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共筑生命家園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新疆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六課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幫助學生形成建設美麗中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價值觀。
2、 樹立節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意識,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知識目標
1、明確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 2、知道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3、知道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能力目標
1、 正確理解建設生態文明,聯系實際說明建設生態文明和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2、 結合我國的發展明確怎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設生態文明。
難點: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比較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讀詩攬勝:
《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你從詩中可以看到哪些景色?這些景色今天還能看到嗎?
2、你的家鄉有幾條河流?有幾個沙場?有幾個垃圾傾倒場?河流周圍居民的生活態度怎樣?
3、你的家鄉有幾座山?有幾個礦山(或者石場)?道路狀況怎樣?礦山(或者石場)周圍居民的生活態度怎樣? 教師引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們現代生活而言已經只是一個夢境。正因為如此,建設生態文明,構建人與自然的美麗和諧需要我們更多勇氣、智慧、信念!
二、展示預習成果
1.自然為人類的__生存與發展__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與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榮__,這是一種__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__。
2.建設生態文明,要以__資源環境承載能力__為基礎,以__自然規律__為準則,以__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__為目標。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
3.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4.走__綠色__發展道路,建設__生態__文明,實現__可持續發展__,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5.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__生產力__,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__生產力__,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6.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有哪些?
點撥:①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④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三、講授新課
第一目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探究一:1、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由之路 新聞報道:2018年1月16日,記者在海南省萬寧市日月灣綜合旅游度假區人工島項目看到,月島項目已經停止建設,并將進行生態整體修復。據了解,萬寧日月灣綜合旅游度假區人工島項目總填海面積97公頃,包含日島和月島。其中填海面積為49.1公頃的月島項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為。 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為”? 點撥:(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
(2)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探究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閱讀材料思考討論分析問題: 材料一: 1952年12月5日,一場濃密而有毒的大霧開始籠罩著倫敦,5天時間內至少4 000人死亡,另有15萬人入院治療。科學家認為他們最終找到了大霧的成因。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曾這樣描繪倫敦的霧:“這一天,倫敦有霧。這場霧濃重而陰沉。有生命的倫敦,眼睛刺痛,肺部郁悶。有生命的倫敦,是一個渾身煤炱的幽靈。”無獨有偶,這些年來,在世界各地乃至在我國屢屢出現的“霧霾”“沙塵暴”,給我們生命生活產生的影響讓我們人類本身也感到震驚。
材料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將“美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特征,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文明建設絕不是單純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而是在新文明觀指導下的經濟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方式、文化與科技范式等的系統性
革命。 (1)“倫敦殺人霧”事件是人類文明的悲劇。材料一中說“科學家認為他們最終找到了大霧的成因”,請你查閱資料,分析造成這場災難的原因。 點撥:①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②間接原因是逆溫層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物蓄積——特殊天氣;③根本原因是人類不斷破壞和污染環境。
(2)結合材料一,說說“倫敦殺人霧事件”給我國治理“霧霾”和“沙塵暴”帶來什么啟發。
點撥:①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必須符合自然規律,肆意踐踏自然,大自然必然會對我們作出懲罰;②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尋求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尋求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是我們的必然選擇;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3)依據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目標,說說在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我們要在生活生產理念和方式上有哪些轉變。 點撥:①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④讓綠色出行、環保出行成為我們自覺的生活方式。
第二目: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探究三:閱讀P84閱讀與分享思考回答:
(1) 余村走過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請比較一下,這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 (2) 余村是如何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的? 點撥:(1)先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后是發展特色產業和生態建設相結合; (2)關停污染企業;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建設“美麗鄉村”;引進無污染、高效益企業等等。 探究四: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閱讀圖片和材料,分析討論問題:
(1)你是如何看待如圖人物的觀點?談談理由。
點撥:①村民王嬸的觀點有道理,指出了造紙廠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其實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更不能以犧牲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我們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造紙廠廠長的觀點嚴重錯誤。當前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堅持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只顧自己的經濟收益,不顧經濟收益所必須的環保成本付出,其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
③小青父親的觀點是錯誤的。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家鄉,不僅要看眼前的經濟利益,更要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留住鄉愁,增添守望相助美麗家園的責任感。
(2)如果你是小青,面對家鄉小河的變化,你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家鄉村民應該承擔起哪些責任?
點撥:①政府有關部門應該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加大對造紙廠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依法查處,并督促企業加強環保意識,按照法律要求進行環境保護;②造紙廠必須按照法律要求,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強化責任意識,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家鄉人民群眾應該增強環保意識,積極勸阻企業破壞環境的不法行為,
并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設生態文明,也知道了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明確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措施,通過學習提高了認識。 五、板書設計
六、課后作業
起草一份環保倡議書,傳播你的環保理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