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藤野先生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藤野先生》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藤野先生》重慶市萬州上海中學
《藤野先生》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快速瀏覽文章,概括故事情節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簡短對話刻畫人物,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3、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的高貴品質;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從小學到初二,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結識了很多老師,請用一句話形容一下眾多老師中讓你最難忘的那位。
2、一代文豪魯迅先生在回憶自己的恩師“藤野先生”的時候,是這么說的----
(大屏幕展示第37段)
他用了哪些詞形容這位只相處了兩年的日本老師?(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偉大)
一般哪些人物才用“偉大”來形容?
相處僅兩年,日后從未碰面,也無任何交集的一個別國老師,有何魅力能得到魯迅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這篇回憶
性散文,去探尋這份獨特的懷戀。
二、感知課文,理清思路
1、請同學們打開書本20頁,用七年級老師教的速讀法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2)文中的回憶涉及哪些地方?
(3)概括在仙臺這一部分圍繞著藤野先生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事?
2、簡介“速讀”方法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采用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3、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一位恩師” “二個人物” “三處地點” “四件往事” 預設概括事件部分: 哪四件事?
(1)藤野先生主動關心“我”的學習并且認真地為“我”改正筆記。
(2)藤野先生為“我”糾正解剖圖。具體表現在第16~20 段。
(3)第21~22 自然段,藤野先生擔心“我”不敢解剖尸體這件事。
(4)第23 自然段,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方法。 這四件事找得很準,可見同學們篩選信息、發現重點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概括得還不夠精練。概括時,我們可以借助文中的關鍵詞語。請大家再讀課文,進行精練概括。
大屏幕展示:篩選信息的方法 第一步,尋找相關段落 第二步,提取關鍵詞語
生討論,師總結: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三、品味對話,走近人物
過渡:這些事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平凡細碎的瑣事,這些平凡小事在魯迅的記憶中,定格成一個個難忘的鏡頭,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鮮活的藤野先生。平時,我們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往往要用到很多描寫方法,本文都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
預設:語言、神態、肖像、動作 ……
不錯,我們常說,認識一個人,就要“聽其言,觀其行”。今天,我們就通過品味人物語言———對話,走進人物內心。
1、課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語言描寫,其中有幾處對話呢? (板書“五次對話”。) 2、簡短、惜字如金,是魯迅文章的最大的特色,但這五次簡短的對話卻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一位讓人難忘的恩師。現在,同桌互相幫助,體會本文對話描寫的精妙。請每對同桌從五處對話里面,選擇任意一處,模擬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語氣讀一讀對話,再想一想這對話表現了兩位人物什么樣的情感,然后一起品味并揣摩為什么這簡短的語言描寫是精妙的,是只字都不能修改的。最后,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先讀,再想,再品,再說。
(學生活動。)
3、展示一下研討的結果。 預設:(1)第一處對話模擬朗讀。
這一處表現了藤野先生的謙虛、慈愛和關心學生。
師:“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能不能改成“你能抄下我的講義么”?
不能。如果改了,就不能體現出藤野先生的謙虛、和藹。原文的語氣更委婉一些。
(2) 第二處對話
這段對話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工作的一絲不茍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師:第17 段如果改成“這條血管你畫錯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你認為和原文有什么區別?
原文的語言更顯得溫和,體現了藤野先生對“我”的關懷,如果改成這樣生硬的對話,就過于嚴厲,與人物形象不符。
方法小結:這位同學答得非常好,因為通過改句與原文的對比就可以品味語言,也是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與探究人物特點的方法。同學們模仿這樣的方法,也試著品讀文中的對話。
(3)第三處對話。
這里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是極盡關愛的。“總算”一詞寫出了藤野先生一直在為我擔心,害怕“我”不敢解剖尸體。體現了藤野先生關心魯迅,盡職負責。
(4)第四處對話。
這段對話表現了藤野先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語言的特色是簡潔。
假設藤野先生在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方法時,魯迅先生對裹腳的描述應該是批判,所以藤野先生才會感到遺憾。
師:因為是中國的陋習,所以魯迅才會說“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
(5)第五處對話。)
這處對話是作者與老師惜別的場景,一位善意地說謊,另一位卻滿懷著遺憾,師生之情盡顯文中。
4、為了引導大家更深入地品析人物對話,我來提問:文中第23和34 兩段,兩次出現”嘆息”23段是“還嘆息道”34段是“他嘆息說”,這兩處表達的感情有什么區別?
預設:第23 段中的“還嘆息道”表現一位治學嚴謹的老師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因為不能親見,所以對于足骨的研究實在是
遺憾的。這里描述人物對話時的神態語氣,為我們塑造了對學術精益求精的藤野先生。
第34 段的“他嘆息說”,表現了恩師對得意門生的中途離別深懷感傷。這位學生,是他傾心關照格外呵護的中國人,也許是藤野先生的希望所在。作為老師,他怎能不嘆息?
