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馬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課《馬說》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經典,用誦讀來詮釋
——《馬說》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馬說》是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所選詩文,都是傳統的名家名篇,有情趣,有理趣,無不表現古人的哲思和情懷。本文是韓愈“不平則鳴”的吶喊,寫于初登仕途之時,他郁郁不得志,縱有“憂天下之心”卻無施展之處。本文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有才之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幸處境,寄托了作者憤憤不平和窮愁潦倒之感,希望統治者善做伯樂,能夠識別人才,欣賞人才。 【學情分析】
憧憬美好的社會生活,反思現實的生存狀態,是經典作品的永恒主題。八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但學生閱歷尚淺,對韓愈的“不平之鳴”無法感同身受。因此,我運用知人論世法,補充介紹韓愈的生平資料和相關作品,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和創作背景,梳理本文的意脈,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和句式。
2、領會寓意,學習本文論事說理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1、通過誦讀,積累文言詞語和句式。
2、通過探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拓展,樹立新時代的人才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激勵學生志存高遠,做有用之人,用奮斗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和句式,背誦課文。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寓意。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不平之氣。 【教學方法】誦讀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課 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PPT課件、視頻朗誦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破題·導入
人才,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清代思想家龔自珍有詩云:“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馬說》中也提到了這個話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馬說》,“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或看法,《馬說》即說馬。
二、誦讀·積累 1、初讀,質疑。
整體感知,作者借馬“說”了些什么? 【預設】1.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 2.作者對食馬者的控訴 3.千里馬的不幸遭遇
¨¨¨
2、聽讀,正音。
多媒體播放《馬說》視頻朗讀,學生標注出讀不準的字音。 【預設】祇. 駢. 槽櫪..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爭鳴】關于“石.”的讀音 3、仿讀,讀準節奏。
仿讀課文,請學生用/標示出節奏,節奏分明地朗讀。 【預設】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③其/真不知馬也
【方法歸結】讀準節奏,溫馨提示:
①主謂之間要停頓。 如:千里馬/常有 ②謂賓之間要停頓。 如:雖有/千里之能
③在句首表假設、轉折等連詞的后面要停頓。 如:而/伯樂/不常有 ④句首表總結性的詞語,“故”“是故”后面要停頓。如:故/雖有/名馬 4、品讀,體會感情。
文字有溫度,字詞知冷暖。要想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最重要的是讀出感情。表情誦讀,用.標出重音,用箭頭標出語調。 (1)品讀第一自然段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譯讀本段,學生接力翻譯,積累重點詞語。 【屏顯】 ①“雖.有名馬”和“雖.
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祇.
辱于奴隸人之手 ③“不以千里稱.也”和“不能稱.
前時之聞” 思考:伯樂與千里馬之間有什么關系?導致了千里馬怎樣的悲慘遭遇? 【比較閱讀】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
比較:句末的“也”字能去掉嗎?
【預設】不能去掉,“也”字既舒緩語氣,又加強了作者對千里馬不幸遭遇的無限痛惜之情。
根據提示背誦第一段。
世有 ,然后有 。千里馬 ,而伯樂 。故雖有 ,祗辱于 ,駢死于 ,不以 。
(2)品讀第二自然段
【朗讀指導】這一段中有五個“不”字,朗讀的時候語速要慢一點,讀出對千里馬的無限同情。學生分組朗讀,小組互譯,積累重點詞句。
【屏顯】重點詞語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不飽 ② 才美不外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風吹草低見.牛羊 ③且.欲與常馬..
等不可得 思考:千里馬為什么會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辨析句式】“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豈能千里也?”這句話是什么句式?用什么語氣來讀?
【預設】這是一個反問句,要用憤怒、譴責、詰問的語氣來讀。學生們揣摩語氣,讀的義憤填膺,充滿正義感。
文通字順后,學生根據提示背誦第二段。 (3)品讀第三自然段
這段文字意蘊最豐富,學生們進行個性化閱讀,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分組合作,疏通文字,理解“策”和“其”兩個一詞多義字。
【屏顯】①策.之不以其道 執策.
而臨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無馬邪 其.
真不知馬也 思考:這段文字用什么語氣來讀?請你把讀的最好的一句展示給大家。生生互評,師生互評。
【預設】生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師: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誰來評價一下他的朗讀?
生2:我覺得他讀出了排比句的氣勢,尤其是“鳴”字讀的直入人心,我聽出了千里馬因悲傷而鳴,這里既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慨,又有慘遭鞭打,對食馬者的不滿,還有對伯樂的呼喚。他的發言贏得了聽眾的陣陣掌聲。
師:你不僅善于聆聽,而且善于表達。 生3溫柔地讀:天下無馬!
