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成群的動物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嶺南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成群的動物》廣東省 - 東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嶺南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成群的動物》廣東省 - 東莞
聚焦微課堂,解決微問題
——嶺南版小學美術第八冊《成 群 的 動 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嶺南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十四課《成群的動物》 【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于美術課中造型表現的領域,是一節剪紙課。它要求學生學習疊剪的方法來制作成群的動物。而剪紙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幾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成群動物剪紙將剪紙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和克隆技術,運用到孩子們的游戲和學習中。 【學情分析】
本課學習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自學能力。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剪紙的基礎,對剪紙有了些認識。而這一節課是學生在以往學習簡單對折剪法的基礎上延續學習剪紙技法,引導學生提高剪紙創作中的藝術造型能力及畫面構圖能力,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孩子們喜歡以剪刀代替筆,把自己所見的、所想的剪出來。寥寥數剪,可愛的動物與植物躍然紙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癡。孩子非常樂意上這種課。 【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從生活出發,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在導入中融入視頻,在一開始就緊緊的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在教學重難點的解決上,利用了微課的教學,讓孩子們反復的自學,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多的方便。 在作業的創作上,采用了合作的形式,善于發揮孩子們集體的智慧,追求快樂和諧有趣的課堂。 【教學方法】
探究法、觀察法、實踐法、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習掌握疊剪法和折剪法,能剪出兩個以上自己喜歡的重復的動物形象,并運用疏密排列、色彩對比的方法組織畫面構圖。
2 .過程與方法:在欣賞中,體現多個重復形象所構成的形式美和情趣美;在嘗試中,體驗剪紙藝術技法的巧妙與剪紙紋飾的特點;在展示中,體驗合作與創造的樂趣。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剪紙藝術的美和動物的形態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1、重點:以多層疊剪的剪紙技法,設計動物造型重復構成的畫面。
2、難點:抓準動物形體特征,大膽通過疊剪和折剪方法,制作出造型夸張的動物形象。 【課前準備】
圖片、剪刀、大頭筆、彩色打印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
聯系生活,說一說
復寫紙、打印機、電腦、相機有一個共同的功能是什么呢? 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方法也可以用來復制呢?(剪紙) 2、
看一看:以剪紙公雞為例,在生活中公雞往往都是成群的,動物也都是成群的?(引入課題,學習用剪紙復制的方法剪出成群的動物)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一看:視頻欣賞成群動物的遷徒,說說欣賞感覺和喜歡的動物。 2、一起探究用什么方法剪出多個相同形象?從外形、色彩、花紋著手。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完成學習記錄卡。
3、小組匯報自學成果,完善學習記錄卡。 (三)微課展示《成群的動物制作方法》 A、成群的動物有哪些制作步驟? B、探討怎樣剪外形的?有什么注意事項? B、探究怎樣剪出它們的裝飾花紋的呢? 月牙紋、鋸齒紋、幾何圖形、柳葉紋等。
C、添加背景,合理安排構圖,增加成群動物的意境。
小結:我們的剪紙不但要抓住外形特征,還要針對動物外形進行概括夸張美化,如胖的更胖,瘦的更瘦,彎的更彎這樣的剪紙才有特色。 5、師生共同小結微課內容。 (四)學生動手,合作創作:
1、提出本節課學習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成群的動物。每個同學將你自己喜歡的動物用剪紙復制的方法制作出來,然后把動物貼在一起組合成成群的動物。 2、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課件展示各種動物圖片與播放輕音樂。) (五)學生自主展示作品,自評互評:
比一比,評一評,那一個小組的構圖好,動物品種多,色彩好看,誰的動物花紋漂亮,誰的動物園美麗。 (六)課堂小結與拓展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說說你的課堂收獲和感受。
集所有同學們努力,讓我們的作品集合在一起,組成了成群的動物,這說明了團結的力量。那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怎么樣呢?鼓勵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結束本節課。 【板書設計】
成群的動物
疊剪法 作品展示區 裝飾紋樣
構圖:飽滿 疏密對比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園為創作內容,以目前世界上最熱門的“克隆”為切入點,巧妙的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它有著工具簡單、制作簡便和便于小學生接受的特點,對啟發少兒的想象力、鍛煉心靈手巧和膽大心細的品格,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上完這一節課后,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緊跟美術新課標步伐的,我面向全體學生來激發學習的興趣,同時關注文化與生活,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創新與表現。課堂視頻播放、圖片欣賞充分凸顯了美術課堂的視覺性,發展了感知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從學生積極的課堂創作中體現了美術課所具有的實踐性,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實踐和創造能力;其次,感受剪紙作為我國的傳統民間文化的趣味,呼吁孩子團結、保護動物,足以反應美術課堂追求的人文性;同時,孩子們自由的創作和表達,對美術課上愉悅性更是一個強調。
在學習新知識時我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記錄卡的形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剛好能反應出本課的難點,抓住問題,然后利用微課的學習又一起自主學習與解決,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能緊緊吸引學生,成就了本節課的亮點。很好的體現了課堂的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營造了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則充當了活動中的引導者,參與者。
此外,注重強調學生操作安全問題及講解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學生從小養成自我保護意識;另外,注重強調學生的環保意識,注意環境衛生,收好自己剪掉
的碎紙片。 在作品的展示中突出成群的主題、在課堂的小結和延伸體現團結,體現了美育的滲透,也讓課堂有了一個升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