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馬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課《馬說》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課《馬說》陜西省 - 西安
《馬說》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馬說》是部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當時,韓愈初登仕途,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對統治者埋沒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充溢其中。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系的思考。 【學情分析】
1.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在自主學習,勇于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于表現。
2. 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3.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閱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托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根據背景資料等,理解作者的情感。 【設計理念】
從劉備和的盧馬的故事導入,引發學生們對千里馬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整堂課的設計過程中,“讀”貫穿課堂始終,采用“走進文本,讀出‘意味’”、“探究內容,讀出‘情味’”、“ 知人論世,讀出‘寓意’”、“ 各抒己見,談出‘新意’”四個大環節來逐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以及教師的參與,在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情感,合作探究中愉快學習,實現語文教學對學生文化素養與人文精神的培養,最終讓學生明白當
今社會的優越性,并尋找到自我被賞識的途徑,最終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達成本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短文中“食、見、策、盡”等實詞和“其、也”等虛詞的用法。
2. 理解文中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關系,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
3. 知人論世,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 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認清當今時代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學習重點】
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 【學習難點】
1.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尋求自我被賞識的途徑。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劉備與的盧馬的故事。(三國時,劉備得到一匹好馬。有人對劉備說:“快別騎它了!這種馬眼下有淚槽,額上有白點,名字叫的盧,騎它會妨主。”劉備說:“謝謝你的好意。不過人的生死是由上天來定的,豈是馬能阻礙的了的嗎?”
后來有人想暗害劉備,被劉備發現,急忙逃出,可是卻被一條幾丈寬水流湍急的大溪擋住,這時追兵到了。劉備只好躍馬下溪,結果連馬帶人陷在泥水里,劉備加鞭嘆到:“的盧!的盧!今天妨礙我了!”
不想那馬忽的從水中躍起三丈,飛上了對岸。劉備脫身了。)
歷史上這樣有名的馬有很多,它們本身很有才華,并且還遇到了懂馬的人,正所謂“良將輔明主,寶馬配英雄”。但是所有千里馬都能遇到賞識它的人嗎?今天,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走進韓愈《馬說》。看題目《馬說》,這篇文章是馬在說話嗎?(生:不是)那是在說什么?我們有見過類似的文體嗎?(生:《愛蓮說》)
齊讀“說”的文體知識,這篇文章是“說說千里馬的問題”,F在我們和韓愈一起去談談馬、說說馬。(板書課題:馬說) 二、講授新課
(一)目標展示。學生齊讀,教師解讀。 (二)走進文本,讀出“意味”
1.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讓集體讀兩遍,通過對比,學生評價,對課文有初步感知。)
2.結合注釋,交流翻譯。(小組合作也是對自主預習成果的展示) 3.整理歸納,勾畫疑問。
(指導學生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五大文言現象入手,學生將小組交流成果展示。)
4.全班展示,解決問題。(學生講解,學會遷移,教師指導強調) (三)探究內容,讀出“情味”
1.思考:千里馬有哪些特征?(生:日行千里、一食或盡粟一石)
板書:千里馬
2.千里馬的遭遇有哪些?(批注:選一句話,分析內容,讀出“情味”。) 板書:食馬者:憤恨、譴責、嘲諷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課堂的核心環節,讓學生通過對千里馬遭遇語句的尋找,融入到對角色的認識和理解上,并對朗讀語氣進行指導,使學生仔細品讀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通過伯樂相馬的故事,引出下一環節。 板書:伯樂 (四)知人論世,讀出“寓意”
韓愈是唐代文學家,思想家。他與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代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
這樣一位優秀人才,他的遭遇是什么?
(出示作者資料:1.科考遭遇:19歲第一次科考落榜,21歲第二次科考落榜,23歲第三次科考落榜,25歲第四次科考通過。2.仕考遭遇:26歲一考不中,27歲二考不中,28歲,三考不中。
出示寫作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說》。)
1.指出“伯樂”“千里馬”“食馬者”的寓意。 板書:人才、昏庸統治者、重視人才的人
2.本文揭示了當時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托物寓意、懷才不遇)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教學的難點,教師結合作者資料和寫作背景引導學生感受本文寓意及情感。 (五)各抒己見,談出“新意” 1.韓愈為什么要呼吁識人,用人呢?
于己:儒家積極入世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 于國: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人才觀念的延續。
2.在當今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時,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
設計意圖:設計具體的、開放性的題目,讓每一個孩子有話可說,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啟示,也實現了語文教學對學生文化素養與人文精神的培養。 (六)教師寄語
無志難成千里馬,有翼敢為九天鷹。愿每位同學能成為馳騁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馬。 (七)課堂小結
學生可從文言現象、寫作手法、情感感悟等方面小結本課內容。 (八)作業布置
1.歸納整理本課文言現象,并背誦課文。
2.閱讀推薦:閱讀《馬說》姊妹篇《龍說》,感悟其托物寓意的手法。 設計意圖:設計有基礎性和提升性作業,讓文言文教學落到實處。 【板書設計】 馬 說 韓 愈 (人才) 千里馬 埋沒 托物寓意 發現
憤恨 懷才不遇 譴責
食馬者 伯 樂
嘲諷 (昏庸統治者)
(重視人才的人)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力求簡潔,突出重難點,濃縮教學內容,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