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學習伴我成長,處處可學習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第一課《學習伴我成長》第二課時《處處可學習》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第一課《學習伴我成長》第二課時《處處可學習》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第一小學
《處處可學習》基于標準的教學設計
教材來源:教育部審定2018義務教育教科書 內容來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主 題: 學習伴我成長 課 時: 第二課時 授課對象:三年級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基于我的健康成長: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能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學會欣賞,寬容和尊重他人。 (2)基于我的家庭生活: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心家庭生活,主動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3)基于我們的學校生活: 體會同學之間真誠相待、互相幫助的友愛之情;知道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參加集體活動,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 (4)基于我們的國家·: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和方式,體會現代傳媒,尤其是網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在有效獲得信息的同時,增強對信息的辨別能力。 2.學情分析:
(1)我的健康成長:三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善于想他人學習優點,也有一部分學生,能夠看到他人的長處,但學習他人長處方面還有不足;通過兩年多的學校生活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解自己解決在學習或者生活方面的問題,但有一些問題還需要老師及家人的幫助才能解決;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欣賞、寬容和尊重他人,個別學生還需要老師的一些引導。
(2)我的家庭生活:三年級的學生們都能意識到自己的成長跟家庭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缺乏在家庭中主動學習、主動承擔家務的責任和意識。
(3)基于我們的學校生活:三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校學習習慣,能夠做到與同學們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但是綜合運用多種途徑來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意識欠缺。
(4)基于我們的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通信網絡與人們的生活及學習聯系越來越密切,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到網絡,但是不少學生還不能正確有效地選擇有用信息,讓網絡為學習服務的意識淡薄。 3.教材分析:
《處處可學習》是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快樂學習”的第一個主題。《處處可學習》一課重在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具有內容豐富、途徑多樣的特點。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生活中學習的途徑多種多樣,認識到玩耍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難點在于讓學生明白玩耍也是一種學習途徑,注重從“做”中學。 教學目標:
1. 知道學習內容,認識學習的途徑,知道生活中處處可學習。 2. 體會“玩中學”的樂趣,懂得玩耍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 3.體會 “做”中學,明白“做”中學也能學到很多本領。 評價任務:
1.通過看照片、看圖以及聯系生活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內容豐富和學習途徑多樣。 2.通過游戲讓學生體會“玩”中學,認識到玩耍也是學習的重要途徑。
3.通過活動讓學生體會“做”中學,認識到“做”中可以收獲知識、增長能力。
附:板書設計 處處可學習
報刊網絡 參觀訪問 玩中學
專業人員 做中學
野外玩耍 同學交往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回憶鏈接 感知學習內容豐富(6分鐘)
活動一:復習回憶,導入本課(2分鐘) 1. 回憶: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會了什么? 2. 引出課題并板書“學習”。 (完成目標一)
通過回憶上節課所學,明確學習很重要。 (評價任務一)
活動二:觀看照片,聯系自我(4分鐘)
1.看照片,說說照片中的同學在學校生活中的學習內容。 2.說一說自己在學校還學到了什么?教師相機板書“內容豐富”。 (完成目標一)
通過看圖并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校園學習內容,明白在學校生活中的學習豐富多彩。
(評價任務一) 環節二 聯系生活 發現學習途徑多樣(10分鐘)
活動一:結合教材,歸納途徑(6分鐘)
1. 觀察第6、7頁的五幅圖,說一說圖上的同學是通過哪些學習途徑進行學習的。教師隨機貼板書。 2. 教師小結學習的途徑很多,并補充課題“處處可”。
活動二:聯系生活,拓展途徑(4分鐘)
1.交流在生活中還可以在哪兒學?還能向誰學習? 2.教師小結并板書“途徑多樣”。 (完成目標一)
1.通過看圖,發現學習的途徑是多樣的。
2.通過聯系自己的經歷以及同學間的交流,深刻認識到學習中會遇到多個“老師”,在不同的場所、跟不同的人會學到不同的知識和技能。 (評價任務一) 環節三 游戲活動 體驗“玩”中學(11分鐘)
活動一:聯系生活,交流“玩”中學(4分鐘) 1.同桌交流,平時都玩什么?在玩耍中學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活動二:游戲活動,體驗“玩”中學(6分鐘) 1.出示“歡樂傳聲筒 ”游戲活動的要求。 2.開展游戲活動。
3.學生交流活動感受,教師強調“玩”中學的意義。 (完成目標二)
1. 通過交流,認識到玩耍中也能有所收獲。
2.通過游戲,感受到玩耍也是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 (評價任務二)
環節四 實踐體驗 體會“做”中學 (13分鐘)
活動一:教師示例,交流“做”中學(3分鐘) 1.播放視頻,展示教師“做”中學。
2.學生交流,暢談自己“做中學”的經歷和收獲。
活動二:分小組合作,體會“做”中學(9分鐘)
1.分成平結、剪紙、彩泥、手指操等不同小組進行實踐活動。 2.小組在全班交流展示。 3.教師小結并提出希望。
活動三:結合教材,布置實踐任務(1分鐘)
課下進行“做”中學的實踐,可以記錄在書頁上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完成目標三)
1. 通過教師的視頻舉例及同學間的交流,認識到“做”中能收獲知識、提高能力。
2. 通過小組合作實踐,進一步認識并體會到“做”中學的重要意義。
3. 通過布置課下實踐任務,使每一個學生把“做”中學真正落實在生活中。 (評價任務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