過渡:我們品讀著這些語言,了解了他們之間的故事,認識了藤野先生。他就是這樣一位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還熱情誠懇的老師。我想,這樣的老師,學生肯定非常感激,但是魯迅先生一生接觸到的老師絕不止一二,其中比藤野先生學術水平更高的人也會有不少。可是,為什么他卻偏偏感激這位藤野先生呢?
(生沉默。)
四、深情朗讀,理解主題
1.我們通過下面的學習來找找答案。其實,在仙臺這一部分,不止寫了四件事。另外還有兩件事。這兩件事是什么?與藤野先生有關系嗎?它們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
這兩件事看似沒寫藤野先生,但正是通過日本一些人對中國人的做法反襯出了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人格。魯迅先生因此而感激藤野。
(板書“偉大人格”。)
2、我們一起設想,如果來到仙臺學醫的不是魯迅,而是清政府派到東京的某一位留學生,或許就是那個在東京賞著櫻花,學著跳舞,盤著大辮子招搖過市的同學。他來到仙臺,也許藤野先生也會這樣對他,但他卻很可能不會感念藤野先生的那種情懷。我們通觀全文理解作者的情感。那時的魯迅比其他的留學生在心中更多、更深沉的是什么情感?
生(齊):愛國。 (板書“愛國情感”。)
3、魯迅的愛國之情貫穿全篇,我們可以說,一言一行無不滲透著魯迅那熾熱的愛國情感。你們從課文里找一處并大聲地讀一讀,感受一下魯迅先生那深沉的愛國之情。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第31 段)
4.回眸歷史,理解情感。
有三位同學讀了這一段,但是我感覺大家可以讀得更好一些。因為這篇文章難,不僅是因為篇幅長而難,還難在時代久遠。現在,我帶你們回到110 年前,那段我們不愿提起卻又讓我們沒齒難忘的歷史。
屏顯:1900 年八國聯軍闖進北京,燒殺搶掠。1901 年清政府茍且偷安,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4 年日本和俄國打仗,兩個帝國主義國家打仗,可戰場卻在—— —中國!而我們的清政府卻屈辱地宣布中立,任兩個帝國主義國家肆意踐踏我們的錦繡河山。被
帝國主義折磨得千瘡百孔的清王朝將目光投向日本,公派留學生到那里去學習,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魯迅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日本。可是,日本對中國人的態度是-----鄙視!鄙視中國人,甚至稱中國人是“支那豬”,而更讓魯迅傷懷的,不僅是日本人對他們的態度,還有中國那些不爭氣的留學生。來到日本,他們就立即忘掉了自己的祖國,完全置國家的命運于不顧,賞櫻花,學跳舞,只知享樂。
看國人被殺,看國人頹廢,看國土被侵,愛國的魯迅,其情何堪! 讓我們帶著憤慨,帶著魯迅先生的愛國之情,讀讀第29段的這段話。哪位同學來試試?我們來感受一下,帶著這種屈辱的歷史,在日本仙臺學醫的魯迅為什么要棄醫從文?又為什么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一位女同學讀了這一段話。) 5.指導方法,深情朗讀。
我相信這位女同學心中充滿了情感,但是心里的情感,卻難以讀出來。我來給大家推薦一些小小的朗讀技巧。如果我們能在里面加上重音、停頓,一定能讀得更好。
(屏顯31段朗讀提示重音和停頓,一生讀。) 6.再談人物,理解主題。
讓我們回過頭來,帶著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情懷,再回望他所歌頌的藤野先生。你是否對藤野先生有了新的認識?
預設(1):我想,只說藤野是一位治學嚴謹、關愛學生的老師是不夠的。因為,藤野對于魯迅來說是無私、公正、難得的老師,甚
至是中國人的友人。
(2):藤野先生是擁有廣義民族主義的人。不管到何時,我們都不能蔑視其他國家或民族,因為藤野教會了我們博愛。
8、因為魯迅愛國,所以他更感謝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回望藤野,我們仿佛看到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不偏見,不歧視,為中國的學子魯迅,送去了寒冰中的溫暖與春風。難怪魯迅先生在幾十年后仍深懷著感謝與感激,帶著懷念與尊敬寫下這令人難忘的文字。最后,我想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的第37 段,去深沉地感受一下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感和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
(師生一起朗讀課文第37段。) 五、想象寫話,拓展閱讀
1、藤野先生的名字,早已因為這篇文章而家喻戶曉。讀著這文,聽著這人,記著這情,這么好的老師魯迅肯定盼望重逢,讓我們朝花夕拾再續經典。假使魯迅與藤野先生闊別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藤野先生說。結合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段話,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屏顯。)
2、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會開花。一些不能忘記的事,不能忘記的人,就是心中常開不敗的花朵,有一天細細拾起慢慢品味,就成了魯迅先生所說的《朝花夕拾》。
3、布置作業
閱讀散文集《朝花夕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