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徽省高中思政課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安徽省高中思政課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統編版教材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 治國》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三框題《法治社會》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 治國》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三框題《法治社會》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模板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學段 | 高中 | 展示單元 | 全面依法治國 |
單元教學設計 | |
單元名稱 | 全面依法治國 |
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簡述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簡要說明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 依據課標要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結合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治國的總目標,知道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具備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必須堅持反映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好、貫徹好、落實好。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凸顯,黨風政風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大量矛盾和問題與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相關。人民群眾對法治的要求越來越高,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國,既要立足于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于長遠的戰略謀劃。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密織法律之網、強化法治之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
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落實,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內涵和重要意義;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闡明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意義和措施;闡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能力。 本單元重點: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的衡量標準,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重大意義。 本單元難點:法的本質,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如何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如何增強全民守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
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介紹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路,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活動規劃,以結構圖等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等) 本單元以“全面依法治國”為主題,與前兩個單元構成了統一的整體。從單元角度,把整個第三單元分解成為什么要依法治國,怎樣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意義何在,也就是按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三個層面將整個單元體系重組分工。首先帶領學生回顧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闡述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理論性較強,具有一定難度,安排三個課時,教師需要精選案例,講好中國故事,安排學生搜集我國的主要法律、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的視頻資料,布置學生觀看《法治中國》等政論專題片,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然后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系統性工程,闡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內涵、特征和具體要求(容量較大,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習存在一定困難,安排五個課時,教師需要圍繞“如何讓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為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優化案例,采用情境創設的綜合性教學方式,可以組織學生調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出臺,增進學生對法治的理解與認同);最后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環節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意義,并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出現了很多法律專業術語,安排四個課時,教師需要提前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組織學生走訪人大常委會、政府、人民法院等國家機關,開展參觀訪問、專題訪談的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堂和生活聯系起來,搭建起理論和生活的橋梁)。 |
課時教學設計 | ||||||||||||||||||||||||||||||||||
課題 | 法治社會 | |||||||||||||||||||||||||||||||||
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 《法治社會》是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三框題的內容。第八課圍繞怎樣建設法治中國的問題,重點從宏觀上說明建設法治中國的措施,國家提出了“三位一體”工作格局。第三框“法治社會”,講述了法治社會的內涵及其基本特征,系統闡明了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和具體任務,說明建設法治社會的重大意義,與前兩框一起構成了法治中國的體系,明確了建設法治中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中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設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法治建設的基礎,三者要一體建設,共同推進。通過本框題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法律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懂得法治社會必然是全體公民普遍信仰和遵從法律、具有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 |
||||||||||||||||||||||||||||||||||
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 在知識能力層面,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走進法治天地”、“做守法的公民”、“堅持憲法至上,崇尚法治精神”等等,對我國法治建設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存在碎片化現象,缺乏實踐性,通過第七課和第八課前兩框的學習,學生對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本節課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生活經驗層面,學生在生活中借助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強,但法治社會這一課相對于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來說,距離學生較近,學生對于社會事件的興趣也相對濃厚。 |