師:你太仁慈了!不像文中的食馬者,作者在這里用漫畫式的手法勾勒出食馬者的嘴臉,他拿著馬鞭站在千里馬的面前卻悲天憫人、不可一世。對于這樣的食馬者,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生4:用專橫、嘲諷、同情等來讀。
師:誰來試試?學生們躍躍欲試,讀出了不同的食馬者。 師:來,咱們一起專橫地讀—— 生:天下無馬! 師:嘲諷地讀—— 生:天下無馬! 師:同情地讀——
生:天下無馬!
師:你們不僅善于模仿,而且還善于創造,將食馬者的形象模擬的惟妙惟肖。 學生們讀的意味無窮,背誦本段自然不在話下。 (4)根據提示,背誦全文。
世有 ,然后有 。千里馬 ,而伯樂 。故雖有 ,祗辱于 ,駢死于 ,不以 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 。食馬者 也。是馬也,雖有 ,食 ,力 ,才美 ,且 ,安 也?
策之 ,食之 ,鳴之 ,執策而臨之,曰:“ ”。嗚呼!其 ?其 。
三、悟讀·探究 (1)內容探究
【屏顯】合作探究:這是一匹怎樣的千里馬?這是一個怎樣的食馬者? 示例:這是一匹遭遇悲慘的千里馬,因為它“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資料鏈接·知人論世】韓愈不僅是千里馬,而且是極為出色、千年一遇的千里馬:25歲中進士,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稱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有《馬說》、《師說》等經典詩文。但他又是一匹不得志的千里馬:本文寫于韓愈初登仕途之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始終未被采納,只得相繼依附于節度使幕下,郁郁寡歡。他一生多次被貶,縱有“憂天下之心”,卻無施展之處。 (2)主題探究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發現、賞識人才的人,以“食馬者” 喻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作者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有才之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幸處境,寄托了作者憤憤不平和窮愁潦倒之感,希望統治者能夠善做伯樂,識別人才、重用人才。
四、延讀·拓展 (1)拓展
【合作探究】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新時代需要怎樣的人才?
【預設】新時代需要腳踏實地的人才,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
新時代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知識與智慧并重,做人與做事兼行。 新時代需要有家國情懷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 (2)延讀
誦讀韓愈經典名言,激發學生勤奮好學,成為有用之才。 【屏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讀書勤乃成,不勤腹中空。
——韓 愈 (3)小結
同學們,天道酬勤,讓我們永遠銘記韓老先生的話,枕戈待旦蓄勢發,躍馬揚鞭自奮蹄,成為一匹真正的千里馬,用奮斗創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吧!
(全班背誦《馬說》,下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讓我們思考并創新著。如何使“文”與“言”相得益彰呢?我認為誦讀是學好文言文的不二法門,也是破譯經典的密
馬 說
伯樂
食馬者 做善
千里馬
決定
識不
韓愈
碼。
一、通過誦讀,積累詞句。
文言文言簡意賅,而且有大量的一詞多義字、通假字、生僻字、異體字等,所以要想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掃清文字障礙,誦讀是實現文通字順的最好路徑。朱熹說:“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只有經過反復誦讀,學生才能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領略經典的魅力。因此,我以“誦讀”為載體,設計了三個板塊,即誦讀·積累——悟讀·探究——延讀·拓展。在讀的層次上,我細分為五個步驟,聽讀正音——仿讀節奏——悟讀感情——背讀全文——延讀升華,梯度上升,引導學生立足文本,積累詞句,提升核心素養。
二、通過誦讀,探究主題。
蘇東坡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誦讀者對課文誦讀越熟,體會就越深,主題就越明白,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恶R說》寫于韓愈初登仕途之時,他郁郁不得志,縱有“憂天下之心”卻無施展之處。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尚淺,無法對韓愈的“不平之鳴”感同身受。因此我通過聽讀、仿讀、比讀、悟讀、背讀、延讀等朗讀活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體會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間的不平之氣。我還運用知人論世法,補充介紹韓愈的生平資料和相關作品,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和創作背景,梳理本文的意脈,探究主題,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心靈共鳴。
三、通過誦讀,傳承經典。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給我們求學及人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延讀韓愈的經典名言,古為今用,激勵學生勤奮好學,成為真正的人才,用奮斗創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將人才放置于新時代背景下,以浸潤心靈,傳承文化。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