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美版五年級上冊第5課繪畫中的透視現象-山西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美術人美版五年級上冊第5課繪畫中的透視現象-山西省級優課
教學 具準備
教具:課件、范畫
學具:美術書、紙張、勾線筆
板書 設計
視平線 消失點
教學 反思
呈現 現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請學生自學,仔細觀察書中圖片,閱讀書中文字,初步了解透視現象,然后以測試的方式進行學生自學的檢驗和新知的認知。1、學生生活中已經注意到了景物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疏遠密的透視現象,有感覺,但不能用術語準確的表達出來。2、緊接著我又讓學生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消失點”和“視平線” 。3、師生共同觀察分析圖片討論總結出是由于距離不同,位置不同,畫面就會產生不同的透視效果。如我們站在路的中心和站在路的左側,會看到路面和兩旁的樹木、房屋都會出現不同的畫面。4、新授的透視知識學生理解比較快,能快速區分和分析畫面中、生活中的透視現象。
歸因 分析
1、學生臨摹寫生作品,感受各種透視現象,在作畫過程中,發現各種容易犯的錯誤。此過程應在教師示范的過程中細化解決,就會避免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犯這種錯誤。2、把一樣的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后面,就會產生前后的感覺,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后的感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畫作業時,表現物體的前后的尺寸不是很明顯。 3、學生具體應用透視原理實踐創作的能力較弱,作業構圖及完整性欠缺。
改進 措 施
五年級的學生對這個透視問題,有的理解的不到位,需要慢慢的進行引導,使他們對這一概念更好的表現在自己的繪畫中。當然必須要通過長期的訓練和培養。再有可以降低一節課的難度,對于消失點和視平線的位置的安排可以運用“小練筆”的形式強化解決。
一條小路透視圖
房間透視圖
教 案 續 頁(第 1 課時)
步驟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導入
課本第五課《繪畫中的透視現象》,同學們自學3分鐘。看看自己能理解多少內容,再看看有哪些是自己不明白的。
重 難 點 突 破
邊檢測邊解決知識點部分:
一、透視現象
好,我們來檢測一下你們自學的效果,在下面的測試中你心中的一些疑惑很可能就被解開了,跟緊哦! (多媒體圖片) 出示兩張圖
哪張圖給你的空間感更強烈? 為什么這幅圖的空間感強烈? 你再哪里見到過這種現象?
定義:這種近處景物高大寬闊,遠處景物低矮窄小的現象,我們就把它叫做透視現象。(可以由學生總結出來) 二、名家欣賞
那么荷蘭畫家霍貝瑪就用透視現象描繪了一條鄉間小路,給了我們一種空間感很強的立體效果,有深遠的感覺。 三、透視的定義 那到底什么的透視呢? 學生總結
出示定義圖片
四、認識新朋友
那,要想畫出具有透視效果的畫面,我們先來認識兩個新朋友。
(1) 消失點
學生從書中找一找消失點的定義,大聲說出來。 (出示消失點定義) (2) 視平線
學生從書中找一找視平線的定義,大聲說出來。 (出示視平線定義) 小練習:找一找
這兩個新朋友是很淘氣的,它們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你能快速的從下面幾幅圖中找到消失點和視平線嗎?同座位同學討論一下(10秒鐘)
學生上來指出它們相應的位置。
五、取景框
它們的位置值所以不同都取決于我們畫者的位置和主觀取景意識。
(人眼視線、取景框、視平線) 六、天空、地面和樹的變化
還是一折騰小路為例,視平線以上的樹木從近到遠會有什么變化?
那么視平線以下的呢? 這些黃色的線就是消失線。
理解了消失線的走向后,我們再來看看消失線夾角處天空與道路由近及遠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誰能說出來。(學生將感受說出來)
那么兩旁的樹木又有什么變化呢?(學生說出來) 好,用筆將它填寫在書10頁右下角的橫線上。 這樣的變化無處不在,橫梁與樹的變化是一樣的。 七、教師示范
看了這么多的圖片,現在來測試一下你的眼力。 (圖一)一條小路
學生找一找,畫面中哪里畫的有問題? 教師示范修改 (圖二)房屋內部
注意視平線上面和下面景物集中于消失點的方法。
幾個測試,同學們掌握得很不錯,誰還有不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