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穎的電腦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6課《新穎的電腦》天津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美術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6課新穎的電腦-天津市
新穎的電腦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造型.表現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電腦的基本結構與發展歷程,感受電腦與科技、生活的關系,學習創造性思維方法。
2、過程與方法:體驗進行創造性思維和表現的過程,感知創新的樂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設計,感知藝術創新中的人文關懷。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階段是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學齡特點,以生活中熟悉的電腦入手,引發學生對未來生活的關注,引導學生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設計電腦,培養了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第十六課的內容,以生活中熟悉的電腦入手,貼近生活,引發學生對未來生活的關注,根據教材內容應引導學生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設計電腦。因此,教給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和人文關懷的理念是本課應當把握的核心。在教學中應當滲透未來電腦產品的設計理念和方法,鼓勵并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人文關懷的角度進行有目的設計新穎的電腦。
難點:用繪畫的創作形式表現出自己設計的電腦并能用語言敘述自己的設計意圖。
五、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范作 學生:繪畫用具
六、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學生欣賞《未來的電腦》視頻,讓學生猜猜視頻中的物品是什么?它和我們現在所見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通過視頻直觀體會到未來電腦的設計趨勢,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引出本課課題—《新穎的電腦》。 2、發展階段
【講授】引導啟發 了解電腦
(1)電腦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誕生于1946年的美國,其外形大約有三間普通教室那么大,近30噸重,主要為軍事服務,普通人基本沒有機會見到它。隨著科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臺式電腦(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見的臺式電腦由哪幾部分組成——主機、鍵盤、顯示器、鼠標)、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
(2)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發現電腦的外觀、功能和服務對象發生的變化 教師提問:同學們,從整個電腦的發展歷程來看,電腦的哪些方面改變了?
學生回答時,教師從電腦的外觀、功能和服務對象的變化引導學生,讓學生初步發現電腦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一種人文關懷精神的進步。 【活動】自主探究 小組交流
教師讓學生結合書上的圖片分小組討論:如果你是電腦設計師你會設計什么樣的電腦?教師引導學生從電腦的外觀、功能和服務對象等角度出發進行小組討論并組織好語言回答問題。 【活動】人機互動 激趣學習
教師出示電腦小助手——蘇瑞思,讓學生與蘇瑞思打招呼,進行人機互動。并讓蘇瑞思為大家介紹幾款新穎的電腦。
(1)公文包電腦——為女士設計的一款電腦,方便攜帶,功能齊全。
(2)顯微鏡電腦——為科學家設計的一款電腦,可以方便快捷地觀察生物的內部結構。 (3)投影電腦——為上班族設計的一款電腦,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投影和辦公。
(4)殘疾人專用電腦——為殘疾人設計的專用電腦,可以方便殘疾人的生活和工作。(通過介紹殘疾人電腦,引發學生對人文關懷的深入思考,讓學生體會到設計可以改變生活、可以幫助他人。) 【講授】教師演示創作過程 教師演示設計過程:
(1)明確設計思路,教師要為自己設計一個具有投影功能的鋼筆電腦。
(2)畫出基礎形態(一支鋼筆)并添加上一些功能,比如鏡頭、支架、開關按鈕等。 (3)填上顏色并加上適當的文字注釋和設計說明。 【作業】設計要求
請同學們用繪畫的形式為特定的人群設計一種新穎的電腦。 (1)造型獨特、功能明確。
(2)畫面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用文字或圖標進行補充。 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評價階段
(1)教師出示范作,用語音介紹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如何組織語言介紹自己的設計作品。
(2)學生通過實物投影介紹自己的設計作品,教師進行適當的鼓勵并及時解決學生在設計作品中出現的問題。
4、課后拓展、 德育延伸
(1)課后拓展:教師出示由超輕粘土制作出的鋼筆電腦的模型并讓學生嘗試用各種材料把自己設計的電腦制作成實物模型。
(2)德育延伸:課件出示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群,讓學生明白人文關懷無處不在,希望學生能為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設計更多更好的小發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