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力的分解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人教課標版必修1-5力的分解-重慶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物理人教課標版必修1-5力的分解-重慶市
力的分解1教案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合成基本知識,對分力與合力有一定的了解,本節課將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互學等方式探索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力的分解基本分析方法中的按力產生的實際效果來分解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改標準》關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以培養學生自學、互學能力及對科學的探索能力為宗旨,以本節內容實踐性強的特點和學生實情相結合為出發點,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小實驗探究理解分力與力的分解的概念。
2、通過小實驗互助探究學會從力產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來確定分力的方向,再利用數學知識(如三角函數知識)求出兩分力大小。
過程與方法
1、強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及設計實驗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學、合作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高效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2、掌握從力產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來確定分力的方向。
教學難點
力分解時如何判斷力的作用效果及確定兩分力的方向。
三、 教學方法與策略
運用小實驗水氣球、數字體重計、多媒體課件、微課等形式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
四、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新課
1、圖片引入:
.公園的滑梯傾角為什么比較大呢?
.為什么高架橋要建有很長的引橋?
2、實驗引入:老師用兩細繩懸掛一鐵塊,在細線的夾角逐漸增大的過程中細線斷掉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圖片展示形象地引入本節課題,再通過小實驗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究新課題的興趣,以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學習新課
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84-85,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什么是分力?
、什么是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與力的分解的關系是什么,它們都遵守什么運算法則?
思考完畢后,請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談談你對上述問題的看法,小組長進行綜合整理并展示。老師強調合力與分力關系重在等效上。
2、 老師提問: 、一個對角線是不是只能做一組平行四邊形?一個已知力是不是只有一組分力?如果已知一個力及其兩個分力方向,兩分力是否能唯一確定?
老師提示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做圖分析,并請學生代表在黑板上用規范動引導大家真正確作圖。
、請同學們思考:在實際問題中,一個已知力究竟要怎樣分解才有利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P84-86的實例分析(圖5-15;5-17;5-18;5-20)并思考剛才的問題。
思考完畢后,請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談談你對上述問題的看法,小組長進行綜合整理并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自助和互助學習,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認識到力的分解,可以通過找到與其等效的兩個分力的方向進行分解。
3、老師提問:既然一個力與其兩個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相同的,只要找到了一個力產生的兩個方向的作用效果,就可以進行力的分解,從而方便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那么這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下面的實驗可以幫助我們體驗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體驗:
、感受豎直向下的力產生的實際作用效果。
、“叉腰肌”:一同學用手叉在腰上,另一同學豎直向下用力壓他的胳膊。
設計意圖:通過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從而幫助學生既認識到力可以從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分解,又能幫助學生明確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怎么確認力的作用效果。
4、實驗探究:
老師:現在同學們已經有了一個力產生的實際效果體驗,那么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對生活中常見的幾個力進行分解的探究實驗,并且寫出兩分力的表達式。
探究:斜向上拉的力
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一個斜向上方的拉力F的作用,且F與水平方向成θ角,分析力F產生的作用效果及兩分力大小。(使用器材:數字體重計、小車、細繩等)。
結論:F產生兩個效果:水平向前拉物體和豎直向上提物體
探究:斜向下的推力
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一個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且F與水平方向成θ角,分析力F產生的作用效果及兩分力大小。(使用器材:數字體重計、小車、細繩等)。
結論:F產生兩個效果:水平向前推物體和豎直向下壓物體
探究:物體受到的重力
將置于斜面上的物體所受的重力G進行分解,找到分力方向后做出平行四邊形,并求出兩分力大小(使用器材:水氣球、自制臺秤、彈簧測力計,斜面、小車等)。
結論:G產生兩個方向效果: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兩個方向。
老師:根據以上分析,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課題引入時兩張圖片提出的問題。
引導學生從重力的兩分力表達式中尋找答案:從表達式中可看出:θ越大,G1就越大,滑梯上的人就較容易下滑。長長的引橋可以減小上坡的傾角,因為θ越大G1就越大,車輛上坡艱難而下坡又不安全。
設計意圖:利用形象生動的小實驗借助數字體重計、水氣球等實驗器材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不同方向的作用力產生的實際效果,探究力按其實際產生的效果進行分解的方法,構建物理模型,形成較為順暢的力的分解按其產生實際效果進行分解的知識鏈。同時通過對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分解及兩分力表達式的理解,解釋了課題引入時的問題,形成完整課程知識體系。
歸納小結:
1、請根據探究結果歸納出力的分解的步驟。
、分析力產生了哪兩個方向的作用效果。
、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確定兩分力的方向。
、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分解。
、利用數學知識(如:直角三角形函數)求出分力的大小
2、試用口訣法總結力的分解的步驟。
五、課堂反思
回顧本節課內容,反思這節課你領悟了平行四邊形定則在物理上可以運用在哪些方面?掌握了力的分解方法中哪一種分解方法?你參與了哪些活動?哪些收獲是與同學協作完成的?你收獲了哪些經驗與教訓?請把你的反思寫在你的筆記本上。
六、課后作業
1、分析為什么斧頭的刃的夾角越小越鋒利?
2、完成課本P86:1、3、5題。
七、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對于初學者比較難理解,本節課通過利用數字體重計、水氣球等器材設計的多個學生小實驗,不斷加深加強學生對于力的分解可以按照力的實際作用效果進行分解的印象,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歸納問題的能力。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用物理語言解釋生活現象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物理一門實驗與觀察的學科,物理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通過本節教學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現象、發現問題、建立物理模型、并學會用物理模型解決問題、用物理語言解釋現象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科是十分有趣又有用的學科,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習物理不再感到困難和乏味。由于課堂條件的局限,不能很好的讓全班同學觀察到利用數字體重計演示斜向上拉和斜向下推的力的效果分解實驗,所以又制作了力的分解實驗微視頻在課后作為學生的延伸學習材料,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從哪兩個方向進行分析。通過微視頻的補充,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