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念奴嬌,赤壁懷古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高中語文省優質課大賽_部編版必修《念奴嬌 赤壁懷古》(池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高中語文省優質課大賽_部編版必修《念奴嬌 赤壁懷古》(池州)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通過對前面詩歌內容的學習,學生對詩歌鑒賞中的“意象”“意境”“煉字”“描寫技巧”等詩詞鑒賞術語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備一定的詩詞鑒賞知識基礎。但高一學生對詩詞鑒賞的綜合能力不高,對古詩詞的鑒賞積累不夠。他們雖然對古詩詞很感興趣,但習慣于被動接受式學習,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的內容,單元主題為“詩意人生”,單元導語中要求“學習本單元,要逐步掌握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這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體現。為此,我作以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
學習詞中“煉字”范例,體會其表達效果;因聲求氣,反復誦讀,感受本詞氣象磅薄、雄渾蒼涼意境。
思維發展與提升:
鼓勵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詞境,感受豪放詞風。
審美鑒賞與創造:
緣景明情,品味語言,體會詞中語言美和意境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
理解詞中“大江”“周郎”“赤壁”等意象的內涵;了解蘇軾生平及其思想,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人生苦難,學習蘇軾苦中作樂的積極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誦讀吟詠,感受詞中雄渾意境。
2.理解詞中情、景、史的融合。
教學難點
理解蘇軾的樂觀曠達。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上網查找蘇軾生平資料,編蘇軾年譜。重點查“蘇軾與黃州”“蘇軾與周瑜”“蘇軾與他的妻子”。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導入。
雜感
千載詩人地,百代風流傳。
一曲赤壁詞,黃州憶子瞻。
烏臺蘇軾去,雪堂東坡忙。
曠世驚奇才,豪放嘯詞壇。
(以前四句導入。黃州為什么會記住蘇軾?僅僅是因為他寫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引出蘇軾生平介紹。)
蘇軾大事記
1036年 出生 巴蜀古郡眉山下,文藝全才蘇軾降。
1057年 22歲 兄弟京城同登第,守孝奔喪歸故鄉。
1065年 30歲 京都躊躇宏圖展,發妻亡故父親葬。
1071年 36歲 政見不合自外放,杭州密州徐州忙。
1079年 44歲 烏臺冤案因詩起,蘇軾功業竟入黃。
1082年 47歲 東坡雪堂赤壁畔,一詞兩賦成絕唱。
1087年 52歲 黃州惠州儋州貶,詩意人生世人賞。
1101年 66歲 千載詞人雖已沒,萬世留篇永不忘。
(利用所查資料,根據上述概括,解讀、介紹蘇軾。)
二、解題
“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為詞題,從詞題上看,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懷古詩”,主要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勵志陳懷等目的。
有“懷古傷今”之說。
三、初讀詩詞,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明確字音。
初嫁了( ) 羽扇綸( )巾 檣( )櫓( )
華發( ) 還( )酹( )
2.指名讀,師生評讀。注意字音、節奏、情感(重音、語氣、語調、語速)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感受詞中雄渾意境。
4.學生練讀,展示。
5.師生小結:“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通過剛才的練習,同學們對語調和節奏的掌握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課下,同學們可以互相切磋一下。
6.速讀全詞,找關鍵句(中心句、過渡句)。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本詞寫江山如畫景、懷豪杰周郎史、抒蘇子心中情。
四、再讀詩詞,品析鑒賞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一)江山如畫景(上闋)。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指導誦讀。(高昂、豪放,略有悲嘆)
(2)大江,空間遼闊;千古,時間久遠、人物眾多。從時空入手,初見此詞豪放雄渾。類似于李白詩歌的浪漫寫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
(3)江水滾滾東流,無窮無盡。古人常以此,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憂人生短暫、功業未成。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誦讀指導。(語速較快、高昂,“千堆雪”可一字一頓。)
(2)亂,巖石山崖的奇形險怪;
穿,山崖陡峭直插云霄的高俊挺拔;
驚,本意為“馬駭也”,波濤如萬馬奔騰,用比喻寫出江水洶涌澎湃之氣勢;
拍,擬人,既寫出江水擊打河岸發出的巨大響聲,又讓人感受到波濤不可阻擋的威力;
卷,突出波浪威力無窮,無人可擋之氣勢;
千堆雪,比喻、夸張,突出浪花的潔白壯美。
(3)調動多種感官,從形、聲、色等方面寫出赤壁之景的雄渾壯闊,仿佛把讀者帶進一個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雄奇境界,讓我們的心胸為之開闊、暢達。
3.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1)空間聚焦于“赤壁”,時間聚焦于“三國”,人物聚焦于“周郎”,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開一合,承轉自然。
(2)“人道是”說明什么?
