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山東省實驗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山東省實驗中學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概覽
一、導入新課
課前展示人類認識發展史上的多個具體認識——視頻展示
教師從哲學板塊的切換和本課課題的解題導入。
二、生活啟示
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分析視頻中的具體認識來自于哪些具體活動——學生上黑板寫結論
三、理論分析
1、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概括自己所寫具體活動的共同點,以學生的視角和思路,逐步抽象得出實踐的含義和特點、形式。——學生分組探究,發言
2、組織學生開展“紙橋設計大賽”——學生動手做實驗
3、針對紙橋實驗的過程回答一組問題,通過由淺入深的設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目的,并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學生討論后回答
4、展示“中國橋梁創造世界奇跡”資料,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視頻資源
四、課堂小結
五、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討論實踐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作用——討論回答
●教學活動過程
課前播放視頻:介紹人類認識發展史上的多個具體認識。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部分,唯物論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個統一的物質世界。而人類無疑是宇宙中最耀眼的存在,因為,人類用自己的頭腦勾畫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主觀世界。此前,同學們的學習生涯,大多在形成認識、獲得認識,今天我們將一起來認識我們的認識!讓我們攜手走進認識論,開啟探索真理的歷程!
【生活啟示】
要認識我們的認識,先要知道“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呢?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視頻中的各個具體的認識來自于哪里。
合作探究一:請選擇視頻中的一個或幾個認識,分析其來源。
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論用最簡練的語言寫到黑板相應位置。
學生上黑板寫:
例:架橋、造船技術——古代交通運輸、過河過江,現代緩解擁堵
面積和體積公式——數學書——古代人丈量土地、修屋造院
對月亮太陽運動變化的認識——農牧業生產活動
煉鐵技術和釀酒技術——冶鐵煉丹、釀酒染色等生產活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
法律的制定——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
孫子兵法——古代戰爭
水稻雜交技術——袁隆平水稻種植實驗
克隆技術——科學家的克隆實驗
……
【理論分析】
針對學生所寫的具體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觀察思考、總結提煉一下。
合作探究二:作為認識來源的這些活動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分組討論后分享自己的觀點。
教師以學生觀點為線索,提煉、引導、對比出相應的知識點。示例:
學生觀點 |
教師引導提升得出的結論 |
教師板書 |
活動都是人來進行的 |
活動的主體是人,動物的本能活動不算 |
人 |
是對社會關系或自然物進行的活動,比如土地、動物、戰爭 |
自然和社會,就是客觀世界,活動的對象是客觀世界,主觀世界不包含在其中 |
客觀世界 |
創造了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純鐵、船 |
是一種改造活動,讓觀念的存在變成了現實的存在了,是具有直接現實性和創造性的 |
改造、直接現實性、創造性 |
是按人的愿望來進行 |
人參與的活動都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這是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
有意識、
主觀能動性 |
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比如造船、修橋、克隆羊實驗等 |
必須是處在社會關系中的人才能完成,即使是單個人在做,也不是純粹孤立的單個人,這就是社會性 |
人們
社會性 |
這些活動的水平古時候和現在不一樣,比如:看月亮和登月 |
受到歷史條件限制,這些活動在不同時期達到的水平不同,而且隨歷史發展也在不斷發展,這就是歷史性 |
歷史性 |
尊重規律來活動 |
過程上要尊重規律,結果上有新的物質結果,主體、對象、工具等要素也具有客觀性,可見這些活動具有物質性 |
物質性活動 |
教師總結:這些活動就是實踐活動,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這是實踐的三個特點。
物質性的:主體、客體、工具都是客觀的、實踐的過程結果都是客觀的
能動性的:是人有目的的、創造性的活動
歷史性:歷史的發展著、受歷史條件制約的
社會性:社會關系中的人進行的。
教師深入引導:主觀能動性和客觀物質性矛盾嗎?
引導學生得出:不矛盾,說明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主客觀的橋梁。
教師引導:再觀察一下,如果從對象的不同劃分,這些具體的實踐活動可以分成幾種形式?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實踐有三種形式,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科學實驗。其中,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形式。
PPT呈現完整的知識條目!
過渡:除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之外,二者還有什么關系呢?下面通過一個動手活動來感受和體會一下。
紙橋設計大賽!
每4人一組,每組分兩個紙杯和一張A4紙,按要求搭建
第一輪:快速便捷搭建一座紙橋。
第二輪:紙橋需要較大承重。
本輪在學生搭好后,教師用重物依次進行測試,看看是否達到了設計承重量。
第三輪:橋面需要足夠平坦!
