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山東省濟鋼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學設計
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 王敏
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一)政治認同
以創作船舶為載體,感悟實踐的含義和特點;以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為線索,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科學精神
明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確立科學的實踐觀,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人民海軍建立70周年為契機,設計創作船舶活動,培養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動手操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公共參與
學生回憶鋼中學習生活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承擔社會責任,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本框分為兩目:
第一目,實踐及其特點。該目的邏輯順序為實踐的定義——實踐的三個基本要素——實踐的三個特點。
第二目,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該目的邏輯順序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學生前面已經學習辯證唯物論的知識,掌握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學生學習《生活與哲學》時間較短,尚未掌握哲學的學習方法,嚴謹的抽象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加之本框內容所講為“實踐”,選用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感悟實踐,化抽象為具體,不失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好方法。
學生思維活躍,樂于在活動中探求新知,對時政新聞非常感興趣。
教學重點為實踐的特點和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教學難點為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和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采用情境教學法、問題探究法的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
教學環節一覽:課前學生制作“夢想之船”;課上分為“船只風采展”“揚帆起航”和“實踐在身邊”三幕展開。
(一)課前活動
1.學生描繪“夢想之船”的圖紙;
2.收集可以制作“夢想之船”的材料(卡紙、木塊、鐵絲、硬紙板、半透明磨砂書皮等);準備制作工具(剪刀、小刀、膠水、熱熔膠、防水膠帶和透明膠帶、彩筆等)
3.小組根據圖紙共同完成“夢想之船”的創作。
(二)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向海圖強,逐夢深藍是人民海軍不變的信仰。70年,人民海軍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劈波斬浪中,不斷更新船舶設計理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船舶的世界,了解船舶的設計與發展,探究“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講授新課】
第一幕 船只風采展
(ppt呈現“任務要求”)小組代表展示“夢想之船”,暢談創作過程,分享創意理念。

(學生“角色扮演”)學生代表扮演船長上臺展示“夢想之船”,解說創意理念。
(教師即時板書學生創意理念中的“關鍵詞”)

圖紙——現實的船只
實踐——
直接現實性
-

紙張、鐵絲、卡片、塑料袋、磨砂皮、筆芯和鉛線等——材料
-
剪刀、小刀、膠水、膠帶等——工具
-
浮起來——阿基米德定律——遵循規律
-
6人共同完成,小組分工——社會性
-

防水、平衡、環保節約、靈活性、穩固性、歡樂——有目的
-
船名、寓意
(教師點評)同學們的作品創意新穎、形狀美觀,富有創新意識。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描繪作品圖紙,選用合適材料,借助工具共同完成船只創作的過程就是
實踐。實踐的主體是人們,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世界,實踐是物質活動而非精神活動。圖紙即為觀念的存在,船只即為現實的存在,由描繪圖紙到制作船只的過程體現了
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同學們設計船只或為防水、保持平衡,或為環保節約、靈活穩固,體現制作船只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即
實踐具有能動性。制作船只所用的材料和工具都是客觀的,其過程遵循阿基米德定律,體現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體現
實踐具有社會性,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
(過渡)下面,我們看看歷史上船舶的式樣。
(ppt呈現“圖片”)不同歷史時期的船舶圖片

(ppt呈現“設問”)談談你對船舶變化的感受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小組代表分享“感受”)
(教師點評、總結)同學們的感受非常深刻。有時受客觀條件所限,船舶設計樣式并非今日之精美,功能也并非今日之強大。從原始的獨木舟到三國斗艦,從隋朝龍舟到唐代游舫,從宋代海船到明代戰船,從快艇到航母,制作船舶的材料、所造船舶的規模和功能、設計船舶的用途都在變化發展。這體現
實踐具有歷史性,即實踐活動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小結】實踐的含義和特點(方式:師問生答)
【學以致用】
(ppt呈現材料:判斷題)
判斷:下列哪些活動屬于實踐活動
-
大猩猩用樹枝鉤白蟻
-
學生開辯論會,學習知識
-
農民種地
-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科研人員進行南極科考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點評、解疑釋惑
1和2不是實踐活動,大猩猩是動物,沒有意識;學生開辯論會改造的是主觀世界,而非客觀世界。
3、4和5為實踐活動,分別為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和科學實驗活動。其中,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形式。
【ppt呈現“風采展寄語”】
第二幕 揚帆起航
(ppt呈現“任務要求”)小組代表站在“人生舞臺”,揚起“夢想之帆”。

