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化學能和電能,原電池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化學能和電能 原電池_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原電池_湖北省優課
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課名 化學能和電能
學科(版本)
化學(人教版)
章節 必修二第二單
元
學時 1學時
年級
高二
二、教學目標
通過課前微課及仿真實驗室軟件模擬實驗與分析,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形成原電池的基本條件,能判斷原電池的正負電極。 三、學習者分析
原電池內容涉及到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微粒觀的認識,理論性強,初學難以理解掌握記憶。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及構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是教學重難點,通過課前讓學生觀看微課,主動理解重難點,課上學生通過回顧導學案并用flash動畫更形象生動地解釋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再利用模擬實驗軟件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得出構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印象深刻。 五、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起止時間(’”- ’”)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
回顧導學案
0’1”-10 ’58”
掌握原電池基本原理 原電池基本原理 學生代表匯報講解知識點 Flash動畫讓學生理解更深刻 動手探究
10’59”-20 ’44”
會判斷原電池的一般條件
構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
學生動手設計,每組派一個代表匯報通過實驗得利用仿真實驗室軟件,讓學生動手改變條件設計
【導入新課】課前同學們觀看了我制作的關于原電池原理的微課,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導學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學習的情況。
【學生匯報1】定義: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原電池反應的本質是 氧化還原 反應。 【教師】根據微課中演示實驗現象回憶填表 【學生匯報2】
出的結論, 實驗得出
構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 內容延伸
20 ’44”-30’40”
會設計原電池 設計原電池
學生能夠
按要求設
計原電池
利用仿真實驗室軟件,學生能
迅速知道
自己的設
計是否合理,使學生有成就感 歸納總結
30’41”-32’36”
理解原電池基本原理 總結原電池基本原理
學生交流
利用動畫總結 練習反饋
32’36”-39’16”
掌握原電池的相關內容
做精選練習 電腦上做題
利用學習管理平臺的作業功能,在線做題快速掌握學生學習的效果,有的放矢
實驗
現象
原因
①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
鋅片表面產生氣泡
鋅能和稀硫酸反應
Zn+2H+=Zn2++H2↑(氧化還原反應) 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產生氣泡
②將鋅片和銅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鋅片表面產生氣泡,銅片表面無現象
【教師】請同學原電池原理的動畫給大家講解原電池原理 【學生匯報3】
電極反應:
Zn
Cu
稀硫酸
A
原電池正負
極
總反應方程式
Cu片
Zn片發生的反應
電極反應式
電極材料
負極Zn-2e-=Zn2+氧化反應正極
2H++2e-=H2↑
還原反應
Zn+2H+=Zn2++H2↑(兩個電極反應之和)
【教師】掌握了原電池原理,請同學們設計實驗得出結論:組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 【學生分組探究一】用仿真實驗室軟件,學生二人一組設計不同條件的實驗組成原電池 【學生匯報4】根據不同組同學的匯報得出組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
①有兩種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是非金屬單質或金屬氧化物)作電極。
②電極材料均插入電解質溶液中。 ③兩極相連形成閉合電路。
【練習】根據學習判斷下列哪些裝置構成原電池?
【學生匯報5】學生甲:構成原電池必須有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作電極,得出A、B不構成原電池。要組成原電池還必須構成閉合回路,得出F、G不構成原電池。
學生乙:H也構成原電池,是因為水果呈酸性。
③將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插入稀硫酸中 銅片表面產生氣泡,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
銅附近的H+ 得電子產生氫氣,導線產生電流
學生丙:構成原電池電極材料必須與電解質溶液接觸,D也能構成原電池。 學生丁:電極材料也可以是象石墨這樣能導電的非金屬,C構成原電池。 【學以致用】試將銅和硝酸銀的反應設計成一個原電池。
【學生分組探究二】用仿真實驗室軟件,學生二人一組設計原電池
【學生匯報6】用仿真實驗室軟件匯報形成的原電池,看到電流表的偏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