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必修一《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威海榮成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必修一《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威海榮成
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
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要求及解讀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
本條“標準”的行為條件是“運用示意圖”,行為動詞是“說明”,認知內容是“地殼內部物質循環。”本標準要求的知識認知水平屬于理解水平;技能認識水平屬于遷移應用水平。
根據這一課程標準內容,結合教材具體內容,將教學要求解讀為兩條基本要求:一條發展要求:了解三大類巖石及其成因;理解三大類巖石之間及其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另一條發展要求:能畫出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示意圖。從本課的標題看,教材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三大類巖石”和“地殼的物質循環”。兩部分內容的邏輯結構是“三大類巖石”是學習“地殼的物質循環”的知識基礎,因為地殼物質間的循環是通過三大類巖石及其巖漿間的相互轉化過程實現的。因此,巖石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邏輯關系。按照成因,教材介紹了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所以有關三大類巖石知識的掌握,應建立在理解其成因的基礎上。
本條“標準”對學生的具體學習要求如下:
1.通過實物、圖片和視頻的展示,學生能夠描述三大類巖石的生成過程,為學習地殼物質循環提供基礎。
2.通過繪制簡單的地殼內部物質循環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的循環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想象能力。
3.通過“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的學習,培養學生關于物質是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1.巖石根據其成因的分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2.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及地殼物質循環。
難點: 1.三大類巖石的生成過程
2. 地殼物質循環,判讀“三大類巖石轉化示意"圖。
(三)教學方法
“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繪制清晰,示意明確,蘊涵了比文字內容更為豐富的信息,為學生觀察、想象、推測、比較、歸納、概括等提供了多樣的探究資源和廣闊的探究空間。因此,以“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為教學的藍本和依據,步步設問,層層探究,努力提高學生依據圖像系統提取信息的綜合能力,成為這部分內容教學的主要策略。
1.自主學習法
通過讓學生“自讀”、“自說”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新課程理念。
2.合作探究法
一般由4名同學組建一個學習小組,每次活動推選小組代表發言。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地理素養,在促進個性發展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們團隊協作能力。
3.多媒體輔助教學
通過運用教學課件,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課堂信息容量,改變課堂信息環境,真正實現“學為主體”,使學生愿意展示交流成果,增強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評價設計
高中地理課程旨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這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到書本上的知識,還要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故對學生的評價設計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綜合考慮。
1、課堂上用恰當的語言評價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課堂上恰當的語言評價是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肯定。老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此基礎上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在與學生交流時我選擇用“你請”、“請坐”、“謝謝”這樣的字眼;當學生因思路斷線說不來時,我選擇 “沒關系,先坐下思考一下,下次再回答”;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全面時 ,我選擇“不錯,你還能更全面些嗎”、“有哪位同學能幫他補充完整嗎”等等,總之是要舍去呆板的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言中長大,在語言中享受,使評價真正發揮其激勵的作用。
2、知識目標的達成。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有:(1)學生借助于圖文材料,分析三大類巖石;本節課學生能夠流利的回答相關問題,回顧并記憶相關知識點。(2)通過觀察分析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相應的表格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積極踴躍。(3)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圖,學會用示意圖的形式歸納;本節課中學生能夠繪制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的示意簡圖。
