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部編版高中新教材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高中新教材優質課比賽(省賽)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四川省巴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四川省巴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一冊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第一課時:秦統一多民族王朝的建立
一、教學設計:
1、 課程標準:
2003年版: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
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2017年版: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2、 學情分析:
巴中龍泉外國語學校地處山區,教育資源、教育水平有限。本市中考歷史不考中國古代史,而高一的學生才接觸高中教材,對中國古代史非常陌生,對于高中歷史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采用了專題的形式,以專題為線索展現歷史發展脈絡,打破了時空的界限。這本應建立在學生掌握通史的基礎之上。但初中歷史教育的現狀,決定了眾多學生既對初中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不理想,無法形成學習高中歷史課程必要的知識基礎;又缺乏必要的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專題內知識的完整性問題,同時還要考慮本專題知識與其他專題的聯系。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深入淺出地把歷史知識向學生講述清楚,并引導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有所收獲,這對歷史教師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因此,我在設計時,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根據課標要求和本校學生實情,我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秦統一多民族王朝的建立;第二課時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本課就學習第一課時秦統一多民族王朝的建立。
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點:⑴反復推敲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開頭要激發興趣,結束要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了,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⑵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后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后進生感到在進步。⑶要善于提出恰當的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⑷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⑸每次上課后,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
3、重難點:
重點:了解秦統一的基本史實。
難點:分析秦統一的原因;探究秦統一的歷史意義。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去認識秦的統一,可以適當地借助歷史文獻法和講解法,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進行討論探究。
二、學科素養:
(一)唯物史觀
通過學生合作探究中關于秦始皇的評價,認識到評價人物的基本標準: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生產力發展水平。從而體現唯物史觀中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深入分析秦統一的原因,認識到秦統一的兩大歷史趨勢:統一的歷史趨勢;民族融合的趨勢。體現唯物史觀的內涵。
(二)時空觀念
了解秦統一的過程,以及分析秦統一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時,通過展示歷史地圖和時間線
索,將秦統一的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時空觀念下去看待,從而形成完整的歷史過程。
(三)史料實證
在探究秦統一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時,通過展示文獻史料和地圖,引導學生獲取歷史信息,
對歷史信息進行辨析,從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
(四)歷史解釋
在探究秦統一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時,通過展示文獻史料和地圖,引導學生進行理性分析
和客觀評判,不斷接近歷史真實。
(五)家國情懷
通過了解秦統一的業績,探究秦統一的原因和歷史意義,讓學生明白統一始終是歷史趨
勢,民族融合貫穿始終,從而形成國家統一的整體觀念,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和不斷發展的精髓。
三、教學流程:
課前,我們先來聽一段音樂(韓磊的《秦王掃六合》)。同學們知道其中的秦王是指誰嗎?
同學:…….
投影:秦始皇的圖片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為秦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他統一的業績
投影:
秦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一、自主學習:秦統一的過程:重現秦統一的雄偉篇章(重點)
(一)統一六國
時間 |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
順序 | 韓趙魏燕楚齊 |
策略 | 遠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
結果 | 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陽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