不是缺乏常識,而是借題發揮,體現蘇軾嚴謹作風。
(3)與赤壁有關的英雄人物有很多,為什么偏偏寫“周郎”?“周郎”能否換成“周瑜””或“公瑾”?
“郎”強調了周瑜的年輕瀟灑,建功立業,足見世人對周瑜的褒揚之情。(下闋人稱轉換,作者以“公瑾”稱之,更顯蘇軾對周瑜的敬佩之情。)
“周郎”,成為經典意象。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蘇軾《南歌子·琥珀裝腰佩》
面對如畫的大好河山,蘇軾想到哪些古人古事呢?
(二)懷豪杰周郎史(下闋)
1.齊讀下闋,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周郎形象?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周瑜(懷古)
年齡 年少(24歲/34歲,中郎將/大都督)
婚姻 小喬初嫁(24歲)
外貌 雄姿英發
事業 火燒赤壁(34歲)
蘇軾(傷今)
年齡 47歲
婚姻 原配王弗亡故(軾19歲娶王弗,30歲妻亡)《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外貌 早生華發
事業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2.小結:
周郎:年少有為,家庭美滿,風流倜儻,事業有成。
蘇軾:老大無為,發妻早逝,華發早生,壯志難酬。
周郎,官場、情場、戰場,場場得志;蘇軾,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蘇軾寫周郎其實是為了寫自己,借周郎的年少有為反襯自己的老大無為、壯志難酬,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苦悶。對此作者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
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扣“酹”字和意象“夢”“尊”“江月”)
(1)酹 祭奠先祖,憑吊江月。
(2)尊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3)江月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蘇軾《赤壁賦》)
(4)夢 美好、短暫、無常、虛幻、
若論塵世何由了,但問云心自在無。 進退是非俱是夢,丘中闕下亦何殊。(白居易詩)
面對滾滾江水、英雄周郎,蘇軾心中感慨叢生,悲憤苦悶,就像他在《赤壁賦》中所言“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再加上他想建功立業,但已近知天命之年卻仍壯志未酬,更讓他感嘆人生短暫渺小、虛幻無常。
可短暫渺小、虛幻無常的又只是他蘇軾一人嗎?周瑜年少有為,事業有成,可與永恒的赤壁、江水相比,他現在又在哪里呢?不也只能“遙想”,只能出現在后人的記憶中!既然如此,我蘇軾又何必耿耿于懷,又何必為“人生如夢”而悲嘆呢?與其心念周郎,徒增煩惱,不如酒祭江月,引江月為知己,向江月尋求安慰。正如《赤壁賦》中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回歸自然,感悟人生,在恬淡幽靜,和諧溫馨的明月之中找到人生精神的歸宿和寄托,這何嘗不是一種歷盡苦難后才能獲得的曠達與灑脫。從這個角度說,蘇軾被貶黃州雖歷經劫難,但也完成了他人生的蛻變與人格的升華。正如后人所言“詩人不幸詩家幸”!
五、課堂小結
1.生活或許失意。
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獄中寄子由》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恫匪阕·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逗程
2.人生必須詩意。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
九州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读露找苟珊!
縱觀蘇軾一生,他經歷三次巨大的貶謫,輾轉于大半個中國,還有其它數不清的磨難,但他從未被打倒擊垮,而是笑對人生,苦中作樂。不能兼濟天下,那就先獨善其身。帶著豪邁豁達、帶著恬淡從容,看穿憂患、看淡世事,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就能時時快樂、處處滿足。這也許就是蘇軾身上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黃州之所以記住蘇軾,不僅僅是因為蘇軾在黃州創作了不朽的名作,使黃州名揚天下,還在于蘇軾在黃州展現出一種難得的人生智慧。有人說:“‘烏臺詩案’,我們只是失去了一位官場上的蘇學士,得到的卻是一位文壇上的大文豪蘇東坡。”可以說蘇軾成就了黃州,黃州也成就了蘇軾。
雜感
千載詩人地,百代風流傳。
一曲赤壁詞,黃州憶子瞻。
烏臺蘇軾去,雪堂東坡忙。
曠世驚奇才,豪放嘯詞壇。
六、作業設計
1.結合蘇軾的《定風波》《望江南·超然臺作》寫篇80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
2.課后閱讀《蘇東坡傳》(林語堂著)。
七、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江山如畫景 烘托周郎
豪杰周郎史 反襯蘇子
蘇子心中情 樂觀曠達
八、教學反思。
首先說說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1.綱舉目張,環環相扣。
