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杵歌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第五單元勞動的歌演唱杵歌-江蘇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第五單元勞動的歌演唱杵歌-江蘇省級優課
學情分析
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的教標。
《杵歌》這首歌是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勞動的歌》中的一課,高山族民歌,屬舞歌類的農事勞動號子,歌曲為 D 羽調式,2/4 拍,小快板速度,一段體結構,歌曲音樂節奏鮮明,旋律優美流暢,情緒歡快、帶有舞蹈性。從設計上,我主要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樂,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舞、討論、聯想及律動)中主動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質。
2教學過程
2.1第一學時
2.1.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船工號子》、《杵歌》了解勞動號子的特點;學唱歌曲《杵歌》,演唱時聲音要富有彈性,能夠表現出歌曲的勞動節奏特點及樂觀情緒,并進行歌表演;學習中國五聲調式音階,并結合歌曲學習識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觀看、演唱、模仿舂米勞動的場景等音樂實踐活動、學會歌曲,體驗農事號子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歌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民歌中的勞動號子歌曲產生興趣,并喜歡在演唱,聆聽中加強對勞動的熱愛及對勞動者的尊重。
編輯
2.1.2學時重點
啟發學生用優美的、富有感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杵歌》;能加入舞蹈動作,邊唱邊進行歌表演。
2.1.3學時難點
歌曲情緒的把握及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態度;唱歌時的情緒表現,歌曲的音準把握;能準確地表現《杵歌》中的節奏.
2.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聆聽號子,導入新授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一) 伴隨著優美歡快的音樂《杵歌》,學生走進教室。
二、聆聽號子,導入新授
(一)播放《船工號子》(片段)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歌,聽聽這首歌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2.師:那大家知道這首歌曲是在什么時候演唱的嗎?這首歌曲是拉船的纖夫們在工作時演唱的歌曲。這首歌的歌名是《船工號子》。大家覺得唱這首歌有什么作用?
3.師:對了,這類人們在勞動時演唱的歌曲我們稱為勞動號子。
設計意圖:以這首典型的勞動號子片段導入,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勞動號子的特點,為歌曲學習做好鋪墊。
(二)介紹勞動號子及其類別
1、勞動號子是產生并應用于勞動的民間歌曲,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號子類別的劃分,主要依據是不同的工種和傳唱環境。大體上可以分為: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船漁號子。
剛才我們欣賞的《船工號子》就是船漁號子。
2、師:我們再來聽一遍《船工號子》,請大家在聽到“嘿喲”的口號時,擊拍桌子。(師示范)大家來分析一下,勞動號子有什么特點?
(1)音調粗獷有力,常用一領眾和、領和交替的演唱形式,從而加強勞動者在勞動中的情感交流,保證行動的一致,提高勞動效率;
(2)節奏較為固定,號子節奏與勞動節奏緊密結合,律動感強;
(3)領唱者的唱詞多為即興的鼓動性唱詞,眾合者的唱詞多為力量型的襯詞。
設計意圖:兩次聆聽,從聽覺、律動上感受勞動號子的特點,加深學生對勞動號子特點的理解。
活動2【活動】學唱歌曲,感受風格
三、學唱歌曲,感受風格
1、初聽歌曲《杵歌》
(1)師: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一首來自臺灣高山族的勞動號子《杵歌》,請大家先聽一遍,感受一下這首歌曲與剛才的《船工號子》有什么不同。
(2)師:這首歌曲屬于勞動號子中的農事號子。在一般的農業勞動,如打麥、舂米等時歌唱。相對來說,農事號子所伴隨的勞動強度不那么大,因此,農事號子的節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旋律較優美,歌詞內容也更豐富多樣些。
(3)這首《杵歌》就是高山族姑娘們在舂米時演唱的歌曲。讓我們一起走進高山族,走進阿里山去看一看。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引出農事號子,了解農事號子的特點。為歌曲學習做鋪墊
2、簡介高山族
(1)簡介: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舞都來源于勞動,生活中。
(2)觀看高山族圖片資料
設計意圖:了解歌曲民族特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理解作品。
3、復聽歌曲,通過律動,體驗歌曲節奏
邊聆聽邊跟著老師打節奏。第一遍擊掌,第二遍跺腳
4、學唱歌曲
(1)剛才在聽的時候大家就應該發現,這首歌的歌詞沒有實質性的意思,采用的全是襯詞。是高山族人民在勞動是隨口吟唱的。下面我們跟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首歌的歌詞。
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找到規律(第一樂段的3個樂句中,第一、二句歌詞完全相同,第三句只有首尾略不同,第二樂段歌詞與第一樂段完全相同)
注意:第3小節附點音符、第9小節切分音、第11-13小節長音、第14小節弱拍起要重點指導,加強練習。
設計意圖:這首歌曲的歌詞都是襯詞(那路彎那依那那呀奧嗨央),較難念,通過對比,找出歌詞的規律,通過按節奏朗讀歌詞,解決附點、切分音、長音、弱起拍等節奏難點。
(2)老師來考考大家的學唱能力,我們直接跟鋼琴來唱。
(3)糾正唱的不好的地方
唱的不好的地方重點反復練習。(第5小節、第11-13小節長音、第14小節)
5、學唱歌譜
(1)我們回過頭來再來唱一唱這首歌的歌譜。
(2)大家在唱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首歌是由哪幾個音組成的?
1 2 3 5 6
(3)對了,這首歌曲采用的是我國特有的民族調式,五聲調式。這種調式音階由五個音組成。我國常用的五聲調式就是由1 2 3 5 6 五個音組成。
6、演唱歌曲
師:我們一起完整的把歌曲來演唱一遍,唱的時候加上一開始的擊掌和捻指的動作。第一段我們在弱拍捻指,第二段強拍擊掌,弱拍捻指。(師示范)
7、再一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師:大家想象一下,在豐收的季節,高山族的人民在晚上到各家去幫忙舂米,磨谷。他們邊勞動,邊唱歌,是一片多么其熱融融的景象?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心情,再來把歌曲演唱一遍。
活動3【測試】情感體驗,感受理解
1、欣賞高山族舞蹈片段
高山族是個能歌善舞的名族,所以我們怎么能只有歌聲沒有舞蹈呢?讓我們跟著高山族的姑娘們一起跳起來吧。
設計意圖: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了解高山族舞蹈,啟發學生用動作表現歌曲,進一步體驗高山族民歌的藝術魅力。
2、動作體驗
師:哪位同學能用動作來模仿一下高山族婦女舂米勞動的動作。
教師出示之前準備好的杵棒,鼓勵學生自主模仿。
活動4【練習】自主實踐,完整表演
1、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合作探究。
可以運用舂米勞動的動作,也可以自主創編動作來表演演唱歌曲。
2、以小組為單位展示
3、全班歌表演
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唱起來吧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遵循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活動5【active.type.pj】課堂小結,激發情感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并演唱了高山族民歌《杵歌》。杵歌里有勞動人民的智慧,杵歌里有快樂,杵歌里有情感。同學們,是什么使我們的心能夠徜徉在那綠色的大自然呢?是音樂。是什么讓我們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呢?還是音樂。同學們熱愛音樂,愿音樂永遠的伴隨著我們。最后,讓我們在杵歌聲中,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反思】
這堂課,充分體現了高山族勞動號子的特點,把高山族人民喜歡唱歌跳舞的特點貫穿在整堂課中,學生通過欣賞、體驗、演唱、舞蹈、參與音樂實踐等活動,能夠用圓潤明亮的聲音、歡愉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學生在動中學,學中樂。在不知不覺中,學生都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后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