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被減數的實際問題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 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 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湖南省優課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課堂上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
邵東縣兩市塘城南小學 張迎春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動手操作活動正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動手操作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理解數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恰當地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又好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有效手段,而且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反思平時課堂教學,我發現課堂動手操作存在有效性缺失現象。如:有了動手操作就沒了數學思考。尤其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動手能力比較弱,課堂上動手擺一擺,動一動,做一做,忙著關注身體動作方面的指導和課堂紀律的維持,較少的顧及數學內在的思維活動。為此,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經學習并進行教學實踐,有了一些收獲。
-
優化教師的語言指導,讓學生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和要求。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在操作前,教師要設計好探究性的問題,以激起學生操作的欲望,引導學生把探究引向深入;在操作時,教師又要以明確的語言指導學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動手操作時,指導學生先怎樣操作,再怎樣操作,然后怎樣操作,引導學生將觀察和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創造性的操作。這樣學生離開學具后,才有可能在頭腦中留下準確、完整的表象,進而達到促進分析綜合,幫助抽象概括的作用。比如;我在別的班級試教本節課時,最開始就因為語言指令不明確,所以學生在撥計數器、擺小棒的時候只停留在動手操作的層面,不能把操作的過程進行表述,就是缺少了數學思考,后來我注意了指令的明確性就好多了。
-
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保證操作效果。
如何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呢?我會耐心地給學生講:學具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準備學具要認真,操作學具要細心,桌面要整潔,收藏學具要有序等。我在學習新課前一天,就告訴學生應該準備些什么學具,指導學生自制一些學具,比如小棒,用硬紙板剪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操作中,訓練學生認真聽老師提出的操作要求,認真看老師的操作示范,引導學生學會操作,有效地掌握知識。我在上課前就要求學生把學具放在桌角,沒有動手操作的要求時不允許隨便動,要先靜靜地聽要求,直到老師說“開始”再動手做,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很快就做好了,有孩子平日家長包較多,動手能力弱,操作的比較慢,老師會幫他或請速度較快的同桌幫他。從孩子們臉上露出的笑容中,我明白: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已經體會到了動手操作帶給自己的樂趣和收獲。最后引導學生輕輕地快速把學具收下去,后面沒有操作需要不允許看或摸,以免影響后面的課堂學習。
-
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做的過程。這個做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思考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質,建立空間觀念”。比如在本節課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我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就用到了畫圖法,這就是一種空間觀念的創設。教學中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實踐,在操作中、在實踐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尤其顯得重要。學生只有通過實際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時,也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
讓操作與思維同行,發展操作活動的邏輯性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以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操作活動必須與思維活動同時進行,才能促使外顯的動作過程和內隱的思維過程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學生把直觀感知內化為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模型。操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借助操作活動,讓學生按一定的邏輯思維逐步發現知識建構規律,形成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應該伴隨著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總結、歸納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這樣才能促使操作活動得到提升,成果得到提煉,體現出動手操作的科學性。
解決問題
(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 )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7—48頁例3、“想想做做”1—4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數學考。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識、主動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小棒若干、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
談話:我們身邊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其中有一種小動物最聰明,你猜猜它是誰?聰明的小猴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數學問題,你能解決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探究學習 1.猜一猜。
談話:猴媽媽帶著小猴下山采桃子,不一會兒已經采了23個桃
子,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為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
重點討論兩種情況:如果樹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來是23個; 如果 樹上的桃子還有剩余的,那么原來可能是 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個。
2.說一說,算一算。
(1)(出示情境圖中還剩的5個桃子)提問:小猴子沒有采完桃子,樹上還剩幾個桃子?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你們知道嗎?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該怎么算?為什么?小組討論交流。
(2)討論后明確:樹上原來的桃子數是總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 5 個。
求原來有多少個桃子,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3) 列式計算.
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指名匯報。
(4) (板書:23+5=28 或 5+23=28)。
追問:23、5、28 分別表示什么?23+5=28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再說一說 列式的思考過程。) (5) 指導口答。 (6) 檢查驗算。 三、游戲活動
1.示范游戲:老師借給某某同學12朵花,還剩3朵。算一算老師原來有幾朵花?怎么想的?
2.學生游戲:同桌合作,模仿剛才的借花游戲,同時說一說游戲過程:
借給某某同學幾朵,還剩幾朵,原來有幾朵。
四、實際應用
談話: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已經知道求原來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1.“想想做做”第 1 題。
要求仔細看圖,用兩句話說一說圖中小朋友拼圖的情況。 提問:這盒拼圖一共有多少塊拼板?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列式,并口答。
2.“想想做做”第 2、3 題。
讓學生看圖說一說圖意,再根據問題選擇算法,并說一說理由。 3.比較討論。
(1)提問:通過剛才幾個問題的解答,你有什么發現? (在幾道題中,有“已經” “還有”和“共有”這些詞語)
(2)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用圈點的方法畫出關鍵詞,如: “已經” “還有” 和“共有”等。
(3)指出:這幾個問題都是把已經知道的和還剩的這兩部分合起來,求出總數。
4.“想想做做”第 4 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5. 延伸。
(1)談話:像剛才解決的這些問題,你在生活中遇到過沒有?能自己編一個這樣的問題嗎
(2)學生試編。
(3)同桌交流,互相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已經摘了23個 還剩5個 原來有多少個桃?
23 + 5 = 28(個)
(口答)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被減數的實際問題”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 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湖南省優課”,所屬分類為“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 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湖南省優課”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