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共筑生命家園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_甘肅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共筑生命家園
魏 斌
【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核心素養
文化基礎層面:培養科學精神素養:在學習、理解科學知識等方面所形成生態文明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讓學生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有理性思維、能批判質疑、勇于探究。
社會參與層面:培養責任擔當素養: 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形成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培養實踐創新素養: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 課標依據
“共筑生命家園”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一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強”。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認識生命形態的多樣性,理解人類生命離不開大自然的哺育。”二是“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認識國情,愛我中華”與“法律與秩序”。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知道我國的資源、環境等狀況,了解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知道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強調“責任、參與、選擇”,引導學生學會承擔責任,參與社會生活,做出正確選擇。 【教學目標】
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教案
交流、共享、進步、成長!
2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關愛自然的意識和品質,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理念。認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增強建設美麗中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態度認同。了解資源和環境現狀,樹立憂患意識,提升生態文明素養,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自主預習,把握本課整體內容。通過觀看視頻感悟,分析總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解提升出生態文明的理念。通過學生參與表演課本劇創設情境,生動再現課本案例。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的方法,分析出處理好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即走綠色發展道路。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關系,理解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知道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必要性。理解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含義與要求,懂得綠色發展道路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知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晰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路徑,知道綠色發展道路是破解發展困境的最佳選擇。
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教案
交流、共享、進步、成長!
3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含義與要求。
教學難點:懂得綠色發展道路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知道綠色發展道路是破解發展困境的最佳選擇。 【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學生個體主動地構建,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在“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原則”的理念下,我把引導激發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本節課的首要任務。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尊重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激活學生強烈的展示欲。基于此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多樣的學生參與活動,在多樣的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
1.問題探究法教學:這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設計了主要的四個環節,即創設情境----學生參與(感悟)----師生評價提升----師生共同探究生成。通過展示小品劇、視頻,創設情境,關注生活,提出問題,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知識的整合與遷移,體現了高效課堂。
2.活動教學:培養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教案
交流、共享、進步、成長!
4
3.現代多媒體教學:利用大量素材,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 【學生學法】
1.學生整合、提升材料,初步學會分析與探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創新思維。
2.在動態課堂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3.師生共同探究交流,以達到知識的內化。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5-8人。 【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朗讀者”學生配樂朗誦,《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提問:在精彩的朗誦中你聽到了什么?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讓我們一起“共筑生命家園”!今天我們進入,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的學習。 2.自主學習: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展示導學案預習檢測部分的完成情況。 3.新課教學:
第一環節:自然的呼喊
【情境】視頻展示“人類與自然”
【感悟探究】 說說你看完視頻的想法。 【師生互動】
【師生共同探究生成】
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教案
交流、共享、進步、成長!
5
第二環節: 人類的反思與舉措
【一圖片展示】:“人類對自然一味索取的結果”組圖 【師生互動】
【師生共同探究生成】
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
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要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我們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 【二圖示講解】:生態文明 【師生互動】
【師生共同探究生成】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目標。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三提升】:我國關于“生態文明”的具體實施 【師生互動】
【師生共同探究生成】
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
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教案
交流、共享、進步、成長!
6
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第三環節: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情境】學生表演課本劇“我們村的造紙廠” 【一合作探究】
1.如果你是村民說說你對此事的看法。 2.面對目前的現狀,我們能從哪些方面解決這個問題?說說你的具體解決步驟。 【師生互動】
【師生共同探究生成】
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我國在應對資源和環境問題上已經取得非常明顯的進步。
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如果金山銀山要以失去綠水青山為代價,那么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的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 【二活動探究】今天,“綠色化”已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從我做起!說說我能做什么? 【師生互動】
【師生共同探究生成】
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園》教案
交流、共享、進步、成長!
7
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三圖表展示】法律與制度保障生態文明 【師生互動】
【師生共同探究生成】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只有實行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四圖表佐證】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第四環節:升華提升
【一視頻提升】美麗中國與世界的約定
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復興的歷史使命。 【二活動提升】倡議活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我倡議:為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
4.歸納總結:
個別學生展示收獲、做總結。 5.鞏固練習:
直擊中考:選用近年中考真題把所學理論思想提升為能力。 6.作業設計:
完成導學案,目標檢測作業, 進行自我評價。 7.板書設計: 見下一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