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念奴嬌,赤壁懷古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下冊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念奴嬌 赤壁懷古》四川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一下冊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念奴嬌 赤壁懷古》四川省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蘇軾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2.感受蘇軾豪放的詞風,體會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的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教學過程:
文體常識:詞
復習有關“詞”的文體常識,說說你對古代“詞”這一文體的了解。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1.衍生于詩,獨立于“詞”
2.詞,于我國宋代形成顛峰
3.詞有“詞牌”,就是詞調,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數和長短
4.詞常常分前后兩部分,稱“前片”“后片”,或者“上闋”“下闋” 。
詞是隋唐興起的是一種和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又稱樂府、長短句、詩余、曲、曲子詞等。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發展到了頂峰,如奔騰的黃河之水,盡顯其跌宕的氣勢和多姿的風采,到了宋代詩歌放緩了腳步,多了一份理性與克制,而詩意的涓涓細流收住氣勢,沉淀成一泓清泉,宋詞逐漸在此時成為宋人情感的代言,呈現出豪放和婉約兩種詞風,今天我們一起乘著宋代詞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想象的翅膀,品味豪放詞風。
二、知人論世。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

”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
寫作背景:《念奴驕》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
北宋元豐五年,作詞抒懷,此詞為其代表。烏臺詩案、烏臺詩案對東坡創作的影響。
三、誦讀涵詠。
聽范讀,生批注字音,劃分節奏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糾正字音:
故壘(lěi) 羽扇綸巾(guān) 檣櫓(qiáng lǔ)
早生華發(huā fà) 雄姿英發(fā) 還酹江月(huán lèi)
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我們已初步感受了蘇軾的豪放詞風,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詞作,具體探究。
用簡單的語言概況上、下片的主要內容。
明確:上片狀寫赤壁之景,下片抒寫人生感慨。
五、研讀詞作,探究情感
(一)分析上闕
1.男生集體朗讀。
2.先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后學生作答。
(一)繪壯麗之景
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原因是什么?
明確:開篇就劈頭一句“大江東去”,若萬丈高樓忽起平地,先聲奪人。寫江而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
既勾勒了長江的非凡氣象,又展開了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緬懷,同時奠定了全詞豪放的感情基調。
詞一開篇,
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勢恢宏,豪放之氣籠罩全詞。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歷史的想象。
寫景和抒情結合自然,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我們知道,蘇軾是豪放詞派的鼻祖,其開創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
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
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提問: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改詞靡靡之風,開豪放之氣的第一句,就是這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如此磅礴的氣勢,開篇就震撼人心的詩句很少有人能夠寫得出來。
明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②作者描寫赤壁景色,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點明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懷古抒發自己的感情。
③
提問:“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這三句中哪幾個字用得非常妙,
它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思考作者為什么極力描繪這些景象?
分析:“亂”寫群峰壁立,山崖陡峭;
“穿空”形容山巖高聳入云的動勢;
“驚”字擬人,寫巨浪聲勢;
“拍”寫江濤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
“卷”寫雪浪洶涌,形象真切;
“千堆雪”運用借喻描繪浪花千層,繪形繪色,蔚為壯觀。
明確1:整句才十三字,便描繪了一幅極為壯觀的畫面:
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明確2:這三句運用擬人、比喻、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從
聲音、色彩、姿態、氣勢等方面描繪赤壁的奇景和長江的氣勢,
也暗寫下闋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現作者的豪邁奮發意氣,渲染了環境氣氛。
④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兩句在全詞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 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激情,又由寫景過渡到寫人,總結上闋,引起下闋。
提問:從題目“赤壁懷古”可知,作者游赤壁的目的并非看景,而是懷古。那么面對如此磅礴壯美的赤壁景觀,
為她赴死的豪杰有哪些?作
者生發了哪些懷古情思?
明確:看著如此壯美的景象,詞人的視聽受到強烈的震撼,仿佛回到三國那個戰亂紛每的年代。三國時代的英雄紛紛在腦中涌現:
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所以,他情不自禁地感慨: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是作者從大自然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也是發自內心的感慨。
3.學生自讀上闋,體會景中之情,總結上闋內容。




明確:

板書:繪壯麗之景
小結上闋:作者先以波瀾壯闊的長江為背景,點出赤壁戰場之所在,然后寫它的險要地勢,對當時眾多的英雄人物稱頌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集體朗讀并試背上闋。
(二)分析下闕:
過渡語:作者如此深沉的感慨后面,隱含著怎樣的一種情感?他又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明確:隱含著一種失落和傷感。他是通過集中筆墨塑造周瑜,借周瑜的形象反襯自己,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和壯懷難酬的傷感。】先不講,分析完后揭示!
1.女生集體朗讀下闕。
2.先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后學生作答:
(二)刻豪放之人
-
下闋主要寫詞人的回憶和感慨,他回憶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明確:下闋先著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事件,最后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②下闋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點?為何要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
明確:周瑜——雄姿勃發,儒將風流,從容閑雅,指揮若定。
蘇軾詞中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的深刻含義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時,年紀很輕,很有作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喬之姊大喬系孫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孫權外托君臣之義,內有葭莩之親,能取得孫權的絕對信任,這是他能夠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條件。
以上這些正是作者所沒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補充:襯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質更加突出,乙起陪襯作用。
③詞人為什么只寫周瑜,對周瑜形象的刻畫,又寄寓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人物 |
周瑜 |
蘇軾 |
年齡 |
34歲 |
47歲 |
婚姻 |
幸福美滿 |
三十喪妻 |
外貌 |
英俊儒雅 |
早生華發 |
職務 |
東吳都督(24歲) |
團練副使 |
際遇 |
功成名就 |
功業未成 |
明確:通過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成為一時之英雄。而自己年將半百,卻身遭貶謫,功業無成,怎能不在感慨萬分中生發仰慕之情呢? 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又是在慨嘆自己。詞人刻畫周瑜的“雄姿英發、叱咤風云”與自己的“待罪黃州、早生華發”相互映襯,懷古思今,對比反差強烈,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顯出自己的壯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報國無門,渴望能夠建功立業。
補充:映襯——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顯的作用。
(三)抒豪放之情
④下闋后五句“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
尊還酹江月”作者是怎樣抒發人生感慨的?
明確:“故國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熱誠向往。但想到自己頭發斑白,空有才華,一事無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傷感,最終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與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所以最后詩人以酒酹月,表現自己的傷感。
⑤下闋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 這首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的思想感情。
從情感上看具有激奮和傷感的雙重色彩。詞中對壯麗河山的描繪,對英雄人物的盡情贊頌,表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奮發樂觀的人生態度;而“人生如夢”的感慨,則反映了詩人內心的郁悶和憂憤。
但從全詩主題看,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是詩人壯志未酬的無奈情緒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詩人悲觀失望的自白。我們應該更多地體味作者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追求。
從詞的意境和語言分析,這首詞感情熱烈,富于激情,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懷。因此 “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是《赤壁懷古》的理趣所在。
3.朗讀下闋,總結下闋內容。
下闋第一層描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六、探究
俞文豹《吹劍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蘇軾)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對曰:“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東坡豪放詞的風格可見一斑。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公認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①描繪壯麗之景。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勢,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
凡業績,將江山形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引發讀者的歷史聯想。
②刻畫豪邁之人。上片將“周郎”與“赤壁”并稱,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
關鍵作用,下片著力寫他的才華和功勛,塑造一個指揮若定而從容閑雅的儒將形象,借稱頌周瑜來抒發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③抒發壯志豪情。全詞借稱頌周瑜來抒發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七、課堂小結
這首詞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豪邁奔放,一瀉千里。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和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體現了豪壯的情調。用烘托和映襯的手法,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貴的是,這首詞還留給我們無盡的人生啟示:每個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種種挫折和磨難,你將如何應對呢?每個人的一生也必然面臨許多選擇和考驗,你將如何處理呢?從蘇軾和他的作品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作業設計
1.背誦這首詞。
2.利用本節課所學的詩詞賞析法,課外多找些蘇軾的詞作進行閱讀品味。
九、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赤壁奇景
寫景 詠赤壁



大江氣勢
抒情



英雄風采
詠史 懷周瑜
抒懷感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高一下冊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念奴嬌 赤壁懷古》四川省”,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高一下冊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念奴嬌 赤壁懷古》四川省”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