(學生代表)帶著“夢想之船”走上講臺,準備“起航”。
(實驗活動)
-
學生把“夢想之船”放在水中,看是否可以漂浮;
-
若能夠漂浮,教師則給船只在不同位置增加不同重量的砝碼,看船的平衡性和載重量;
-
若仍能平穩航行,在水中設置“暗礁”,看船是否可以發現;
-
用硬紙板扇動船只,看航向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試航過程,并板書“關鍵詞”)
創意理念 |
試航發現的問題 |
繼續改進的想法 |
未來應用 |
載重能力強 |
載重能力有限 |
擴大船的規模 |
提高船舶性能
推動航海事業發展
|
耐腐蝕 |
材質容易損壞 |
更換材質(鋼材) |
平衡性能好 |
不平衡 |
調整重心位置 |
能抵抗風浪 |
抵抗風浪能力有限 |
增加風帆、船舷 |
能發現障礙物 |
不能發現“暗礁” |
安裝雷達探測系統 |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創意理念為正常航行,載重能力強,耐腐蝕,平衡性能好,能夠抵抗風浪,可以躲避“暗礁”;試航與創作理念有吻合之處,亦有沖突所在。這表明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創意理念本身不能告訴其是否正確,船只也不能回答創意理念的正確與否,只有聯結創意理念和試航結果的實踐才能檢驗創意理念,即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才能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實踐。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試航過程中發現載重、平衡、抗風浪、探測等方面的問題,需要繼續改進想法達到提高載重能力、發現合適材質的目的。即
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雷達探測系統的出現,為發現暗礁提供方便。即
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試航過程中,人們對船舶結構和性能的認識也在逐漸深化。即
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這些充分表明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人們把試航時形成的新認識應用到船舶的設計與發展之中,促進船舶技術的提高和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
這表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追問)同學們制作船只的過程中考慮到浮力和重力的因素,浮力和重力的知識如何獲得?
(學生思考、回答)物理課上學習而來;創作時,琢磨而來。
(教師總結)物理課上所學為間接經驗,創作時的發現為直接經驗。間接經驗通過學習和傳遞獲得,直接經驗通過親身實踐獲得。
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為獲得認識的兩種途徑,而認識的來源只有實踐。如“近水識魚性,近山識鳥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小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方式:師問生答)
【學以致用】
(ppt播放視頻)航母甲板為什么拼成“七巧板”?
(ppt呈現設問))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知識分析航母甲板拼成“七巧板”的過程?
(學生觀看視頻)
(ppt呈現文字資料)

(學生結合視頻和文字材料)思考、回答
(教師點評并引導分析)
“設想前甲板用于起飛,后甲板用于降落。實際上卻不可行。”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航母不得不進廠繼續被改造,直式飛行甲板想法出現。”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存在航母起降空間不足的問題,設置雙層甲板的想法油然而生。”說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斜角甲板想法得到廣泛應用”,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教師追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地位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做?
(學生)思考、回答:重視實踐。
(教師總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求我們
重視實踐,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
第三幕 實踐在身邊
(ppt呈現“設問”)回憶鋼中生活,你參與過哪些實踐活動?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呈現“圖片”)同學們的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我所了解的活動諸如篆刻橡皮章、折紙、表演皮影戲等。在實踐活動中難免遇到困難,請同學們牢記“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ppt呈現“青春寄語”】
【自主構建知識體系】(ppt呈現“知識框架”,教師引導學生回答)
【習聲回響】
(播放音頻)習近平總書記勞動節時的講話
(學生朗讀勞動“金句”)
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
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寄語未來】
“勞動創造未來,奮斗成就夢想。”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既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又要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緊密相連,要像人民海軍一樣敢于縱橫萬里海疆,勇闖遠海大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山東省濟鋼”,所屬分類為“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山東省濟鋼”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