,了解聲勢表現方式。
5.探究、對比、合作學習,用身體聲勢表現大自然音響。 6.組合歌唱與創編音響進行表現,提高綜合表演力和創造力。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聲勢,能創編表現大自然的聲音。
技能目標:能夠用優美連貫和輕快跳躍的聲音形象的演唱歌曲;運用物品發出的聲音和聲勢表現大自然的音響;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集體表演,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提高與人交流和協調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探索大自然的音響,樂于創造實踐,激發情感。(二)教學難點:探索聲音材料表現大自然的聲音,創編表現。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歌曲處理
【設計意圖】:回憶復習歌曲,通過圖形譜解決歌唱中的問題,能夠用優美連貫和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 環節(一)回顧舊知
【環節目標】:談話引起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歌曲注意,在演唱中,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演唱,回憶,表現歌曲。 活動1. 學生回憶演唱歌曲唱
談話: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唱過一首春天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我們先來回憶著唱一遍。
環節(二)歌曲處理
【環節目標】:通過圖形譜解決歌唱中的問題,能夠用優美連貫和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1. 老師范唱前四樂句,分別用優美連貫的聲音和輕快跳躍的聲音表現春雨、春風、春雷、春水不同的音樂形象。
活動2. 出示圖形譜,師生交流唱法,感受音樂形象。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8
活動3.學生演唱歌曲,有問題的地方老師進行糾正以及聲音唱法的指導。
(1)第1、2樂句運用有連有斷的唱法,彈性輕巧的聲音,表現晶瑩剔透的小雨點,細密的春雨。
(2)第三樂句旋律上行,力度漸強,表現轟隆隆的春雷。
師:雷聲是連成一片的,演唱時聲音不斷開,但是旋律上行了,用什么力度來表現?多形象啊,我們唱唱。
(3)第4樂句連續的八分音符用彈性聲音演唱表現歡暢的流水。
(4)第5樂句對高音唱法進行指導,自然地聲音演唱。
師:注意這個樂句里有幾處音是整首歌曲的最高音,演唱時要口腔打開。我們先唱個長音“沙”提前要吸足氣。像老師這樣,微笑,再唱一遍。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9
(5)第6樂句通過高位置朗讀歌詞,進行吐字咬字的指導。
(6)第7樂句指導學生用彈性輕巧的聲音演唱。
師:這么棒的音樂會,指揮是誰啊? 雨后的春筍啊是小小的,我們用彈性輕巧的聲音表現小巧玲瓏的春筍。
活動4 學生完整演唱
二、創編《春天舉行音樂會》
【設計意圖】:分組合作創編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在合作交流中促進人際交往能力。教師下組指導,幫助學生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與音樂有機結合。 環節(一)探索物品發出的聲音表現大自然的音響
【環節目標】:分組合作探索物品發出的聲音表現“春風、春雨、春雷、春水”,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情景表現。 活動1.聽辨聲音,調動聽覺思維
師: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吧,春風、春雨、春雷和春水在大自然中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我們來聽一聽,猜一猜。
活動2.小組合作探索,教師下組指導
師:原來大自然的聲音這么美好,所以作者創作在音樂中,今天我們也做一次小音樂家,探索物品發出的聲音表現大自然的音響。
各組同學都清楚自己的任務了嗎?分組活動時,注意幾點要求:
(1)探索好自己的主題后可以探索其余的3個,匯報時可以給其他組補充。(2)春雨有很多聲音,不是雨滴落下的聲音,表現細密的雨聲。 (3)探索研究時,注意團結合作,互相謙讓。 (4)最后各組推選一人匯報。開始。
活動3.學生小組匯報,情景表現
(1)學生小組匯報,其余學生補充,選擇最恰當的音響。
(2)情景表現,教師出示課件表現春天打雷下雨風,雨過天晴,春水匯聚流走的情景,學生進行聲音的模仿。
環節(二)探索身體聲勢表現大自然音響
【環節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聲勢表現“春風、春雨、春雷、”,運用肢體動作與教師的琴聲合作表現彩虹,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情景表現。 活動1.觀看視頻 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愿望
師:除了用物品發出的聲音可以模仿大自然的聲音,還有別的方式嗎?你們知道這種方式專業的名字叫什么?叫聲勢。老師請大家安靜的觀賞一段國外合唱團的表演。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11
活動2.學生個體探究 集體交流 教師指導 (1)春雨:彈舌、響指、拍腿 (2)春風:吹氣、搓手
活動3. 教師指導學生探究表現春雷聲 (1)學生模仿
師:雷聲怎么表現?你們試試。
(2)看視頻教師指導學生模仿,分成一大一小2個組,依次跳起一次,腳下聲音做漸弱,模仿雷的轟鳴聲。
師:你們和我們校合唱隊同學想到一起去了,快來看看。我們分成一大一小2個組,實踐一下。
活動4. 進行情景表現、引導學生用肢體動作配合教師的琴聲變現彩虹替代春水 (1)情景表現
師:我們再想想春水,看來水的聲音離開物品不好表現,那我們先不表現春水了,一會老師給你們表現另一個自然現象。你們聽后想想是什么自然現象? (2)師鋼琴音響表現彩虹替代春水 生肢體動作表現
師:彩虹出來能不能用個動作表現一下?那我們再來合作一次。
三、綜合表現
【設計意圖】:通過綜合藝術的表現,將音樂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高度融合,拓寬音樂視野,感受,體驗創編音響的樂趣,并在最終匯報表演中升華。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12
活動1.按照物品聲音表現、歌唱《春天舉行音樂會》,最后聲勢表現的順序,組合成完整的音樂會
活動2.總結
師:大自然的聲音有各種變化,音樂家用音樂來表現,我們用物品、用身體聲勢也可以表現,創作了屬于我自己的“春天的音樂會”。聲音是豐富多彩的,希望同學們多關注生活中的美妙聲音。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1.教師過程性評價
在課堂上,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并給予恰當的評價。當學生成功時,用微笑的表情給予正面評價,豎起拇指給予贊美,都是對學生良好水平的認可和鼓勵。當學生探索表現的音響不是很合適時,教師會通過示范或者引導學生對比聆聽不同的而獲取正確的信息。
2.生生過程性評價
在分小組合作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因存在個體差異,就會形成小組內部的互評交流。學生在交流中推敲彼此的建議,在溝通中學習,在評價中成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