3、能力目標的達成。本節課的能力目標有:學會讀圖識圖,細化圖中的相關知識,學會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初步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從材料中分析歸納問題的答案,初步學會從材料中尋求答案的基本能力;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動手畫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情感目標的達成。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節課通過資料再現使學生認同人類與環境和諧統一的唯物主義自然觀,確立面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積極態度,形成應對困難的正確做法。
(五)學生課堂表現評價量表 ——學生用表
評價方式 | 評價內容 | |||
評價項目 | 評價等級 | |||
A | B | C | ||
自評 |
對本節課知識的興趣 | 濃厚 | 較濃厚 | 一般 |
本節課獨立思考的習慣 | 強 | 較強 | 中 | |
自信心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 多 | 較多 | 一般 | |
理解別人的思路,與同伴交流的意識 | 好 | 較好 | 一般 | |
在知識、方法等方面獲得收獲的程度 | 高 | 較高 | 一般 | |
同伴互評 | 本節課發言的次數 | 多 | 較多 | 一般 |
本節課發言的 質量 | 好 | 較好 | 一般 | |
本節課課堂練習的正確性 | 高 | 較高 | 一般 | |
師評 | 上課聽講的專心程度 | 專注 | 教好 | 一般 |
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 高 | 較高 | 一般 | |
課堂發言反映出的思維深度 | 強 | 較強 | 一般 | |
課堂發現問題的角度 | 多 | 較多 | 一般 | |
課堂發現問題的能力 | 強 | 較強 | 一般 | |
我這樣評價自己: | ||||
老師的話: | ||||
評價說明 | 在評價等級下,相應的欄只選一項,打“ √ ” |
環節設計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課前準備 |
讓學生分為四人一組。鼓勵學生勇于展現自我,積極發言。 【板書】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 |
學生打開課本27頁,準備好學案、筆等用品。 提前熟悉學案,做好知識準備。 |
通過分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熱情,為課上的小組合作探究做鋪墊。 |
導入, 創設情境 |
【投影展示】展示照片 【師】網絡上廣為流傳的這張照片,拍攝于2009年秋,新學期伊始,時任總理溫家寶在十五中學 【師】念信的內容,總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
觀看圖片,認真聽講。 |
用溫總理的致歉信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學習一種精神,并導入本節課的知識。 |
展示學習目標 | 【投影展示學習目標】 | 閱讀學習目標,找出每個目標設定的任務。 | 明確學習目標。 |
目標一: 巖漿巖 |
讓我們進入本節課第一個目標的學習。 【實物展示】兩塊巖石 【提問】這兩塊巖漿巖在顏色、結構、軟硬都不一樣,同為巖漿生成,為什么會有差異?請大家完成學案探究一。 玄武巖:外部、噴出、冷卻速度快。 巖漿巖:內部、侵入、冷卻速度慢。 |
學生自主學習,得出結論。 |
通過分析得出結論,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
目標二: 沉積巖 |
【視頻展示】沉積巖的形成過程 【提問】:請結合視頻材料,小組探究,完成學案探究二 1.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 2.層理構造、化石 3.下老,上新。 4.煤炭:炎熱潮濕的氣候,植被茂盛 三葉蟲:海洋環境 5.低處。青藏高原曾經是海洋,后經過地殼抬升形成。 |
小組合作探究,派出代表發言。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或訂正。 形成正確答案 理解、鞏固 |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綜合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 |
目標三: 變質巖 |
【微視頻展示】變質巖的形成過程 【提問】:自主學習,完成學案探究三 1.接近巖漿或地殼內部(地下) 2.高溫高壓,變質作用 3.【強調】大理巖形成的分析思路——逆向思維(倒推法)。 |
學生演示并講解。 傾聽,并積極思考理解。 |
通過分析圖文得出結論,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為之后的分析題做好鋪墊,架好學習梯度。 |
目標四: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
【轉承】古人今人皆愛石,曹雪芹:愛此拳拳石,玲瓏出自然。白居易: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近代詩人臧克家寫到: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巖石真的能永恒不朽?請結合學案教材圖文材料,完成探究四,清小組合作完成。 【圖片展示】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板書】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
小組探究并回答。 展臺:學生展示 |
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自己解決學習的難點問題。 目標學習之后,總結一般規律并提升。 |
課堂小結 |
【思維導圖展示】請大家結合學案和我設計的思維導圖,想想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可以發揮創意,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 |
回顧本節課內容建立知識框架, 上黑板對照板書講解本節課所學知識 |
回扣目標,學生結合板書,進一步鞏固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
![]() |
|||
目標達成 能力提升 |
【轉承】我們生活在巖石圈上,巖石為我們提供了多樣的景觀,豐富的資源。在我生活的周邊地區有許多的石材廠,他們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圖片展示】。 如何解決采石及加工過程中造成的環境問題?請你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為我們的家鄉出謀劃策。 |
學生小組討論,提出合理的建議。 | 讓學生根據上課所學來進行知識遷移,不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堂內容,也培養了他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主人翁意識。 |
參考資料 |
1.BBC紀錄片《巖石學者 Men Of Rock》 2.課外讀物:解密巖石 |
學生記錄 |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