導入部分,我設計了“黃州為什么會記住蘇軾,僅僅是一首詞嗎?”這一問題,通過學習得出“黃州之所以記住蘇軾,不僅僅是因為蘇軾在黃州創作了不朽的名作,使黃州名揚天下,還在于蘇軾在黃州展現出一種難得的人類生存的人生智慧”。課堂主體部分,我引導學生抓關鍵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并結合“懷古詩”的“懷古傷今”來理解詞作中的景、史、情。可以說整個課堂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2.注重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1)重視“讀”,個別讀、齊讀,范讀、練讀,句讀、篇讀。通過“讀”,引導學生從音韻的角度感受本詞的豪放。
(2)重視學生詩詞語言鑒賞的學習。本詞“煉字”非常出色,特別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動詞和形容詞的“煉字”,以及其中比喻,夸張、擬人手法的運用。由于引導得法,學生都能較好地進行賞析。
3.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在課堂中得到了很好的滲透。
(1)在理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時,聯系學生知曉的相關詩句,讓學生理解詩詞中的“江水文化”。
(2)蘇軾被貶黃州,創作出不朽的名篇佳作,正印證了“詩人不幸詩家幸”的古語。如何看待人生苦難,結合課前學生搜集的蘇軾生平資料,列舉蘇軾在被貶期間的有關詩句,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人生苦難,讓學生感悟蘇軾豪邁豁達的詩意人生,學習蘇軾苦中作樂的積極人生態度。
4.立足單元學習任務群,拓展課堂教學新資源。
《念奴嬌·赤壁懷古》在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教師教學用書中明確提到“借助互聯網”進行教學,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蘇軾生平資料,編蘇軾年譜,查“蘇軾與黃州”“蘇軾與他的妻子”。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顯然更容易,也更深刻了。課后我布置了文學短評寫作和拓展閱讀的任務,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其次說說本課的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語言不夠簡潔優美,出現口誤,有鄉音。
2.課堂節奏稍快,舒緩結合、張弛有度有待加強。
九、附學生文學短評3則
粗品赤壁東坡
青陽一中高一(1)班 朱思遠
千載詩人地,百代風流傳。一曲赤壁詞,黃州憶子瞻。
若論宋詞豪放風格之最,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要是自稱第二,那冠軍的桂冠必然會被永久雪藏。小子不才,但我這平凡的俗人,卻也在老師的帶領下,略微領略了這首千古之作。
這首詞朗朗上口,可以說無疑是用于朗誦的不二之選。無論其中的字詞,還是所描繪的景與事,都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萬丈豪情,有位叫葉嘉瑩的先生曾說過,讀蘇軾不能只讀他的豪邁,只有將其中蘊藏的悲慨挖掘出來,將兩者進合,那才能讀出真正的蘇軾。
讀古詩歌,我們通常都需要進行“知人論事”,只有了解這位蘇學士的生平,才能了解他寫下如此詞句時的真實心境。談起蘇軾,我們永遠邁不過去的一個坎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烏臺詩案”。由于政見不合,離開京都的蘇軾,為當權者所不容,有人斷章取義,在他的詩文中尋找著可以用來批判的詞句。黑黑的御史臺如同一團團黑云將蘇軾希望的光芒擋住了。這位曾經名動京城的大文豪再次被“請”回都城。不過這一回不同了,他從一代天之驕子成了一個極有可能人頭落地的囚徒。在去往接受命運的路上,這位以曠達著稱的豪士,居然也曾經想過自殺,他久立于汴河畔,最終還是決定賭一把。在他被捕入獄時,曾寫下“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這樣的詩句,表現心中的惶恐。“烏臺詩案”之后,僥幸得生的蘇軾,被一貶再貶,黃州惠州儋州成了他今后的生活之地。
如果是一般人,恐怕已經被這巨大的反差壓垮了。但蘇子畢竟是蘇子,在“烏臺詩案”后,官場上的蘇學士離開了人世,但在黃州有一個名叫蘇東坡的人誕生了。
黃州位于長江之畔,眾人皆道此地便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東坡便借著地利,每每去長江赤壁(實為赤鼻),于是這篇佳作便于此誕生。長江自古以來便是悠久,漫長的象征,赤壁又是零一位豪杰——周瑜成就一番功業的地方。這對蘇軾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嘲弄呢?曾幾何時,他也有一腔凌云之志,而如今卻是“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詩人是一群感官敏感的人,為俗事所困,如何不煩擾?為了不被俗事氣死,唯有借酒、借風景消愁。“一尊還酹江月”,“酹”是憑吊的意思,為了解憂,作者此時只想著江月,即自然美景。他選擇將一切悲傷拋之腦后,美麗山水成了這位功業不成,發妻早逝,“華發早生”的文士最后的依靠。
看破功名后的蘇東坡用一個“夢”字涵蓋了人生,“進退是非俱是夢,丘中闕下亦何殊”。“夢”是虛幻的、短暫的,終將被終結,既然如此,又何苦拼命去爭奪呢?不如珍惜眼前的美景,讓自然風光與自己相伴。
多少年后,一座古城還記得曾有兩鬢花白的老者于此倚船憑吊。
談詩論文話東坡
青陽一中高一(1)班 許瑾