||||||||||||||||||||||||||||||||||
3.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目標) 政治認同:通過老師身邊事的妥善解決,引導學生認同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建設法治社會、促進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的信心; 科學精神: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理解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黨和國家的統籌與規劃,更需要公民和全社會的參與與推動; 法治意識: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建設法治社會; 公共參與:通過小小宣傳員活動的開展,在日常生活中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為建設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
||||||||||||||||||||||||||||||||||
4.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法治社會的內涵和具體表現 學習難點:建設法治社會的具體措施 |
||||||||||||||||||||||||||||||||||
5.學習活動設計
|
||||||||||||||||||||||||||||||||||
6.板書設計(板書完整呈現教與學活動的過程,最好能呈現建構知識結構與思維發展的路徑與關鍵點) 一、法治社會的內涵 1.含義 2.特征 二、建設法治社會 1.措施 2.意義 |
||||||||||||||||||||||||||||||||||
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關注作業的針對性、預計完成時間,發揮作業對復習鞏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作用) 請大家以“法治在身邊”為主題,請結合課本知識和自身實際,寫一篇小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緊扣主題,理由充分,合乎邏輯,學科術語使用規范,500字左右。 |
||||||||||||||||||||||||||||||||||
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 力圖突出的教學特色: (1)話題選擇和問題設計高度貼合近期重大時政,破解學生對于“法制”改為“法治”知其然而并未知其所以然的認識困境,凸顯政治認同,堅決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引導學生明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立足本校學情,針對學生問題,精心選擇、創設問題,加強能力訓練 審題精準度需提高:精準錨定問題角度展開論證的能力不足 日常訓練方法不當:忽視解讀情境、設問與答案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 書寫訓練要求不高:答案建構的科學性、邏輯性不強 (3)注重思維示范,著力引導學生建構解讀問題、建構答案的思維路徑。 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運用: 觀看紀錄片《法治中國》第一集《奉法者強》 《法治進行時》 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 《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黨的十九大報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 《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訂閱“司法部公眾號” |
||||||||||||||||||||||||||||||||||
9.教學反思與改進(教與學的經驗性總結,基于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進行對比反思,教學自我評估與改進設想) 在教學設計方面,新教材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課程部分增添了許多老教材所沒有的內容,如果按照老教材的邏輯,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的核心是在第二框《法治政府》。其實不然,《法治社會》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從本節課程知識在全面依法治國大單元課題的布局位置來看,法治社會的第一個具體表現“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可以上承第七課第一框《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中關于法的含義及法的功能的內容,并且與第八課第一框《法治國家》中法治國家的后兩個內涵 “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遙相呼應。此外,本課第二目建設法治社會的具體要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也為后面的第九課《嚴格執法》與《公正司法》框題埋下了伏筆。所以,在本節新課的實際講授中,必須深刻意識到本節課的重要地位,并采取貼合教材的案例,用層層遞進、逐級追問等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與理解,并在不脫離本節課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的補充信息并關聯其他框題知識從而擴展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教學過程方面,有兩個原則占據主導地位,引領了整場教學活動的設計,第一個原則傾向于知識是生成的而不是拋出的,法治部分的知識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直接拋給學生存在理解上的難度,所以必須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整合教材各個框題的知識點,以探究學生生活話題的形式創設情境,設計合作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并提煉核心觀點,同時聯系教材探究與分享內容,結合時政熱點,整合課程資源,讓學生感悟體驗升華,從而達到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維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放手給學生討論生成,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本節課我在內容上稍做了處理,傾向于將知識本身作為一個結尾而不是一個開篇,試圖通過生活中案例的選取以及逐層的活動設計讓學生自己捕捉信息并在引導中自己思考,自己推斷,進而自行得出結論。第二個原則是一例到底深入挖掘知識內涵,本課選擇貨拉拉女孩跳車身亡事件為案例主干,深入挖掘并構設其他枝干來助力知識的生成,這有助于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在課程的學習中提升其核心能力及學科素養。 貨拉拉女孩跳車身亡事件這個案例的選取可能還是有局限性的,一則好的案例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將媒體上的案例加以改造甚至創造,這都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理論功底、專業水平、邏輯思維和知識視野,一般教師難以達成,況且尋找和改造好的案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案例不典型,或者改造的不理想,教學效果都會大打折扣,與教育初衷相悖。本課選取的貨拉拉女孩跳車身亡事件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征,簡言之,由于教師的生活閱歷和專業知識存在差異,這個“一例到底”的“例”必然會因教師分析問題的角度、感興趣的方向等個性化特征而使學科內容的落實大相徑庭。其次,“一例到底”容易導致課程內容零碎化,“一例到底”引出的知識點與議題直接發生關系,而知識點之間卻處于彼此沒有關聯的隔絕狀態,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導致沒有給予及時的反饋,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備好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 |
||||||||||||||||||||||||||||||||||
10.學習評價設計(從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價值觀念培育等方面設計過程性評價的內容、方式與工具等;過程性評價要適量、適度,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為了改變評價走過場,克服評價片面化和程序化的現象,我在設計的時候做了如下的改進:將正確價值觀引領、關注學生能力提升目標作為貫穿點評始終的指導思想,尤為重要的是,分析學生觀點和評價活動過程中的表現時肯定學生所取得的成績,提出正確觀點和改進方法,為學生成長指明方向;既有過程性評價又兼顧終結性評價,注重評價過程的延續性,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評價學生表現;評價方式多樣,使評價更客觀,依具體情況采取教師評價、學生互評或家長參評相結合的方式;既采用命題考查等常規方法,又在實踐活動中以動態方式評價,具體如下: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