第四輪:增加紙橋橋墩距離,還要保留其承重性能。
本輪受條件限制,無法現場搭建,教師提供紙橋照片。
紙橋設計大賽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回顧實驗過程,并思考下列問題。
思考問題:
1、從動手操作中你得到了什么認識? 2、如何知道某種設計是否成功? 3、是什么推動了橋梁設計方案的發展進步?
學生分組交流觀點后回答,教師通過追問,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得出結論。
問題1:學生交流在動手搭建中獲得的橋梁結構小知識。
教師點撥:大家在動手過程中,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得到了一些對橋梁結構的認識。
與學生共同得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教師追問:如果不親自實踐,還能獲得認識嗎?
學生回答:從課本上學到的,從電視上看來的,聽做過的人說的等。
教師點撥:這也是我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所以,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途經可以很多,如直接經驗、間接經驗等。對比“近山識鳥音、近水識魚性——入山問樵、入水問漁”,進行區分,現場落實。(PPT展示結論)
問題2:學生回答只需用重物試一下就知道設計是否成功。
教師點撥:可見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標準。
教師追問:為何實踐能有這種檢驗功能呢?這與剛才我們講得實踐的什么特征有關?
學生回答:因為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只有這種一頭拉著主觀,一頭連著客觀的實踐,才有資格成為檢驗標準。
教師追問:怎么檢驗呢?
學生回答:用認識去指導實踐,看看結果如何,成功了則說明認識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
教師提供示例說明實踐檢驗的重要性:美國邁阿密短命橋建好5天就倒塌了,是因為所使用的快速建橋技術、工序未經有效檢驗;而我國橋梁設計專業都有專門的驗證環節。(PPT展示結論)
問題3:學生回答是現實的需要推動了橋梁設計的進步。
教師追問:猜一猜我們紙橋大賽的4輪要求與橋梁建設的現實需要有什么關聯?
學生思考回答如下:
第一輪:快速便捷搭建一座紙橋。————方便快捷,滿足行人需要
第二輪:紙橋需要較大承重。——滿足車馬等載重需要
第三輪:橋面需要足夠平坦。——公路、鐵路通行需要
第四輪:增加紙橋橋墩距離,還要保留其承重性能。——大江大河大峽谷、不易建造中部橋墩、或由于航運需要不宜設置過多橋墩的特殊需要。
教師展示:現實橋梁設計的圖片,平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跨海大橋等。
教師總結:應實踐發展的新的需要,橋梁架設的認識和設計不斷發展,可見“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那么,實踐只是會提供新的需要新的課題嗎?
教師提供資源:港珠澳大橋設計建設過程中的海底探測儀、電腦控制儀器、振華30起重船等。
學生回答:實踐還提供了新的工具。
教師補充:此外,實踐還提升了人的認識能力,變原來的不敢想——想不到——想得到——想得妙!所以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PPT展示結論)
補充問題:這再次印證了實踐的歷史性!正是由于實踐在歷史的發展著,所以推動了認識的前進。那么認識得到發展就是終點嗎?
學生回答:不是。認識還要回到實踐中去。
教師總結:是的,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只有應用于實踐,認識才有價值。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PT展示結論)
教師總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目的。總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所以我們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橋梁設計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智慧和高超的設計方案付諸實踐,創造世界奇跡的!
播放“中國橋創造世界奇跡”視頻。
教師升華:橋梁已經成為中國的又一張靚麗名片和彰顯綜合國力的重要 標志。中國橋梁正以其磅礴的氣勢和無窮的活力展現在世人面前,跨越四海,通向未來。除了中國橋、還有中國路、中國車、中國網,我們有資格自豪的吶喊:厲害了,我的國!這些都是實踐基礎上的認識和認識指導下的實踐共同造就的輝煌!
【課堂小結】略
【學以致用】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勝利召開,本次大會的最大理論貢獻是就是誕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知識,分析實踐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哪些重要作用?
學生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目的等角度進行分析。略
教師結語: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理論,偉大理論助力偉大實踐,相信,源于建設實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將帶領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課后反思
本堂課通過一層層深入的實驗活動、探究活動,逐漸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學生在黑板上展示、對學生資源進行對比提煉、組織學生開展“紙橋設計大賽”,引導學生體會實驗過程對自己的哲學啟示。 課堂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對重點知識的挖掘和理解,通過“厲害了、我的國!”十九大精神等事例貫通,得到了情感的升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實驗結束后的探究活動中,教師主要采取了“對話式”方法,面向全體學生,一步步追問,師生互動。此處比較照顧面,而沒有更多的讓個體學生起立回答,應加強一下。也可通過生生對話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效果會更理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山東省實驗中學”,所屬分類為“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山東省實驗中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