千載詩人地,百代風流傳,一曲赤壁詞,黃州憶子瞻。這首詩中的“赤壁詞”指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經常到赤鼻磯頭游覽眺望,或泛舟江中。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又來到赤鼻磯,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到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付諸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從中我們既讀出了蘇軾內心深處的悲憤與苦悶,又感受到他的樂觀與曠達。
在謫居黃州的第三年春,蘇軾寫下了《定風波》。盡管此時距“烏臺詩案”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蘇軾此時仍在“烏臺詩案”的陰云影響之中。”烏臺詩案”所產生的影響,對蘇軾而言是具有轉折性的。以“烏臺詩案”為界,東坡詩詞呈現出前期和后期不同的特性,有前期“投筆將軍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的磅礴豪邁,漸轉為后期“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的空靈俊秀雋永。而東坡本人也由入世尚儒轉變為隨性尚佛。而這首《定風波》則是蘇東坡天然佛性的自然表達。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上片著眼于雨中,下片著眼于雨后,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的曠達。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作者的精神追求。
在蘇軾被貶黃州之前,在密州寫了一首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的詞——《望江南·超然臺作》。公元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8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
三首詞都寫出了蘇軾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惆悵,但同時也寫出了蘇軾豁達積極的態度。有的時候生活或許會失意,但人生必須要有詩意。
詞家之絕唱,韻文之史記
青陽一中高一(1)班 曹麗珍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由宋代詞人蘇軾所作。該詞在文學上有極大的影響力,被譽為宋代第一豪放詞。如果套用魯迅先生贊美《史記》的話來說,那這首詞就應當稱得上是“詞家之絕唱,韻文之史記”。
為什么《念奴嬌·赤壁懷古》配得上“第一”這個字眼呢?那就不得不從它的內容上好好評說一番了。
如果將這首詞細分一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赤壁美景,中間寫周郎,最后一部分“傷今”,寫自己,結構上沒有什么特別的。但如果我們從“煉字”角度出發,或許你就會發現這首詞的亮點了。不光如此,若是熟知歷史背景和蘇軾生平,讀起此詩就不光是一種豪邁之感了,還有另一番風情。
首先從“煉字”角度出發。“大江”和“千古”兩詞給人一種空間遼闊,時間久遠的感覺,這恰是豪放的一種體現。再說“亂”字,雖僅有一字,但這一字卻體現了石頭的多與形狀的奇特。再說,“驚”“拍”“卷”三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出了赤壁之景的壯美。“千堆雪”一詞更蘊含了夸張和比喻這兩種修辭手法。僅僅三句就已勝過千言萬語,其構思之巧妙,手法之高超,不由令人稱奇。
再來說說蘇軾生平和背景。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蘇軾的仕途可謂是極其不順,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本詞在寫人時,蘇軾寫了三國時期的儒將周瑜。這又是何用意呢?其實并不難猜,周瑜24歲時即在軍中出任要職,軍中皆尊稱其為“周郎”,可謂是年少有為的典范。再反觀蘇軾,可以說是老大無為的代表了,放在現在來說是“人比人,氣死人”。說白了,全詞就是通過周瑜的年少有為反襯出蘇軾的老大無為。有句話說得好,人要是倒起霉來喝涼水都塞牙。很不幸蘇軾就成為了那個“倒霉蛋”,不光仕途不順,還發妻早逝,這與事業有成,還迎娶“白富美”的小喬,走上人生巔峰的周瑜相比,只能默默的說一句,“扎心了,老鐵”。盡管如此,蘇軾依舊很樂觀,不然怎么會有“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一句呢?雖說生活很苦,但人生必須詩意,珍惜眼前美景,享受生活,這何嘗不是一種積極呢?好就好在蘇軾心態好,想得開,要是擱我身上,估計一口老血都吐出來了。
“烏臺詩案”,官場上少了一位蘇學士,但文壇上卻多了一位蘇東坡,還是文壇上冉冉升起的一顆巨星。在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蘇軾老哥“牛”呀!這正印證了抖音中的那句“我要在那腥臭腐朽的日子里,熠熠生輝。”在這里給蘇哥打call,牛!
學完后再去讀《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就不難發現,它在豪邁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悲慨的心。盡管悲慨卻也不乏有一顆對生活充滿熱愛,積極向上的心。這正是蘇軾悲慨豪放的詩意人生的宿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